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自助游攻略

作者: 陽朔小小

導讀陽朔位於廣西東北部,縣城距桂林市陸路65公裡,水路83公裡。全縣面積1400平方公裡,人口約三十萬,有陽朔鎮,白沙鎮,興坪鎮,福利鎮等九個鄉鎮,其中陽朔鎮人口三萬。陽朔屬典型的岩洞地貌;漓江流經縣內的63公裡河段是漓江風光最精萃部分,在全縣範圍內,遍布著奇山秀水、美石異洞、田園風光構成的自然景觀融合成了一道天下獨有的立體風景。陽朔正是以其得天獨 ...

陽朔位於廣西東北部,縣城距桂林市陸路65公裡,水路83公裡。全縣面積1400平方公裡,人口約三十萬,有陽朔鎮,白沙鎮,興坪鎮,福利鎮等九個鄉鎮,其中陽朔鎮人口三萬。陽朔屬典型的岩洞地貌;漓江流經縣內的63公裡河段是漓江風光最精萃部分,在全縣範圍內,遍布著奇山秀水、美石異洞、田園風光構成的自然景觀融合成了一道天下獨有的立體風景。陽朔正是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成為我國著名的旅游聖地。

第一篇:來陽朔前的准備工作(1)選擇最佳的出游季節

其實陽朔四季皆美景,但是大多數游客習慣在4—11月來游陽朔,尤其是兩個黃金周期間,更是“人才”擠擠。如果真的要說什麼時候去陽朔游覽最合適的話,個人認為是夏天。那時可以以清澈的江水中游泳戲水,那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小心安全),其它季節則少了這種樂趣;但同時也會享受到烈日的炙熱,別說我沒提醒你啊。

(2)必備用品

來陽朔旅游,大可不必千裡迢迢背一大包物品。只需帶個人的日常衣物、像機等即可,你所需要任何生活用品這裡都能方便都買到,也不貴,只需帶著錢來。還要記得帶上一分悠閑放松的心情,這樣才能好好地體會到陽朔的風景,來之前最好作作功課,當然不作也行,盲目的旅游有時也是一種樂趣。

第二篇:吃在陽朔 陽朔美食

陽朔的啤酒魚是久負盛名了,當屬陽朔第一名菜,來陽朔不可不嘗,一般用的是鯉魚,肥而不膩、香辣適口,口感略帶點甜味,價格是18元/斤。另外還有毛骨魚、劍骨魚、桂魚等可供選擇,這幾種魚肉質細,刺比較少,當然價格也比鯉魚高出很多,一般是40元/斤,點菜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價格,以免挨宰。此菜一般都放辣椒,不能吃辣就吃不到最正宗的。在疊翠路上的幾家大排檔可以算是做啤酒魚的老店了,像“大師傅“、“謝大姐”、“一片瓦”、“彭大姐”、“老段大排檔”等都是不錯的,另外碧蓮巷的滿得拐飯店,謝三姐飯店,胖妹啤酒魚店,樂誠大排檔等也還可以。個人愛好上說,我還是比較喜歡吃漓江清水魚,是用魚下鍋燙煮吃的,非常鮮美,而且不辣,適合不吃辣的同子們,推薦縣城丁厄大圓盤處的漓江清水魚店,漓江漁村等。陽朔不光有魚吃,還有幾家不錯的特色中餐館,如荊埡路的東山羊肉店,羊肉好吃啊,杏花村山羊店,天天有狗肉店,干鍋魚店,斑魚店等等是我們本地人常去的,都是美味啊,尤其是東羊飯店,周末經常滿座,生意好得不得了。另外陽朔的飯店的家常小菜中,各種釀菜也是本地特色,很好吃的。茄子釀,辣椒釀,南瓜花釀,油豆腐釀,水豆腐釀,螺螄釀,香茹釀,筍子釀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螺螄釀,本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制作工序有點復雜,但不知何故,我在陽朔餐館吃的螺螄釀都感覺難吃,不知是何故,自家作的就好吃得不得了,餐廳做的螺螄釀簡直是敗壞陽朔螺螄釀的名聲…………現公布其制作方法是讓各位回家自家作去:把大的田螺洗干淨,用剪刀剪去田螺屁股,把螺螄肉挑出來,打螺螄殼刷洗干淨,洗去螺螄的腸肚,只留前面的肉。把螺螄肉跟半肥瘦的豬肉混和哚碎,先後再塞進螺螄的空殼裡,入進鍋裡煮熟,一定要加入薄荷或紫蘇(一種香菜),煮熟了就可以吃了。記得塞肉時不可塞得太緊,不然不易吸出肉來。偶可是吃螺高手,從不用牙簽挑肉的,左手拈螺,右手拿筷子一點螺螄,就可吸出來了。味道好,吃的方法也有趣,真是人間美味啊。餐廳大概嫌麻煩,做的偷工減料,所以難吃。至於西餐嘛,還是老外吃的多,西街有很多餐廳都有中西餐。試試未嘗不可,以前的很多攻略都有介紹我就不多說了。一句話,吃西餐吃的是氣氛,不是味道。不過能跟許多老外在餐廳裡一起進餐,也是不少人難得的的人生經歷。老外比較多的店:旅行者餐廳,紅星特快,沒有餐廳,明園咖啡等等。

