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雲端之四(滇西北之梅裡雨崩束河瀘沽)

作者: 小狗Snoopy

導讀6.24昨晚施姐在梅裡客棧大放光芒,由於她多年以來一直堅持參加舞蹈訓練,很快就學會了當地的藏族舞蹈,舉手投足之間頗具民族特色。嘎瑪和其他的藏族村民自然跳得更加歡快。在德欽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孩子如果能說話就一定會唱歌,如果能走路就一定會跳舞。所以這一地區能歌善舞的人特別多。可能東方衛視“家有好男兒”節目中的扎西頓珠也是出自德欽地區吧 ...

6.24昨晚施姐在梅裡客棧大放光芒,由於她多年以來一直堅持參加舞蹈訓練,很快就學會了當地的藏族舞蹈,舉手投足之間頗具民族特色。嘎瑪和其他的藏族村民自然跳得更加歡快。在德欽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孩子如果能說話就一定會唱歌,如果能走路就一定會跳舞。所以這一地區能歌善舞的人特別多。可能東方衛視“家有好男兒”節目中的扎西頓珠也是出自德欽地區吧,兩天前路過霧濃頂觀景台時,我們恰巧遇見在錄制家鄉父老為其加油助威的鏡頭。更有意思的是,和藏民聊天的時候,有個男孩提到他報名參加了央視的“星光大道”節目。看來,大山裡的孩子已經開始憧憬山外的生活了。我們這群山外來的游客,正在准備離開雨崩。我心中一直暗藏著一個想法,希望在離開雨崩的時候能從尼汝徒步而出,但是考慮了兩天,感覺那段行程對施姐而言會有一定的困難。同時我接受了另一個驢友的建議:不要為了當驢才去徒步,而應該在徒步中感受真實的大自然。最終我放棄了徒步尼汝的想法,今天將直接從南宗山埡口返回德欽縣城。施姐仍然選擇全程騎馬,我則騎馬上到埡口,然後再徒步12公裡下山。在埡口的時候我們又碰上了昆明驢友俱樂部的隊員,這可把我樂壞了,因為他們的領隊是一只職業老驢。一路上,一只野驢緊緊跟隨著職業老驢,為的是能聽到許多走南闖北的故事。相比穿越熱帶雨林而言,雨崩的徒步條件在領隊的眼裡已經很好了,至少不會被蛇蟲類糾纏。在雨崩,游人實在走不動時可以騎馬,可以休息,但是在熱帶雨林只能靠雙腿,甚至不敢做太長時間的停留。仔細想來,雨崩所謂的艱苦,無非就是住宿不太舒適、飯菜不太豐盛而已。在此,我想介紹一下雨崩的住宿情況。 以前雨崩村沒有專門的客棧,村民家家都能接待游客,但是客人入住村民家必須由村長安排,自行安排則必須多付50%的費用。客棧出現後,游客便可以自己選擇住宿了。 客棧的條件都大相徑庭。我們選擇的徒步者之家客棧,是一個帶小閣樓的三層木制建築,每個房間只為游客提供簡單的床及被褥,人們必須使用公共的衛生間、浴室、洗漱間、甚至公用的晾衣繩,可能只會在夜晚天黑後才開始供電。坦白說,每個客人都不會因為物質享受而來到雨崩,恰恰因為物質條件的簡陋,人們在這裡必須遵循簡單生活的原則,謙讓和守序是很有效的通行證,每個人都會潛移默化變得自覺地愛惜共用設施,自覺地維護公共衛生。雨崩,也許正因為交通不便的原因,才能像深山中的璞玉,無論是景觀還是人文都保留了它的天然純淨。跟著老驢行進速度就是快,最後4公裡只用了不到20分鐘,幾乎是一路小跑著完成的,剛過一點我們就來當了西當溫泉。看看滿天的烏雲,估計明天早上也不可能看到梅裡了,施姐和我便按照計劃直接回到德欽縣城住宿,這樣第二天我們可以乘坐最早的班車回到香格裡拉。德欽縣城坐落在一個山岰中,整個形狀狹長而擁擠,真不明白當初設置縣城的時候為什麼選擇了一個危險的地方,如果真有山洪爆發,情況會不會很危急呢?找好住處,我們兩人走進了一個大理風味魚館。前幾天在雨崩沒有太多的菜肴讓我們選擇,今晚一定要吃香喝辣,全都補償回來,呵呵!6.25一夜無語。我們如願以償地坐上了第一班開往香格裡拉的班車。其他的乘客全是當地人,絕大多數都是放暑假回家的學生們,他們應該都是從附近村莊到縣城來寄宿學習的孩子。天色沉沉,仍然是陰雲密布。我計劃可以在車裡閉目養神,因為下午我們還約了旺堆師傅的車去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看看。車剛剛駛出縣城不到5分鐘,正前方出現了幾座雪山。我自負地想,也許那是白茫雪山吧。當班車再轉過一個彎道時,我的心髒在瞬間停頓後開始狂跳起來——梅裡十三峰完全揭開了面紗,沒有一絲一毫被遮掩住,正一字排列在對面的山巒上!施姐和我頓時急得上躥下跳,為了在移動的車廂裡能拍到些許梅裡的鏡頭,幾乎用盡了渾身懈數。這時,司機師傅慈悲為懷,說了一句最感動人心的話:“不要著急,一會兒我會停車的,你們大老遠來了,不看一下怎麼行。”