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行桂龍陽-石興徒步

作者: 大許

導讀昨晚最終還是沒有好好休息,晚上11點被精力旺盛的GIGI拉出去吃夜宵,汽車站對面,陽朔公園門口,入夜之後的大排檔攤位擺放綿延將近一公裡,也算當地一特色,和熱鬧的酒吧一樣,名聲在外。進去轉轉,各種各樣的菜香味還有烤肉味撲面而來,令人食欲大開。每個攤位前都是人頭攢動,在這裡吃夜宵,很有市井的味道,我喜歡。網上評價很高的周記餛飩混雜其中,找到後 ...

昨晚最終還是沒有好好休息,晚上11點被精力旺盛的GIGI拉出去吃夜宵,汽車站對面,陽朔公園門口,入夜之後的大排檔攤位擺放綿延將近一公裡,也算當地一特色,和熱鬧的酒吧一樣,名聲在外。進去轉轉,各種各樣的菜香味還有烤肉味撲面而來,令人食欲大開。每個攤位前都是人頭攢動,在這裡吃夜宵,很有市井的味道,我喜歡。網上評價很高的周記餛飩混雜其中,找到後坐下品嘗品嘗,味道的確不錯。3元,4元,5元,區別僅在於餛飩的數量有所不同而已,各取所需,倒也不會浪費。

一覺睡到早7點起床,感覺比平日正常上班時的睡眠時間還少。今天原本打算是從楊堤出發,徒步到達興坪,完成一日的漓江徒步精華游覽。可很多時候變化要比計劃來得快,昨晚回懶人堂時巧遇了大當家法師,他在磨房的ID是法師的水晶,這樣的稱呼比起法師要來得拗口得多,於是驢子都稱其為法師,好聽又好記。交談中他提及明天有空要去石頭城徒步,最終的目的地也是興坪,殊同道歸,征求其他三人意見之後,欣然參入法師的隊伍。也許驢子的天性是不安於本份的,最終今天的計劃變為了從石頭城出發,徒步最終到達興坪,行程將近30公裡,比起原先楊堤到興坪的18公裡的路程多了將近10公裡左右,10公裡用腳走走,有時候會抹殺掉一個人最後的自信和希望。

說好早7點30分在老油條門口集合。老油條,很有意思的一家店名,離懶人堂不遠的一家點心店的名字。在陽朔所有點心店拳頭產品不外乎是桂林米粉,這家店米粉的價格,二兩要價2元5角,比瘦子那家要貴上5毛。貴有貴的道理,也許比起瘦子那家味道會更好一些,我是沒有興趣親歷親為去驗證了,這幾天早上頓頓是米粉,再好吃的桂林米粉現在放在我的面前,也嘗之無味。小黃說婁氏餅屋總店一早供應的奶黃包很好吃,今天在老油條見到她時,手裡拎著一袋包子,心想我口福不淺。不過她說那是香芋包,奶香包沒買到,沒關系,退而求之,說實話香芋包的味道也是不錯的。不過有點我至今沒有想明白,為什麼整個陽朔縣城一早沒有供應肉包子的店鋪啊?這時有點懷念上海我經常吃的大壺春肉包,美味啊。讓老板來碗熱的豆漿,喝著熱豆漿,吃著香芋包,真舒坦。

法師那邊同行的除了小黃之外,還有一個看上去很嬌小的女孩,有時候看一個人不能被她的外表所欺騙,特別對方是一個驢子的時候。女孩姓陳,和小黃一樣,是小馬的天裡的伙計,今日店內無事,正好借這個機會外出散心,外帶活動一下筋骨。到陽朔汽車站坐車去葡萄鎮,上的車是往桂林方向的,中途下車,40分鐘之後,8點40分到達葡萄鎮。滿滿一車人只下了我們七人,馬路對面有三輪摩的侯客,這是當地人主要的代步工具,馬力不是很強勁,但改裝之後後面的車廂裡坐下十個成年人絕對不成問題。一打聽價格,30元從葡萄鎮送到石頭城。車主說了,一輛車上七個人是沒有問題的,不過要爬坡翻山去石頭城非常難,硬是要讓我們分成兩撥,一半的人上旁邊那輛車,難道那個車主是他家親戚?有錢一起賺不成。堅持已見,在僵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各讓一步達成共識,完成交易。七個人上一輛車,送到石頭城,40元。路不是很好走,是那種極差的沙石路,這種三輪摩的根本就沒指望它的避震性能會有多好,我和法師坐在車廂的最外面,隨時擔心會不會一不留神,就直接給拋出車外了。也不知是車輛的動力問題,還是正如車主所說七人一輛車上山確有超重的情況,最後快到山頂時,這車明顯有了熄火的征兆,害得我們好一通緊張,真要是萬一熄了火,那到時不下車去推一把也不行了。