陽朔的早餐、小吃

陽朔人的早餐以米粉為主,兼有其它各種食品,種類十分豐富。

米粉:介紹幾家好吃的店讓大家有所選擇:陽朔馬肉米粉、老油條米粉店等味道都不錯。

油茶及推薦地點:疊翠街瘦子米粉店對面的早點攤,雖然沒有信合飯店的油茶內容豐富,但是也足

以讓陽朔眾多油茶fans過過油茶癮了,還兼有包子,豆漿,豆腐花。油茶是山上瑤民的一種傳統食品,以恭城縣的油茶最正宗美味,推薦恭城信合飯店的油茶,最有特色,還有油茶火鍋,可惜遠在恭城,讓我想起來都要流口水。一碗熱騰騰的濃香的油茶,放進各種佐料,蔥花,米花,油果子,松花糠,趁熱喝下去真是舒服啊,難怪愛喝的人都會上癮。光喝油茶吃不飽,如果加上了陽朔本地特產的板栗肉粽就是完美的

陽朔式早餐了。

(注意:油茶還有特殊價值,多喝油茶會使頭發烏黑油亮,經我仔細觀察發現恭城縣的女子個個青絲如雲,好生令人羨慕,想來是天天喝油茶的喝出來的)

呀,忘了公布價格了:米粉一般2.5元二兩,,油茶1元1碗,板栗粽1-1.5元。

陽朔風景

我本陽朔土著居民,看慣了陽朔的山山水水,我知道我的言語和文字是永遠描繪不出這裡如詩如畫的風光,我只能強烈建議:親自到陽朔來,親眼看看陽朔風光,這裡是世界是最美的地方之一,此生絕對值得來一次或多次。

陽朔縣是中國南方一顆燦爛的明珠,以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絕而博得了“風景甲天下”的美譽。山水全國各地都有,陽朔縣的山水有何與眾不同之處?

陽朔縣是典型的岩溶地貌,據有關資料說明,早在距今3.7億至3.5億年間,桂林陽朔一帶是一片汪洋,海底沉積了巨厚的石灰質。爾後,由於地殼上升,海水退出,這此石灰質經硬結成岩作用而形成數百、數千米厚的碳酸鹽岩,又在地表高溫多雨的條件下,這些可溶性岩石幾經風雨、流水的侵蝕、切割和溶蝕而逐步產生溶溝、溶漕、石芽、石林,發展成石丘、落水洞、漏鬥和窪地等,而後歷經漫長的年累月變而最後才形成今日大面積分布的峰林谷地。約在距今三百萬年前,由於地殼新構造運動的抬升以及古地下河的干涸,又形成了現今不同標高的多層溶洞,其間多采多姿的石筍、鐘乳石琳琅滿目,成為一座座“大自然藝術之宮”。這些奇峰、巧洞加上由於岩溶地貌河床造成河水碧綠清澈的河流作陪襯,相得益彰,成了一個藏芳隱秀、山青水綠人間佳境,古往今來,遐邇聞名,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之譽。

陽朔的風景各個季節、各個時候觀賞都十分地地優美迷人,還有一大特色即同一地段的風景由於朝暉落霞映襯、晴嵐雨煙蒸騰而四時迥然不同,可謂季季有景,早晚殊觀,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於1637年5月下旬由桂林順漓江而下陽朔,游覽了這萬點奇峰千幅畫的陽朔風景後,盛贊陽朔是舉世難覓的“碧蓮玉筍世界”。