小注:梅裡雪山,處於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地區,是一座北南走向的龐大雪山群體,北段稱梅裡雪山,中段稱太子雪山,南段稱碧羅雪山,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便有13座,稱“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東經98.6°,北緯 28.4°,藏文經卷中,其被尊奉為“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 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們保護神的居住地。人類攀登珠姆郎瑪峰的時代,卡瓦格博卻依然“高不可攀”,所有企圖征服卡瓦格博的登山活動都以失敗而告終。班車很快便開到了霧濃頂觀景台,還沒停穩,我便跌跌撞撞地跳了下去。觀景台上13座白塔也一字派排開,正接受著梅裡十三峰的檢閱呢。這是怎樣的景像呢?以灰暗天空作為背景出現的梅裡,整體群峰居然清晰得似乎能伸手可觸,莊嚴肅靜、磅礡大氣。卡瓦格博完美的金字塔型山峰完全被白雪覆蓋著,即使沒有被陽光照射也顯得非常耀眼。不過由於背景和前景過於靠色,以至於我的傻瓜相機拍出的照片都無法辨別出主峰的形狀,看來只能再一次用眼睛記錄這一切了。 我努力地辨認著每一座山峰,從左到右,從南到北。不知過了多久,司機師傅過來催促上車,這時我們才發現其他乘客都在安靜地等待這兩名異鄉人。我倆不停地向其他乘客道歉,盡管他們大多數都是些孩子。司機師傅說,如果天氣晴朗,梅裡會更加壯觀。持順其自然態度而來梅裡的我,現在已經非常滿足了。在這樣一個雨季、在離別的路途中,梅裡會如此厚愛地展示出其完整的容顏,留給我最後一睹為快的機會。也感謝司機師傅為我們停車,這份珍貴的禮物,使我的梅裡之行有了一個完滿的結局。班車在山路上繼續前進,天空也漸漸晴朗起來,梅裡始終如影隨行,能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觀賞其美麗的身姿。當車子行駛到白茫雪山的埡口時,我們仍然能清晰的看見梅裡北段雪山的余脈。返過埡口,另一個驚喜正等待著我們,白茫雪山的三座雪峰也完全展露出他們的身姿。三座雪峰海拔盡管不到6千米,卻仍然頂著白雪在和我們道別。再見了,雪山,希望我們後會有期。下午2點鐘,班車到達了香格裡拉客運站。旺堆師傅已經等候了許久,再次見面,大家像老朋友一樣互相打著招呼。接下來的行程是臨時添加上的,在雨崩施姐被掛在客棧裡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的照片所吸引,我們便采取了既來之則看之的行動。小注: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屬於開發比較完整的景區,是普通游客的必到之處。目前景區由兩湖一牧場組成。其中碧塔海湖水常年澄澈碧綠,清麗不俗,湖中棲息有許多珍禽名魚,主要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頸鶴,還有被生物學家稱之為"碧塔重唇魚"的珍稀魚類。森林公園的票價不菲,190元一張,景區內像九寨一樣可以乘坐分段的環保大巴進行游覽,總共60公裡,所用時間為1.5小時。坦白說,普達措的景色在我們眼裡顯得過於平淡了,景區內對旅游資源的開發也並不完善,還有很多可供游人仔細觀賞的地區沒有修建棧道,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被進一步完善吧。到了碧塔海碼頭,絕大多數游客都乘坐游船離開了。施姐和我決定要好好散散步,享受一下閑庭信步的寧靜時光。我們沿著棧道繞湖而行,湖水掩映著兩岸的青翠山林,能夠讓魚兒醉倒的紫色杜鵑還沒有完全開敗,正被長松蘿纏繞得像個老人一樣,娓娓述說著“杜鵑醉魚”以及“老熊撈魚”的傳奇故事。陽光不時在雲層中穿梭,時而讓湖水閃爍出萬道金光,時而柔和地為湖岸的山林披上霞衣。真是難得的好光線,施姐和我開始大量地拍攝人物特寫,偌大的碧塔海景區只屬於我們兩個人了。我們可以任意地取景,任意地擺著pose,沒有人搶我們的鏡頭,更沒有人取笑我們的動作。我開心極了,大聲地對著湖面喊著:“這是屬於我們的碧塔海啊!”回想起在雨崩,我們的人物照片拍得非常寫實,大多數都記錄著翻山越嶺的實況,即使有一些面部的特寫,表情也都展現出歷經艱辛而讓人感覺悲慘兮兮。哈哈,以至於我後來再看徒步時的照片,總是會忍俊不禁笑出聲來。普通游客最多需要2個小時游覽的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楞是被我們漫步了近5個小時,施姐和我成為了當天最後兩名走出公園大門的游客。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