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的第二天,計劃是想把集美、廈大、南普陀寺、環島路一並玩下來的。我計劃先去會展中心,然後沿著環島路走走,清晨的太陽應該不會很猛烈,然後再去廈大和南普陀寺,吃頓素齋後觀金門。回酒店拿行李。然後去集美,三點奔赴機場~可是想法終歸是想法。在廈門的出租車司機的“勸告”下,我本來去會展中心的計劃中途夭折,他還告訴我去集美根本來不及,兜了一個好大的圈子過後,我被司機扔在了一個偏僻的渡口。交錢,買票。我一度以為我被那個司機帶到了一個黑碼頭,因為我看到他留在售票處拿回扣去了。拿著讓我很是懷疑的票據,提心吊膽的跟在一個老人家的後面,終於想明白了那個司機為什麼會那麼熱心勸我先去看金門了。還好,我還是上了正規的船。還要檢驗身份證,我聽到有個導游說是防止有人偷渡。怕我們中有人會游到台灣去麼?商業啊~觀金門的游船都是包廂,沒有側面或者後面的船舷的。僅在二樓有一片視野空曠的甲板,號稱茶座,50元一桌。我給了船員10元錢,沒有喝茶。所以有機會拍如下的照片。我不知道如果不花錢上來的人們,怎麼在小小的窗前觀金門呢?

(大擔島)
花一百元船票,想要看到就是這個島。世界上有許多海峽,但沒有哪個海峽能像台灣海峽那樣彙聚一個民族如此復雜的情感。
世界上有許多島嶼,但沒有哪個島嶼能像金門和所歸屬的大陸那樣,在地理上如此之近,在事實上分隔遙遠。
金廈海峽,從廈門大嶝島的白哈礁算起,離大金門最近處僅1800米,從角嶼島算就更近了。面對天風海濤,令人慨嘆的是咫尺天涯。

(台灣守軍的明碉)
大擔島駐有台灣軍隊,是與大陸對峙的最前沿島嶼。游船抵近100余米處觀光,可以看見碉堡和高高飄揚的青天白日旗。我聽當地人講,有時候還可以和那的台灣守軍對話呢。突然想到余光中的《鄉愁》: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是不是遙望廈門時寫的呢?船在距離大擔島一百米的地方停了下來,整個甲板都躁動起來了,人們紛紛湧向船舷,拍照留念~“一切景語皆情語”只是一個普通的海島,卻因為是著有故事的島,人們對它的情感就完全不一樣了。甚至有人會專門趕來看它。等台灣真的回歸了,還會有這麼多人來看它麼?它是否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淡去痕跡呢?無論人和事,都是因為難得而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