言歸正傳,首先介紹漓江景區及其攻略。

漓江景區是陽朔風景最主要的構成部分,來陽朔旅游,漓江絕對不能錯過(多次來陽朔者可以除外)。漓江是珠江水系支流之一的桂江中一段著名河流,從桂林起穿越陽朔縣全境。清澈的江水,在陽朔蒼翠雄奇的群峰之間蜿蜒奔流。沿江峰巒密布,山水相依,自然景色變幻無窮。舟行其中,奇峰夾岸,沿岸竹木青翠,村落點點,就像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卷,生動逼真,引人入勝。漓江以陽朔縣城為中心可分為兩段,由桂林至陽朔段為上游段,風景奇麗,這已經是一條經典的旅游線路,為世人所盛贊;陽朔縣城至普益鄉為漓江的下游段,這一段風景宜人絲毫不亞於上游段,但因交通,游覽時間等方面原因至今尚未正式開發,故而景區清幽更勝前段。

漓江前段,由桂林乘船而下首先到到達帷幕山、冠岩,過了帷幕山之後,漓江山水就像是拉開了大幕,精彩的山水勝景依次接踵而來。首先就到陽朔楊堤鄉的半邊渡,名字多怪啊。江邊一座駝峰形的山叫渡口山,山勢宏偉,削壁千仞,山路被峭壁深潭所隔斷,行則須過渡,因是同一岸設渡,故稱半邊渡。葉劍英於1974年游漓江時寫了一首以半邊渡為景的詩:

乘輪結伴飽觀山,右指江頭渡半邊。萬點奇峰千幅畫,游蹤莫住碧蓮間。

過了半邊渡,新娘岩,然後就到了浪洲村,桃源,雙泉一帶,群山林山,像形萬千,有觀音山、坐馬山、虎山、豉棍山、鑼槌山,鴛鴦灘、鑼鼓灘。鑼鼓灘邊的白虎山,斑斑石壁好似虎皮。之後就到達了楊堤村,這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風光無限。過了楊堤,便到浪石村。從浪石到全家洲,這一段水穿峽峪,船*山行,景色非常迷人,有一塊大石壁,稱為鯉魚掛壁,從遠處看活色一尾紅鯉魚。並有荷苞山、雞籠山等諸多山景。

過了全家洲,老村頭之後就到了非常有名畫山了。畫山因山大壁寬,壁色如畫得名,又因壁紋了了,勾畫出馬群形像,巧奪天工,成了古今聞名流傳於世的“九馬畫山”勝跡。九馬畫山為漓江巨壁勝景之冠。壁上石紋條條,縱橫交錯,細看像無數虛虛實實栩栩如生的駿馬,加上冷水灘上的的落後馬和魚尾山的先鋒馬,通常合稱為畫山九馬(九是多之間,並非是九匹)。民間有歌謠:看馬郎,看馬郎,問你 神馬幾多雙,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到九匹狀元郎。據說當然周恩來總理看出了九匹,後人到九馬畫山總要數數幾匹馬,看看自己的智商或官運如何。清代李守仁為九馬畫山寫了一首詩:淋漓大筆出天工,萬古丹青一洗空。我泛輕舟山下過,也應添在畫圖中。過了畫山,峰回路轉,江水橫流,就到了螞蟥潭,黃布灘,朱壁灘,這裡又是一個風景極美之處,有著名的黃布倒景,朱壁灘邊有七個山峰相連,一字排開像靜對漓江自賞的少女,稱為七女下凡。這一帶景色富有濃郁的詩情畫意,可以說是集陽朔山景之大成。從江坪小河背村及厄根底村觀賞這一帶的風景正是新版二十元人民幣背景的風景之處。所以這一段加上九馬畫山正是漓江上游段的精華部分,也是游漓江必到之處 之後即到興坪鎮,是漓江邊上有名的古鎮,依山傍水,風景絕佳,江邊有一個榕樹潭,碼頭邊是老寨山。老寨山陡峭非常適於攀登,是喜歡登山者的好去處,上山約需半小時,登高望遠,風景如畫,是我貧乏的言語所不能形容的。常有攝影者上山采景。山頂上有一日本老人修建的友誼亭,我在山頂的諸多留言中看到了有段話,大意是中國人要多努力,不要讓這麼美麗的地方由日本人來修建亭台樓閣。興坪老街有很老房子,也可以去瞧瞧。

興坪鎮過後,便到螺螄山,此山酷似青色的大螺在江邊,附近有一個螺螄岩,依岩而建有一個騰蛟庵,雖然是廟小地偏,但在本地還是香火很旺的。就我個人而言,陽朔風景裡我最常游玩的地方就是這裡了。平時日子裡很幽靜,去觀光的人很少,但若是遇到農歷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這樣佛家的節日,小小的廟宇就會被虔誠的鄉人們擠得水泄不通,還可以吃到的素齋,幾年前我就曾偶遇過一次。那時不知道,就是想去清靜處走走,沒想到寺裡好熱鬧,主持和尚還送了一本佛經給我。雖然不是佛門名寺,但地處風景絕佳的漓江邊,實在是值得去看看的。

