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雲端之一(滇西北之梅裡雨崩束河瀘沽)

作者: 小狗Snoopy

導讀6.20傍晚時分,飛機准時降落在香格裡拉機場。施姐、小孟、我拿著行李走下弦梯,只見機場紅毯鋪地,盛裝男女們載歌載舞。我們頓時感覺受寵若驚——迪慶人民真是熱情噢!不過我們還沒有盡情享受眼前的一切,就被穿著制服的人們攔在了一邊。此時飛機上魚貫而出幾十位乘客,盛裝男女們遞上哈達,原來是雲南省省長率隊視察工作來了。省長同志真是與民同樂啊,在飛 ...

6.20傍晚時分,飛機准時降落在香格裡拉機場。施姐、小孟、我拿著行李走下弦梯,只見機場紅毯鋪地,盛裝男女們載歌載舞。我們頓時感覺受寵若驚——迪慶人民真是熱情噢!不過我們還沒有盡情享受眼前的一切,就被穿著制服的人們攔在了一邊。此時飛機上魚貫而出幾十位乘客,盛裝男女們遞上哈達,原來是雲南省省長率隊視察工作來了。省長同志真是與民同樂啊,在飛機上我們居然沒有意識到坐在周圍的並不是游客呢。我們避開喧鬧的人群,來到停車場,沒想到這裡也同樣是一片混亂,於是三人迅速跳上一輛白色越野車,抽身而去。人物介紹:施姐,久居澳洲18年,在得知我的行程後,堅定地要與我同行,無論我怎樣描繪行程將如何艱苦,她都毫不動搖。小孟,在昆明機場轉機時偶遇,閑聊後得知我們都預訂了青年旅社的房間,於是決定相約而行。我,一心要徒步梅裡雨崩的野驢,相信用腳丈量出的美景最值得記憶。

不一會兒,我們的住處到了。香格裡拉國際青年旅社在一條偏僻的小巷中,一切顯得安靜整潔。藏族司機旺堆師傅已經在路上給我們推廣了他的包車服務價格並留了一張名片,我們答應考慮考慮再做答復。在旅社吃過晚飯,三人便直接來到獨克宗古城的四方街。這裡的古城都有一個類似廣場的地方,當地人在夜晚會自發地來到這裡舞蹈。施姐由於剛剛回國,對此感到十分不解,於是我很簡明扼要地解釋:這就像在北京老人喜歡扭秧歌一樣,既可以健身又能自娛自樂。沒想到施姐是一個舞蹈迷,在兩秒鐘之內便溶入了歡樂的人群。小孟和我還在矜持著,舉著相機拍來拍去,不一會兒便被淹沒在舞蹈大軍中。趕緊伸伸手踢踢腿,讓我們也能盡情地享受休假的輕松和自在吧。

6.21

今天我們順其自然地約了旺堆師傅的車去飛來寺。小孟說有個朋友托她帶了東西給一個高僧,所以她要先去松贊林寺一趟。我們也正有意前往參觀,於是旺堆師傅便駛往松攢林寺方向。小注: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位於香格裡拉以北5公裡的佛屏山下,是公元1679年五世達賴和清康熙皇帝敕建"十三林"之一。它不僅是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群落,還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被譽為"小布達拉宮"。該寺集藏族造型藝術之大成,有"藏族藝術博物館"之稱。不料旺堆師傅在縣城轉來轉去,總是被警察大哥攔住並被要求掉頭,旺堆師傅奇怪的問:“今天為什麼那麼多警察呢?”我們三個異口同聲的回答:“因為省長同志來了!”我腦筋轉了轉,又問:“你們說省長同志會不會也去松贊林寺?啊,如果這樣,那活佛一定在寺廟裡吧?”旺堆師傅很認真的回答:“活佛一定在,你要是有什麼心事就可以對活佛說。”我們三人都笑了,小孟說她正有好多心事要對活佛說呢。

我們的車從一條小路開到松贊林寺,小孟先找人去了,施姐和我則拾階而上。松贊林寺的確是一個大的寺廟,大殿的四周還分布著八個康參的小殿,每個建築依山而建形成一個整體,外形猶如一座古堡。

