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六日,上午去重安江鎮趕集,並前往離鎮子最近的一個革寨參觀;中午租車返回施秉,前往楊柳塘火車站,乘坐16:16K945次列車前往貴陽,住在軍區招待所。說起來,今天應該是旅行的最後一天了,因為,明天在貴陽主要就是為了坐飛機和休整。
一大早,就看見不少革族、苗族人匆匆從門前經過,擔著挑子,提著藍子,穿著漂亮的民族服飾,去鎮子上趕集(這裡叫“趁墟”)。我們也去。一路上,見到的都是匆忙的、喜悅的人,越往中心集市走,人越多,似乎三鄉十八寨的人全出現了,遠的地方來的,好像全村的人都擠在一輛大卡車上來似的,連最遠的風箱寨也來了車;近的地方來的,有的是乘船,有的步行,好熱鬧,將不大的鎮子擠得水泄不通。其實,集就是一個大型的交易市場,什麼都可以買賣(農作物、牲畜、衣服、鞋襪、日用品、食品等等),同時也是一次難得的聚會時間。見到一位老人,八十多了,抽著旱煙袋,滿臉的皺紋,一早來到集上,占了個好位置,准備賣掃帚,十塊錢一把,精神仍是矍鑠。我們一路走去,一邊感受著那種愉快的交易,一邊欣賞美麗的重安江景色,pole更稱之為“十裡畫廊”,在遠遠的江面上,有一排古老的石蹬,江中是幾棟破舊的水磨房,遙望去,竟還有舊時的水車,又是一陣驚喜,原來可以有這麼多發現。說到底,這也是在中國西南很常見的鄉村景色,質樸,卻意味深遠。這也就是我的西南情結了吧,一次次到西南旅游,其實就是為了這一份質樸的原始。
步出鎮子,我們決定去探訪那個最近的革寨。沿著山路,走在田間隴上,看著滿目的燦爛,很親切,又很自然、樸實。沿途,碰到很多去趕集的革家人,點頭問好間,他們總是熱情地歡迎我們去寨子裡坐坐,不停地說不遠了,就到了。大概走了四十分鐘左右,房屋集中出現,建築物仍是破敗的多。我們停在一戶人家前,家裡有主婦,三個小孩,最大的才上小學二年紀,黑黑的臉,涎著鼻涕,卻抓著課本搖頭晃腦。主婦正在喂豬,同時背著最小的孩子,看著他們家徒四壁的屋子,我們只是感慨,中國的希望工程任務艱巨啊!他們一年的收入不多,田地和豬,豬養得好,最多也就800元/頭,讀書一年的學費是300元,學校在遠處的鎮子上,還有其它的開支,可以說他們是相當緊張的。大家紛紛掏出錢,遞給那個正在讀書的小女孩,讓她可以去買些學習用具。而我專門從廣州帶來的筆也派上了用場,還有糖果,我們都想盡點力。
離開寨子,我們趕回旅館收拾行李,離開了重安江,趕回施秉乘坐下午的旅游列車。上了車後,明白了為什麼幫忙買票的旅行社會一再建議我們從施秉走的緣故了,原來,只有施秉和起點的玉屏出售座位票,人很多,卻沒座位。又一次萬幸。
晚上9:30,到達貴陽,一出站,就見到早在此等候的同事陳坤,多虧他提前幫我們訂了房間,便宜也很干淨,重要的是安全。因為在來之前,很多人提醒過我,貴陽火車站是最亂的地方,搶劫、偷竊……屢禁不絕。同時,在貴陽,我們與一直走在前的“豬仔”三人勝利會師,簡直像在大追捕似的。也到此,我們的旅游要畫上尾聲了,明天下午1:00我們八個人再加上陳坤將一起返回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