再前行,即到了漓江邊的另一處名勝,漁村。漁村一帶也是奇峰林立,但村中的另有一番景色:漁村以前有很多有錢的鄉紳富戶居住,村中留有大量的古宅,都有精致古樸的檐角,窗欞,是尋古訪幽的好地方。真正令漁村名聲大振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他訪華時曾游漓江,中途專程去了漁村觀光並發表演說,此後漁村就有很多人前來觀光了,以至於現在進村要收門票了!(可見出名的好處,各位看客,請記住了出名要趁早啊)。

過後水路再行二十裡就到了陽朔縣城,漓江上游段至此結束。這段風景在陽朔不算出色,但若放在異鄉可能也能稱得上名勝的了.

旅游攻略:

游漓江(上游段)的幾種方式

一,從桂林乘游船到陽朔。這是一種最常見的游江方式,通常為旅游團采用。優點是可以游覽完全程風景,時間約四五個鐘頭,船票散客價為215元。上午九點至十點在桂林磨盤山碼頭發船,下午二點至三點到陽朔,中餐在船上。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船是統一行動的,中途不能停*,風景極美的地方也只是匆匆一覽而過,不能讓人仔細地欣賞這段人間難得的美景。上文所說的景點,只能在船上遠觀,聽聽講解,並不能親自去走走。其次,船票價格較高。無體力要求,FB游,適於荷苞銀子多的朋友。如果你首站是上午八點以前到桂林,並且不介意船票的價格的話,可以選擇由桂林乘船到陽朔,下午可達陽朔。

二,徒步漓江。一般地,徒步漓江推薦從楊堤鄉開始到興坪鎮結束。步行時間約四五個鐘頭。一路是景,而且自由度高,想在哪裡停下拍照欣賞都行,還可以坐在布鵝卵石的河灘上細細地數數九馬畫山的馬,所以為廣大驢友所推崇。缺點也不是沒有的,首先體力要求較高,尤其是夏天,在灼灼烈日下步行幾個鐘頭,這絕對不是一種很妙的享受,尤其對於女孩子來說,暴曬的後果就不用我多說了。其次,因為徒步的線路視角很高,許多景色看不到,而且很多景點如果沒有人解說的話,徒步很容易被錯過去。對於時間緊的游客來說,還是乘船游比較好。(江邊有很多的竹排載客,走不動了還可以請竹排漂流,價格也不貴,不過竹排只能沿江走,不會劃到江心去觀景的)。

三,漓江精華游。這種是乘小型的機動船,可載十多人左右,游覽路線是從興坪鎮開始往上行,行到楊堤浪石一帶,再返回興坪鎮.這是漓江風景最美的一段了,船票價格一般在40-50元每人。但由於漓江游是被大游船壟斷經營的,所以此線是被禁止的,不過在陽朔自助游客中還是很流行的.其實小船游一般是清早出發,乘水警們沒有上班時就開船,游覽時間約在一小時左右。中午有時也乘水警們下班了去江上跑跑的。偶爾不走運,遇到檢查,就會停開此線。優點是,價格便宜,看到最美的漓江精華段,而且比較休閑。缺點是,一般清早出發,想睡懶覺就去不成了,偶爾還有去了,但是遇檢查停船的事情出現,這是最掃興的,但出現的概率較小。

還是先說遇龍河景區吧。如果說漓江像一幅氣勢磅礡濃墨重彩的中國山水畫,那麼遇龍河則像一首淡雅清新,自然純樸的田園詩。遇龍河發源於臨桂縣古裡河,是漓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全長43.5公裡,流域面積158.47平方公裡,流經陽朔縣的金寶、白沙、陽朔、高田等5個鄉鎮、20多個村莊,流至高田穿岩村與金寶河彙合為田家河。河中築有多處堤壩,不能通船航行,主要用於兩岸的農田灌溉,水質極為清澈碧綠。古代的遇龍河又名安樂水,後因著名的遇龍橋遂改名為遇龍河。遇龍河景區內,尤其是從遇龍橋到高田工農橋15.36公裡水程,有28道堰壩,景點百余處,兩岸都是農田村居,實在是能讓人在如詩如畫的山水美景中放松身心,尋古訪幽的好地方。這裡的田園風光是那麼自然、古樸、純淨,如果把漓江比成“大家閨秀”,那麼遇龍河則是讓人怦然心動的“小家碧玉”。這裡有最著名的三座古橋——遇龍橋、舊縣橋(仙桂橋)、富裡橋都在遇龍河景區;而被譽為“將軍府第”的舊縣村就在遇龍河畔;唐代歸義縣遺址、潘莊遺址、徐悲鴻畫室、明清時期留下的古宅民居,使人頓生懷古憶舊之情。沿江流,猶如漫游畫廊,觀民俗,賞村景,與山水溶為一體,其樂無窮。徒步遇龍河,則是回歸自然,健身怡情,是人們徒步旅游的最佳選擇。