大殿的一層是個大經堂,燭火搖曳,光線很暗,裡面除了幾個藏族老阿媽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的游客。我倆按照順時針方向繞場一周。有個僧人面色和善地坐著看經書,我捐了香火錢,向僧人取了三注香,在酥油燈上點燃,拜了大殿裡的佛像,僧人口中便一直念念有詞地注視著我,我也報以微笑感謝他為我念誦經文。這一切都顯得自然而安詳,很容易讓人的心從浮燥中沉靜下來。我倆繼續上了大殿的二樓,這裡是一個轉經堂,上百個轉經桶金光燦燦的擺放在四周,加之部分房頂是用陽光棚做成的,光線一下就明亮起來。一個小僧人開心地圍著我們,示意可以轉經桶,可以拍照。在他的指引下,我們上了二樓的屋頂。這裡視野更加開闊,也可以近距離地欣賞屋頂上的各種金色塑像。我們就這樣跟隨著小僧人繼續上了三樓。小僧人示意先摸一下掛在樓梯正對面的哈達,然後左轉掀開了一個屋子的門簾,回頭對我們說:“這是活佛的房間。”啊,太突然了,我的腦子幾乎一片空白、沒有產生任何想法,就這樣見到了活佛!活佛的房間並不太大,但是非常的整潔,床塌前燃著一盆碳火,空氣中彌漫著藏香,加上慈眉善目的活佛正對著我們微笑,會讓人產生只想靜靜地坐在這溫暖的地方,一直都不要離開的願望。心無雜念的我直徑走到活佛面前,他示意我跪下並為我摸頂,再遞上一條彩繩並為我系在脖子上,我嘴裡嘟囔道“謝謝活佛”,活佛就像知道我的心事一樣看著我點頭微笑。得到活佛的祝願,我更相信之後的行程能平安順利。

走出松贊林寺,很快就到了依拉草原和帕那海,旺堆師傅將車停在一個高地,我們就可以不用買票而看到眼前的景色了。旺堆師傅說前兩天的賽馬會就在草原上舉行的,場面異常熱鬧。賽馬會每年都在端午節的時候進行,這我事先知道,但是很遺憾因為不方便請假而錯過了。沒有賽馬會的依拉草原顯得非常平淡,帕那海因為是枯水期也不覺美麗,我們只拍了兩張照片就繼續前進了。峰回路轉,眼前出現一個美麗的山谷,路邊上好多家飯館寫著“土雞湯”。旺堆師傅說這裡是尼西,生產最好吃的雞湯。我看一看時間,剛過11點,只好喝了兩口水把讒蟲壓了下去。

12點,我們到達奔子欄。奔子欄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現在也是一個交通要道。在吃中飯的時候,旺堆師傅碰到好多司機朋友,他指著其中一個打趣:“他的名字很好笑,叫蘿蔔燉豬。”哈哈哈,我接過名片仔細一看,原來是“蘿蔔頓珠”。藏族人沒有姓只有名,有錢的人家請活佛為小孩起名字。我們問:“藏語裡旺堆是什麼意思呢?”師傅回答:“應該是身體健康的意思吧。”然後很認真地看著我們說:“你們三個的身體還真健康,好多客人都有高原反應呢。”我也很認真地問:“暈車算是高原反應嗎?剛才路過尼西,我就頭暈得厲害呢,不過現在不暈了。”醫護人員出身的施姐仔細詢問了一些症狀後,確診為:“這是低血糖的表現,看來你得多吃點。”原來如此,難怪我那麼想喝尼西的雞湯呢。我們就這樣一路說說笑笑地欣賞了月亮灣,翻越了白茫雪山的埡口,路過了霧濃頂觀景台和德欽縣城,來到了飛來寺。

飛來寺是觀賞梅裡雪山的最好地理位置。這裡只有一條街,滿街都是客棧和酒店。“梅裡往事”客棧仍然保持著它的傳奇色彩,而小孟選擇入住新貴JZ,施姐和我則隨意住進了“扎西德吉的家”,旺堆師傅又碰到一個司機朋友,開開心心也找到了住處。每個人都安頓下來後,便坐在JZ的酒吧聊天。因為雲層很厚,我們今天沒有看到白茫雪山,在霧濃頂觀景台和飛來寺也沒有看到一點梅裡的容顏。看著正在白塔前准備桑枝的藏民,我們都盼望天公做美,明天能讓遠道而來的人們看見梅裡。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