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泰山有感

作者: 靈石

導讀重登泰山有感十五年前,我曾和一幫同事登過泰山。隨著歲月流逝,有關登泰山的記憶已經淡薄。那種“一覽眾山小”的豪氣早已蕩然無存。只記得泰山頂上有一條商品街,全是賣小商品和紀念品的小販。街上人流擁擠,雖然很熱鬧,但也顯得亂哄哄的,很嘈雜,使人感到很別扭,總覺得同泰山這一“五岳之首”的尊稱不協調。今年6月16日,我和同事們開車去泰安,有幸重登 ...

重登泰山有感十五年前,我曾和一幫同事登過泰山。隨著歲月流逝,有關登泰山的記憶已經淡薄。那種“一覽眾山小”的豪氣早已蕩然無存。只記得泰山頂上有一條商品街,全是賣小商品和紀念品的小販。街上人流擁擠,雖然很熱鬧,但也顯得亂哄哄的,很嘈雜,使人感到很別扭,總覺得同泰山這一“五岳之首”的尊稱不協調。今年6月16日,我和同事們開車去泰安,有幸重登泰山,喚起我那沉睡的記憶,重睹東岳風采。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古曰“泰山安則四海皆安”,泰安寓國泰民安之意。泰安市是依泰山而建,山城相依,城景交融,古老的泰山與現代氣息的城市渾為一體。我們的汽車一下高速公路,駛入鬧市區,感覺就不一樣。感到泰安市很熱鬧,商業很紅火。真是旅游帶動了經濟發展。是日,只見泰安街頭,花車很多。大紅喜字,十分扎眼。有的車隊一長溜的,引得行人紛紛駐足觀望。我明白了:6月16日,是個好日子,“六六大順”嘛,挺吉利。特別這天還是星期六,三個六相逢,極其難得,更是吉利,因此,不少男女青年都選在這天,操辦婚事,喜結良緣。東岳泰山為五岳之首。自堯舜至秦漢,直至明清,延綿幾千年,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當然,我們現在登泰山,寓意已完全不同。走進泰山,到處可以見到“登泰山保平安”的廣告語。祈禱平安,這恐怕是現在不少人登泰山的心意。登泰山有東路、西路等好幾條線路。我們是從西路進山的。西路是旅游公路,特點是省力省時。西路的泰山腳下是天外村。面臨泰山的正門廣場修建的十分雄偉壯觀。那高高的台階,盤龍石柱,映襯著青山藍天,格外顯得大氣,顯示帝王氣像。在天外村上泰山,要換乘景區的中巴車。門票連車票120元/人。中巴沿著盤旋的山路,可一直開到中天門,時間約需40分鐘。開中巴的駕駛員師傅技術嫻熟、路途熟悉,因而車子開的飛快,滿車子旅客大都暗暗捏了一把汗。到了中天門,有2條路可供選擇。或是坐纜車到南天門,或是徒步攀登十八盤到南天門。我們是選擇坐纜車。從中天門到南天門,索道票是90元/人·來回。坐纜車到南天門,盡管是省力省時了,而且從纜車上往下看,風景也不錯,但是,畢竟沒有了登泰山的韻味。進了南天門,是天街。就是十五年前我記憶中的那條“亂哄哄的商業街”。可是,已經大變樣了,變得干淨、整潔、寬敞。那些個亂哄哄的現像已全無影蹤。這給我的感覺太好了!沿著天街往上走,有好多景點,既有自然景點,而更多的是歷史人文景觀。山與景交融,使人有點目不暇顧。我們的目標是極頂天柱峰。高1532米。從南天門到極頂,約半個小時。站在極頂,眺望四周,還真是感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走西路,坐中巴、乘纜車上泰山,來回用不了半天時間。這是一條省時省力的路線。對於趕時間的游客,或年老體弱的游客來說,這是一條比較合適的登山路線。游途中遇到一件事值得一提:在我們下山的時候,在中天門坐纜車時,遇到二男一女3個人。男性老者是父親,已78歲;女性老者是母親,已70歲;另一中年男性自然是兒子。他們三人是一清早徒步走十八盤登上泰山的,走了整整6個多小時。看著那兩位精瘦的老人,我們佩服,感嘆,臉紅,自感不如。下泰山後,我們又游覽了岱廟。岱廟規模宏大,建築魁偉,珍寶稀世,值得一看。據介紹,岱廟創建於漢代,舊稱東獄廟或泰山行宮。它位於泰山南麓,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天貺(音況,意為賞賜)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築,為東岳大帝的神宮。殿高22米,面積近970平方米。殿內供奉泰山神即東岳大帝。民間傳說此神即黃飛虎。岱廟內有不少稀世珍寶。秦刻石(也稱李斯碑)、漢柏、唐槐是最吸引人的瑰寶。晚上,泰安街頭很熱鬧。霓虹燈下,人群熙熙攘攘。我們走了一圈,感覺泰安街頭有一多,就是“足浴”店多。這倒是我十五年前初登泰山時萬萬沒有的風景線。



(泰山景色)



(泰山景色)



(泰山景色)



(泰山景色)



(泰山景色)


精選遊記: 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