白沙遇龍河景區的主要風景點有:

遇龍橋,位於白沙鎮遇龍村,是縣內著名的古橋之一,橫跨遇龍河,傳說此地曾有人遇到龍,故名。是明代所建,為我縣規模最大的古石拱橋,單拱,純用石料壘砌,不用灰漿填縫,經歷數百年的風霜和洪水,猶自傲然固立。站在橋上可以看見金龍橋、富裡橋,兩岸遠處青峰多姿,田園如畫,風景極美,是我縣的重要風景點之一。

富裡橋,位於白沙觀橋村委,也是我縣著名的名橋,橫跨烏龜河,始建年代史無記載,

橋長 30 米,寬 5 米,高 10 米,橋面、欄杆、台階均用大方石砌成。橋的兩端各有一棵白蠟樹,枝葉繁茂的白蠟樹,像高大的衛士,守衛著大橋。那颯爽英姿,與古樸的石橋靜立成一個整體,在無聲中訴說著壯觀的歷史。富裡橋的橋拱跨度與橋高大致相等,遠遠望去,拱橋與倒影相接,酷似一輪滿月,巧妙的很呢!

舊縣橋(即仙桂橋),位於舊縣村,為廣西已發現的最早的單拱石橋,采用的是極為罕見的並列砌法,建於1123年,如今仍然堅固。舊縣古民居,即舊縣村,為陽朔名村之一,歷代達官顯貴層出不窮,現村中仍保存有部分古建築。雖然不及漁村名氣大,但那些古老的房屋,精美的窗欞,又在遇龍河邊,是非常值得看看的。

遇龍河漂流,這是目前陽朔最熱門的旅游項目之一。遇龍河的美麗吸引了很多的人,沿江的村民都開始經營竹排漂流了。這可不是用龍頸河那種刺激型的漂流,其實就是用竹排搭乘游客,順河而下,讓游客欣賞遇龍河一帶的山水田園美景,竹排上有雙人的竹躺椅,游人可以睡在椅子上,悠然飄乎於山水之間,人生如此,不亦樂乎。這是一種非常休閑的旅游方式。夏天可以在河中游水。

世外桃源公園,位於白沙鎮五裡店村,桂陽公路邊上,游覽約八十分鐘。有風景極美的筆架山和燕子湖,湖水來源於遇龍河支流烏龜河。1998年一台商投資建成了今天的世外桃源公園,在原有的自然風景上建了些少數民族風格的建築,風雨橋、鼓樓、淵明山莊、桃花島等,被評為國家級AAAA景區的景點。取名為世外桃源自然是寓意這是像陶淵明筆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桃源畫境。在園內乘坐小船游覽清澈無比的燕子湖,觀賞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在桃花島體驗原始部落的表演(演員是佤族人,皮膚非常地黑)。還可以在繡球樓對山歌,接拋繡球,在民俗大觀園考察民俗,觀賞、購買少數民族婦女的手工織物等。去世外桃源公園可乘陽朔至桂林的班車,車票2元,門票50元每人,體力好當然也可以騎自行車去,16公裡。有人說這裡是人工制造的美景,評價不高,其實不然:但凡外商來投資旅游業,莫不是選擇陽朔風景最美、交通最便利的地方來投資,世外桃源如此,蝴蝶泉公園、山水古跡園等,也都如此。我認為世外桃源景區雖然開發後附加了很多人工景點但是仍然是一個風景極美妙的地方。陽朔的山水都很美,跟無數不要收門票的風光相比較,自然就感覺性價比不是很高了。其實時間多的話還是值得去看看的。