好在最終有驚無險還算順利地上了山頂,翻過山前行不遠,就到目的地了。停車處有一個石碑,上書“古石城”三個大字,大家圍成一圈,在石碑前留下合影,留下記憶中永恆的瞬間。車只能送我們到這裡,從石碑處到真正的古石頭城遺址還有一段上上下下的山路要靠我們的雙腳去完成了。山腳下有人居住,各家各戶靠青石板路連接。可能是上周下過雨的關系,走在青石板的路上感覺異常的滑。自從龍勝那晚在山間小道摔了兩跤,還一不留神把手給扭傷之後,對於不管什麼材質,只要是非常濕滑的道路,總有種無名的恐懼感,這種感覺恐怕要維持一段時間,才會慢慢消失。過了村落,向上的山路讓我這種恐懼感尤甚,要換成平時風和日麗,地面干燥,我不敢說健步如飛,但絕對不會像現在慢得好像老人在行走,戴上戶外用的手套,有些路段手腳並用才覺踏實。保命要緊,至於形像問題也不去管它了,狼狽就狼狽吧,反正我走在隊伍最後,也沒人看到。

9點40分,爬上山頂在石頭城的西門與法師他們會合,這個所謂的西門,是法師所說。城門上什麼字也沒有,我也沒有帶指北針,信他吧,畢竟法師也是頭老驢了。進了西門,自然就踏入了石頭城的遺址。聽法師說石頭城這裡原來非常繁華,只是給人屠城才導致最終被人荒棄,荒棄是荒棄,但還是有幾戶人家在此居住。路非常難走,還是那句老話,上一周持續七天的降雨,原先的鄉間土路變成了不折不扣的鄉間泥路。以往去這種偏遠山區,總是很羨慕當地人腳穿的解放鞋,便宜又好用,而今天我所見的這種路況,恐怕只有高幫的雨靴才能走起來順暢無比。田裡開著不知名的白色花朵,很是漂亮。連綿成片,所帶來視覺上的衝擊感絕不輸於當季怒放的油菜花。後來打聽下來,才知當地人稱它為魚尾草,用來做豬飼料的。迎面而來的村民,看見我們第一句話竟是“吃農家飯嗎?”,令我們詫異。想想半小時之前站在山頂,望著山下群山環抱著的村落,男織女耕,自給自足,那時還在感慨世外桃源不過如此。可如今,唉,那種美好感覺頓時衝淡了不少,看起來在我們之前來此徒步的驢友估計也有好幾批了。

這時最想往的是城裡隨處可見的擦鞋攤,鞋上的泥一點點再增加,走起路來步伐愈發顯得沉重。此時此地,一切都必須依靠自己,趁著休整的時候,路邊撿塊樹葉,再找根樹枝,大致清理一下鞋面,之後起身趕路,感覺輕快不少。過了村落又是上山的路,這段向上的路程相對短些,沒走多久就到了最高點,之後是向下的山路,上上下下一番折騰之後又見平地。不遠處田裡種植的魚尾草面積更加廣闊,非常大氣。這時拍照或者留影成了大家共同想做的事情,依稀聽見一旁的驢友在談論電影英雄,強的,這魚尾草怎麼會和英雄聯系上的?

拍完花花草草,吃點干糧補充些體力,干糧自然是在陽朔縣城補給的,婁氏餅屋的香芋面包,香芋切片味道不錯,昨天在店裡還看到了綠豆糕,和上海的相比完全是兩種概念,實心無餡的,2角1小塊,大小和上海供應的那種倒是差不了多少。味道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只是至今沒有想明白的是為何這綠豆糕顏色是黃黃的?現在想來那塊平地是夠大的,四五十人聚在一起開個篝火晚會,都不成問題,不過我們不是來FB的,走人。

