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七月福建之旅——第一站武夷山

作者: hihumi

導讀武夷山不高,平均海拔500多米,多嶙峋的怪石以及陡峭的山崖;這山崖就仿佛被巨人用巨斧劈開一般,斷面異常平整!至於那嶙峋的怪石,則被賦予了不少動人的傳說,最典型的一個就是玉女峰(武夷山標志)和大王峰的愛情故事——仙女為了心上人留在人間,後兩人化為兩塊巨石遙遙相望。 因對此特殊地貌心存疑問,回家後查資料方知這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簡而言之 ...

武夷山不高,平均海拔500多米,多嶙峋的怪石以及陡峭的山崖;這山崖就仿佛被巨人用巨斧劈開一般,斷面異常平整!至於那嶙峋的怪石,則被賦予了不少動人的傳說,最典型的一個就是玉女峰(武夷山標志)和大王峰的愛情故事——仙女為了心上人留在人間,後兩人化為兩塊巨石遙遙相望。

因對此特殊地貌心存疑問,回家後查資料方知這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簡而言之就是遠古時存在於此的沙石被內力頂出了地表,後被風力和水流以及重力的作用侵蝕至此。

我最喜歡的是武夷山的九曲溪!顧名思義,共有九個彎道。那個聞名遐邇的竹排漂流就是漂在此溪之上。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竹排不過坐6人,居然洋洋灑灑來自不同的4個地方!除了上海的,還有廈門、湖北、居然還有日本人。

船家共兩人,一人在前撐排,另一人居後掌舵。在前撐船的那位師傅很是風趣,妙語連珠。他把“雙乳峰”說成是“兩個中心”,將“筆架山”講成“三個基本原則”。漂至某處,又指著山上一座小廟說那裡住了10個和尚,18個尼姑。我老姐不知有詐,很單純很配合地反問:和尚和尼姑怎麼能住在一起呢?撐船師傅說:這你就不懂了,改革開放了,大家要與時俱進!我差點沒笑暈過去。

船家很是殷勤,每到一處景點就提醒我們拍照留影,什麼“漢堡包”、“潑墨岩”、“悉尼歌劇院”等等。像不像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是這一路的風景真是賞心悅目!多雲天氣、微風拂面,兩岸郁郁蔥蔥,溪水清澈見底;因為某些河道中央有鵝卵石灘阻隔,使得溪水不免湍急起來,那溪水潺潺的聲音著實好聽!旁邊不時有別的竹排經過,竹排吃力導致溪水微微漫過竹排之上,有人干脆脫了鞋,任這溪水直接衝刷雙腳,愜意之至!

其實武夷山旅游,主要是游兩個地方:風景區和保護區。前者包括雲窩-天游峰、虎嘯岩-一線天、水簾洞-大紅袍、九曲溪漂流;後者是這7、8年以來開發的新景點,主要是以青龍瀑布為代表的一系列瀑布、生態漂流、森林公園等。最後因為時間、天氣、體力等因素,我們放棄了虎嘯岩,保護區也只游了青龍瀑布。

青龍瀑布是保護區內最大規模的一處瀑布,也是我同事強烈推薦的地方。從進保護區到從青龍瀑布上下來,這一路的景色真可謂美不勝收!

我們一大早去天空居然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空氣極好,也沒碰到什麼游客。售票處有面包車直接把我們送到山上近瀑布處,然後再一路下山看風景,這樣走最是省力!

從面包車上下來,不見瀑布先聞瀑布水聲,有些類似於打雷的“轟隆”聲。從茂盛的林子裡拾階而出,方見“廬山真面目”。

水流從高處怒氣衝衝地一瀉而下,發出“嘩啦啦”聲聲巨響。碰到岩石阻隔,大簾子便被分成了若干小簾子,然後又在沒有阻隔的地方彙成大簾子,不斷衝刷階梯狀石壁,向下游狂奔而去。看著這充滿生命力的瀑布,我絲毫也不奇怪為什麼古人很喜歡把瀑布形容成龍。

這些水流到那兒去了呢?往下走接下來你會發現,在一個落差很大的地方他們又形成了一個氣勢稍弱的單股瀑布,再往下是一個深潭,再往下在亂石灘,溪水翻騰著咆哮著被砸成了若干白色的泡沫,再往下……一直到下游比較平緩處彙成一條類似於九曲溪的溪水。

在這裡人顯得很渺小,一路往下,到處是茂密的植被,中間不乏稀有品種,它們都被特別指明標出。可惜我跟老姐對植物都不熟。我暗想,如果植物學家來這裡的話,說不定會手舞足蹈的吧:)

說了半天,好像都是在說第二天的事。其實第一天風景區也不錯。比如去看“大紅袍”時,進山的那條曲徑通幽的山道;比方“一線天”是我看到過的所有號稱“一線天”的景點裡看起來最形像的;比方從“天游峰”頂俯瞰九曲溪真是風景如畫!比方水簾洞那裡的巨型陡峭的岩壁!只是風景區乃常規景點,旅行團較多,再好的地方人多了就沒意境了,因此不免有些掃興。最後要特別指出兩點:原來武夷山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家鄉!其次,武夷山是茶鄉,著名的“大紅袍”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最是利胃;據說武夷山所有的“大紅袍”都是“大紅袍”景點裡那幾株茶樹無性繁殖的結果,被稱為“二代大紅袍”。福建人發“二”時跟我們的不太一樣,有點類似於“鵝”,並且著重強調第一個音,我們聽不慣總覺得很滑稽,以至於接下來的旅途中,我跟老姐時不時地模仿這種發音互開玩笑,不過這是題外話,在此就不詳說了。


精選遊記: 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