澎窿洞,位於遇龍河北側白沙堡村美女峰腳。洞四周山巒奇特,曾於1987年5月15日,頃刻間噴出大水,數日後水深達5米,周邊200余畝稻田、樹木、農舍全被淹沒,而水卻不渾不濁,魚蝦成群。此後水不漲不消,至同年9月30日晚一夜消失。1995年又發生一次,歷時半年。水來之源、去之路,至今仍無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因而成為陽朔一個自然之謎。現在白沙堡村民因懼水患復來,就搬遷出來,在桂陽公路邊規劃後建新居,稱為災民新村。這隆澎洞平時看上去也非常普通的鄉村景色罷了,很少有人去旅游觀看的。我曾經在一個夏日裡去看過,感覺很荒涼。這裡不作專門的路線介紹了。

遇龍河遇區的旅游攻略:

遇龍河漂流:遇龍河沿江的各個村莊都有碼頭從事漂流,從遇龍村開始舊縣村、興隆寨、夏裳寨、朝陽寨,驥馬村等都有漂流的碼頭。一般的來說,從遇龍橋開始漂算是全程了(5-6小時),從興隆寨開始則算是半程(到工農橋約3小時),從朝陽寨,驥馬村及周邊碼頭(1-2小時)開始就是比較近的方式了。漂流並非越長越好,要看各人的需要和季節的情況了。如果是時間緊還要去高田景區的話,就可以從半程或朝陽開始漂。如果時間多,或者專程要在遇龍河景區游覽則可以從遇龍橋開始漂,大約要五個鐘頭。冬天不建議漂太久了,因為雖然不下水,可是在水面上呆上幾個小時也是冷的,夏天則可以打水戰,游泳,漂在水裡再久也不膩。漂流的價格也是因漂流的距離長短而不同的,但大致是遠程的價高,近程的便宜。

遇龍河徒步:一般是在陽朔車站乘陽朔到金寶鄉的班車,在金龍橋下車或富裡橋下車,然後開始徒步,無需地圖,沿著河走就可以。一路都是田基小路,如是春季,兩岸的田垌裡有或白或黃或紅的油菜花,紫雲英等;如是夏秋季則有綠油油或金燦燦的水稻,非常好看。終點也是工農橋。返程坐高田至陽朔的小班車回縣城,2元每人。半路上可以隨意在某農家吃農家飯,走不動了,也可以在沿村地方乘竹排漂流。

經過舊縣村時可以去看看舊縣古民居。也可騎自行車前去,但是這條路千萬不要騎那種極為浪漫的雙人車,因為走的是田基路。

遇龍河自行車之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陽朔騎到白沙鎮,遇龍村,路好走,是可以騎雙人自行車的,然後從遇龍橋漂流而下至工農橋,車放在竹排上一起漂,到終點後,又騎車返回縣城。如不漂流就又原路返回。一種是從陽朔縣城出發,走荊鳳路右轉路口的一條旅游通道,柏油路面,一直修到驥馬、朝陽,夏棠寨,興隆寨,在興隆寨有一個旅游停車場(這可是用國債修的路和停車場哦),騎自行車也非常方便,既使是雙人自行車。其實興隆寨向前走就是舊縣村了,不過路沒有修到,只有小路到達。可以按各人喜好,在任一村的碼頭坐竹排漂流到工農橋,然後返回縣城或繼續騎自行車向前游覽。

下面介紹的是陽朔目前最熱門的景區:高田景區。

陽朔縣城南有一個十字路口稱為石馬圓盤或鳳鳴圓盤,一條路通往抗戰路,一條路經荊埡燧洞荊鳳路到陽朔加油站,一條通住矮山及普益鄉,另一條往南通往高田鎮方向,從縣城到達月亮山約8公裡公路,因風光秀美,景點眾多被稱為十裡畫廊,是陽朔旅游一條經典線路。

騎上自行車過石馬圓盤之後,一路山巒夾道,山峰如玉筍林立撥地而起,路邊阡陌縱橫,俱是稻田果園菜地,一派田園風光。在路邊一個拐彎處的山壁有小岩,岩內有石如貓,還有白白的貓眼,這裡被稱為金貓出洞,算得上一個小景吧。曾有多次機會有人指點我看貓,卻因我近視且拒不帶眼鏡外出,所以我一直沒有看到金貓在哪裡。聽說如今這裡也成了一個攀岩愛好者青睞的地方了。

再前行,有火焰山,馬像奇石等景。馬像奇石是路邊一山的岩洞口,有一石,前部像大像出洞,後部則像匹白馬進洞。以前這些小景名都有刻在小石碑上立在公路邊的,後因公路擴修之後無存了。