繼續前行依舊是土路加泥路,還好都是平路。沒走多遠就看到了石頭城的北門,這個所謂的北門,也是法師所說。他先前的功課做得還是比較充分的。北門的建築風格很有石頭城的特色,而且依稀可見當年城破家亡的慘況。看看時間,11點30分,一切都還算順利。

出北門後左轉,前方是非常平坦的公路,不禁想起當年徽杭徒步穿越時,也有類似的道路,用康莊大道來形容這樣的道路不為過,自然行進的速度比之以前也快了不少,但愛被拍的小蓓和愛拍照的我又一次逐漸和大部隊拉開了距離。沒過多久,放在小蓓身上,在我看來已成裝飾物的對講機裡傳來了法師的聲音,詢問我們身後是否還有同行的驢友?我們身後,肯定是沒有了。對講機是法師搞來的,一共兩個。在這之後對講機裡又傳來了音樂聲,劉若英的“分開旅行”,真是蠻符合當時的氣氛。那幾個被法師稱之為掉隊的驢子,在路上被我們撿到,並沒有迷路或者是發生什麼意外情況等待救援,和我們的情況大致相同,為了拍攝路邊的花花草草,一次次放慢了前進的步伐。

不遠處山下的村落逐漸在視野中變得清晰,要命的是進村的路又一次變成了泥路,往田裡繞吧,實在不行就只能往泥裡踩了,拖拉機來來往往的輪胎壓痕,使得這本來就難走的泥路更加難走。進了村落,在眼中暫時消失了一段時間的法師他們又現身了,一問才知道他們走錯路了。過村向前的路是去往葡萄鎮的,那剩下唯一可走的路就是左轉向前,目標漓江。

GIGI和得得這兩個強人開始露出了疲態,後來我才知道這兩位昨晚沒好好休息,去泡了酒吧,難怪今天看這兩人,有些萎靡不振。空空蕩蕩的路上總算有了人氣,時不時有車經過,拉貨拉人的都有,不過這些人看我們的眼神是一致的,神態中露出的盡是疑惑之情。這些城裡人吃飽沒事到這裡走路玩啊?走了一段時間,猛然發現走在最前面開路的法師和小陳竟然不走了,好生奇怪,出什麼事了?當時心中有種異樣的感覺,這前方還有附近的一草一木好生熟悉,似曾相識。等趕到法師身邊,見他身後有一石碑,上書“古石城”三個大字,再仔細端詳四周,徹底暈倒,我們又走回早9點出發的起點了!

按照今天我們行走的路線來說,是不可能繞了這麼大一圈,從起點又回到了起點,連帶隊的法師也好生困惑。事後分析,很有可能是出石頭城北門不應該左轉走大道下山,而應該直行穿越農田,這樣也許能夠順利到達漓江邊。也許吧,所有的假設都成為了假設,無法驗證。見有車輛從身邊經過,伸手攔停,打聽一下現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順利地到達漓江邊。聽了不少當地人的答復,彙總起來無非就兩個方案,一是退回到葡萄鎮,乘車趕往楊堤,之後按傳統線路徒步到興坪;二是就近翻越過荷包山,到達九馬畫山,最終步行抵達興坪。石碑旁有一涼亭,大家坐下來再次進行休整,吃吃喝喝間達成了共識,用方案二完成這次的徒步。方案一按照我們現在的體力幾乎不可行!

下午1點出發,還是繼續徒步趕路。本打算用車代步,翻越過荷包山,好節省一定體力。可沿途經過的當地車輛,紛紛以去荷包山車輛磨損過於厲害為由,胡亂開價。我們的錢也不是偷來也不是搶來的,談不攏就走人,who怕who啊!路邊有當地的小學,經過時放慢腳步逗留了一會,這時應該是中午休息時間,當地的小孩肆無忌憚地跑著,笑著,玩著,童年的生活本應該就是這樣開心快樂,無憂無慮。看看現在城裡的孩子,真為他們的現狀而感到悲哀。法師和小陳又是一馬當先走在最前,沒有經歷過昨日七個多小時的騎行,保持這樣的行進速度,很正常。走了一段時間之後,同行的好幾位驢友見路邊有農家,忙著去找廁所。看看路邊有根圓木,摸摸還算光滑,恩,不錯,借這個機會坐會歇歇腳。身邊的對講機這時又傳來法師的呼叫,大意是他和小陳在前方岔路口等我們,有事商量。

