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龍山水庫“虯在灣”的水,七真祠栩栩如生的塑像,慢·緊“十八盤”長梯一樣搭在南天門……這就是泰山勝景。當我們游覽祖國大好河山時,誰能落下那雄偉、高峻的泰山呢。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我曾聽有些人說,錯過登泰山就好像是欠下悠久文化傳統的一筆債。
古往今來,泰山就是像征著權力,像征著偉大,像征著神聖。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帝王都把泰山作為“封禪”之地。他們祭天祭地,想讓自己的權力得到天地神靈的保佑,像泰山一樣穩固、長久。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平民百姓面對泰山,卻流行著一種風俗:他們無論是在泰山腳下,還是在泰山之巔,都可手拿一條紅線把它拴在泰山的山石上、樹干上,說這是“拴子”;他們還可將大小不一的小石塊放在泰山的岩石上、樹干上或其他與泰山有關的部位上,說這是“拾子”。其實,無論是“拴子”還是“拾子”,意思都是一樣的,就是希望泰山能給他們帶來“孩子”,帶來新的生命。
即使不懂這種風俗的人,一旦來到泰山,也會因泰山的陡峭、高峻而贊嘆不已。
的確,泰山的雄偉高大,不單是它的水,還有它天然得主人——松樹,世人把它傳得如神似仙,出神入化。使人覺得不去一趟泰山,一輩子也算白活了。而到過泰山的,就像做了一回神仙:泰山的玉皇頂,就是天宮凌霄殿,龍山水庫就是瑤池,還有一天門,天階,十八盤南天門……簡直就是把真個天宮游樂一遍。如用“不枉此生”來形容,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但,即使是天宮,說到底,也不可能一步登天。
登泰山是不容易,就像人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是人生輝煌。必須從人生的“岱宗坊”出發,眼往上看,腳朝上走,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要是性急了,不但不能重來,反倒可能會掉進萬丈深淵,永遠不能再起來。
路,雖然險惡叢生,很不好走,但是每到一處驛站,給你的回報也恰如龍山水庫“虯在灣”一樣的壯觀,七真祠裡栩栩如生的塑像一樣精美。可這還不是你人生的輝煌,這僅僅是輝煌中的一點暈光;要是你就此滿足了,輝煌就只能說是你永遠的未來,那一點點的暈光也就隨之即逝。
如果你頑強不息,不驕不躁,那麼輝煌就如你的囊中之物,隨手可得;你所走過的一切,將會使你信心倍加,使你的輝煌更加輝煌。這時候的你說:“不枉此生!”也會繞梁三日。
在人生輝煌的天階上,你可以得到你一生中從沒擁有過,從沒想像過的收獲,這時候你就會覺得你以前走過的路都是值得的,是正確的;那麼你就會覺得你的一生的價值重於泰山,而不是輕於鴻毛。到時候,我敢說,中國就可能又多了一座“泰山”。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讓人寄予希望,泰山讓人贊嘆不已,我們能說泰山不是權力、偉大、神聖的像征嗎?
天宇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