蝴蝶泉公園:馬像奇石過了,就到蝴蝶泉公園。實話說,以前我只知道大理有個蝴蝶泉,沒想到有一天陽朔也會有個蝴蝶泉公園的,原址是以前陽朔某單位的射擊練習場。這蝴蝶泉公園是前些年某福建商人開發的。靠公路邊的山體上制作了一只巨蝴蝶,請了名人題字:天下第一蝶。投資者很精明,選址在這條黃金旅游線上,利用了原有的奇妙的山水岩溶風光,景點有蝶洞,蝶山瀑布,吊橋等,有號稱中國最大的蝴蝶園,蜜峰園等等,還有歌舞表演,攀岩等旅游項目。便利的交通,得力的營銷手段,使得這個原來清靜荒僻地方每天是客似雲來,以旅游團隊居多。門票45元。

橫過公路,在蝴蝶泉公園正對面,有一個熱氣球飛行旅游項目,沒有什麼正式的建築,就是在田野裡圈起一塊地,提供熱氣球飛行觀景服務。我稍為了解了一下價位,系留飛行,升空約100米,10分鐘120元每人,自由飛行半小時500元每人,1小時700元每人。從去年初開始,陽朔的天空中就常有熱氣球飄浮,有時還不止一個,吸引著小孩子們好奇的目光。我沒有乘坐過熱氣球,可以想像得出飄飄乎於山水間應該是一種不錯的享受,就是太貴啦。

過了蝴蝶泉前,稍前就到了龍岩門村,村前有一對玲瓏秀氣的小山,一樣高低,形如龍角,稱龍角山(也名羊角山)。

工農橋,龍角山過後就到了工農橋,這是陽朔風景的精中之精了。遇龍河和金寶河在這裡合二為一,彙集之後稱為田家河,站在橋上南望,獺岩山孤峰奇秀,側邊一山如駱駝信步,這是陽朔有名景,駱駝過江。橋上西望,金寶河遇龍河如游龍從重重疊疊的峰巒中悠然而來,河邊曾有畫家徐悲鴻先生的別墅。

當年徐悲鴻先生最愛此處風景,風景如畫而清靜悠閑。如今山水似當年,卻是車水馬龍再找不到當年的清靜了。因此處是遇龍河的終點,遇龍河漂流竹排多在此上岸,橋下擠滿了竹排,橋上擠滿了游人和過往的車輛,附近建有多家飯店,農家餐廳,還有多個旅游公司的遇龍河漂流項目,這種漂流是坐一個大型竹排,在附近江面劃走,並有扮劉三姐的歌手唱歌,對歌,一般以接待旅游團為主。所以到了周末,工農橋一帶是竹排滿江,暄鬧聲不絕於耳。

大榕樹公園 工農橋前行就到了大榕樹了,“李杜文章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用這句詩來形容大榕樹這個景點是太合適不過了。大榕樹公園作為陽朔最早的風景區,早已為世人所熟知。大榕樹公園位於高田鄉穿岩村,有一棵古老巨大的榕樹,此樹傳為晉代所植,距今千多年。當年,電影《劉三姐》的結局段就在這樹下拍攝的,劉三姐和阿牛哥在此榕樹下,拋繡球,對歌訂情。古樹向來在村人眼中是神靈,常有村民在樹下燒香貼紅紙,以求神靈保佑,現在為保護古樹,已經圍上欄杆了。榕樹下的金寶河緩緩而流,明淨如鏡。隔岸一岩通透,稱穿岩。穿岩上懸一石,名金鉤石。穿岩村邊有一水壩,水漲時水滾壩面,風景極佳。臨水有青蛙石,非常形像。附近有猩猩山、水獺岩、駱駝峰等等,有民歌謠:“金鉤掛山頭,青蛙水中浮,小熊滿山跑,古榕伴清流。駱駝過江去,猴子不用愁。水獺岩裡坐,金龍橋下游”。陽朔有不少風景佳照就出自於此。近年來,公園裡增加了些劃竹排,劉三姐故居,對歌跳舞表演等節目,尤其是下午人來人往很熱鬧。對於第一次來陽朔的朋友來說,還是可以來看看的,女子們在這裡租件劉三姐的壯裝衣服在江邊樹下照像還是比較有趣的。從前是不要門票的,現在成了公園,四周圍上不算還要種上密密的竹木。有條小路是村道,村民如今也圍起來收門票了。目前進大榕樹公園有兩個售票點,一個是公園管理處是正門,門票18元,村民收費的是小門,門票可適當優惠。