所謂有事商量,也沒什麼大事,主要是法師攔到一輛面包車,車主願意以70元的價格送我們翻越過荷包山,到達九馬畫山渡口。法師想問問大家這個價格大家能接受嗎?那個車主我們一見,眼熟得很。就是在古石城石碑處開出天價車費,胡亂斬我們車主的其中一位。看見我們就這麼隨意地走走,就走了將近2公裡之後,這位仁兄認清了一個事實,這些人都是瘋子呀。不開個合理的車費,這群人真的會用雙腳走到九馬畫山渡口的,那到時一分錢可都賺不到了。哈哈,明事理的主,10元1人,這個價格還算合理,上車。後來的事實證明我們花這筆錢是非常英明的,要不花這70元,九馬畫山到興坪這一段肯定用竹筏來代步,到時沒人再能走得動了。

上下荷包山的路況的確很差,確切地說,是極差。不時有土方車從旁邊經過,聽車主說路面正在大修中,這等好事都讓我們踫上了,無語。看來之前大部分車主說路不好走,車輛磨損大,不是逛語。路面好似搓衣板,坐在車裡,就像在游樂園裡坐雲霄飛車,兩者沒有多大區別。法師在車裡又放起音樂,這次放的是“鳳凰之上”,平日就很愛聽這首歌,特別是那句歌詞“有多少夢想在自由的飛翔”,現在聽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九馬畫山渡口是楊堤徒步到興坪的最後一個渡口,渡口對面的那座山就是赫赫有名的九馬畫山,毛主席可以看出山上所有的九匹馬,他是神人,我們這等凡夫俗子就不要奢望了。聽一旁的村民說站在渡口看九馬畫山只能看出七匹,另兩匹要站在另外的角度才能看出。不管在渡口能看出幾匹了,總之這絕對是考驗人耐心的活。法師說當年他閑來無事,在這裡耗了一個下午,才把這七匹馬一一分辨出來。從九馬畫山渡口到興坪,體力不濟走不動的驢子,可以考慮乘坐私人竹筏,順流而下到達目的地。船家一再壓價,最後報出10元1人的底價,沒有理睬,大家商量下來,達成共識,我們是驢子,就用徒步的方式走完最後一段路,為今天的驢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九馬畫山渡口到興坪是漓江徒步的精華段,沿著江走,邊走邊欣賞風景秀麗的漓江山水,不失為人生一樂事。過了渡口,發現身後有一對背包客尾隨,這兩人走的肯定是楊堤到興坪的常規徒步線路,看他們的表情,肯定在琢磨我們這群人從哪裡冒出來的?奇了怪了,呵呵。走走拍拍,2小時30分之後,下午5點,興坪汽車站就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了。沿途有名有姓的景點可能會忽略,這些所謂的景點名稱也是人為編造出來的,山山水水本就是看啥像啥的。忽略就忽略吧,但此時此地有一處景點一直在我心中,讓我牽掛。掏出錢包,找出一張人民幣,哈哈,這裡的確就是20元人民幣背景的原拍攝地呀,左對右看,發現有個情況讓人遺憾,那就是始終沒找到當時的拍攝角度,能把我看到的山水拍成和20元人民幣背景一模一樣,唉,失敗。不遠處來時的路上多了一群老外,走在最前舉著小旗的應該是導游,有點意思了,還有旅行社組織老外來這裡徒步旅行的?看看那些老外擦著汗,晃著腦袋,步履蹣跚的樣,比我們也強不到哪去。

在興坪漁村名叫老地方的餐館休整,老地方的老板和法師是好友,相談甚歡。這位老板開店開出最高境界,賺錢已經不再是主要和首要的目的了,強的沒話說!晚飯就在他店裡解決,點了一桌子菜,味道嘗下來非常不錯。正吃著高興時,見一人在我們桌前經過,還說了句“菜挺好挺豐盛的嗎”,怎麼覺得這人特眼熟,再仔細一看,哎喲媽呀,是倪萍!聽法師說倪萍和劉威這兩天在這裡拍戲,沒想到還真見到大活人了。生活中的倪萍很平易近人,這才是我們心目中真正明星應有的形像。回陽朔這時已沒有公車了,最後一班車是晚7點左右收車。老地方的老板托人給我們找來一輛面包車,50元,送我們直達懶人堂。酒足飯飽,是該回了!


(漂亮的魚尾草)



(漓江邊的牛)



(漓江美景)



(可愛的小狗)



(興坪漁村)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