鑒山寺 大榕樹公園對面就是鑒山寺。對於這個新建的人造景點我不想多說什麼。老鑒山寺原位於縣城碧蓮峰東北麓,始建於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因依鑒山修建而得名,屬陽朔縣內最早古寺,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陽朔舊八景之一“鑒寺僧鐘”就指這裡,後寺毀,民國期間改寺為樓,如今碧蓮峰下仍有鑒山樓。1995年在高田景區內重建後的“鑒山寺”,仿古建築風格,據稱廣西最大寺院。

聚龍潭公園 過了大榕樹公園,馬上就到聚龍潭公園,以溶洞為主要景點,這是一個台商投資的,本地原名黑岩,後改名聚龍潭。由黑岩、水岩組成,兼水陸之勝。因岩外奇峰競秀,宛如群龍騰雲,岩內乳石多姿,巧似游龍戲水,故取名聚龍潭。全長約一千米,游覽時間約一小時。主要景點有:龍女迎賓、老人守寶、蟠桃盛會、貴妃新浴、雪蓮倒開、嫦娥奔月、金雞報曉、群龍送客等30余處。加上配以優美的音樂與彩色的燈光,游客既可扶策觀光,又可乘船賞景,大有置身仙境之感。景區內還有奇石宮。聚龍潭奇石宮門票35元。

月亮山

過了聚龍潭一會兒,就會到達月亮山公園。月亮山,海拔380米。山上石壁如屏,中空一洞,若明月當空,稱明月峰,俗名月亮山。山上有大理石鋪就的800級登山道可達“月宮”。“月宮”高、寬均約50米,內多乳石,狀如嫦娥、玉兔,與廣寒宮神話相合。繞行山下的賞月路,你會看到此洞初時狀若彎彎上弦月,逐漸變成半月、圓月,繼而又變成下弦月,此奇觀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走賞月路是免的。月亮山下的歷村也因月亮山而出名,如今開了無數家農家飯莊,多以月命名,但價格有點貴,口味也還不錯.如果只是在賞月路上看看月亮奇觀就不必上月亮山了。進月亮山是要收門票15元的,登山自有登山的樂趣,花些門票還是值得的,月亮山還是陽朔最早,也是最具吸引力和有特色的自然攀岩場。常有高手們在些攀岩,我只能帶著敬意遠觀,對於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能爬上山頂,一覽山下絕美的風光已是無憾矣。

水岩何其多

月亮山景區一帶,溶洞特多,有高山,平地,水下各種類型的溶洞,可稱集溶洞之大成區。已開發的有龍門水岩,菩薩水岩,聽說平塘也有個水岩,或者今後還會有更多的水岩被開發。龍門水岩在比較偏遠人跡罕至的龍門村,好在景區備有專車接送,一路風景也很好。龍門水岩極大,岩洞進洞時要乘船伏下身體才能進去,裡面沒有燈光,仿佛是到了宇宙的黑洞每人配一只手提燈,也沒修好平坦的道路,有些地方極低,要蹲著走才能前行,相當多的地方路很難走,相當於岩洞探險,也有美麗的鐘乳石,也有地下河,自然也有那個著名的洗泥巴澡的地池子了。終點是一個瀑布和清水池,據說是可以洗澡的。洞中的導游都是龍門村的村民,壯族,用帶著濃濃壯音的普通話講解。菩薩水岩,就在月亮山下不遠,水岩的門票,隨淡旺季節相差較大,可以講價。

注意:老人,兒童,腿腳不便者不最好不要到這類水岩游玩,想看岩洞美景,到聚龍潭去是個不錯的選擇,無需體力,安全可靠。

在高田景區內最適合的交通交具自然是自行車了,如果不能騎車,可以乘坐觀光車10元每人,或乘開往高田的班車10分鐘一趟,2.5元每人。

至此陽朔的經典的二日游線路基本上已包括在其中了。如果你只有兩天的時間,那麼就安排一天時間去漓江,體力好的從楊堤徒步到興坪(耗時約一整天),不想走路的,乘船游或竹排游漓江,這樣還會有時間和精力可以去爬老寨山,逛漁村,蓮花岩之類的興坪附近的景點,晚上去逛西街或去看劉三姐演出。第二天,就乘竹排漂流遇龍河一段,為節省時間就不要全程了,中午在工農橋上岸後騎自行車游覽高田景區的各種景點,大榕樹,月亮山,水岩等等,然後騎車返回縣城。當然兩天的行程互換也是可以的。如果能有三天以上的時間就更好能仔細地品味陽朔的山水美景了。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