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階頌
亂山攢擁,咫尺青天——西岳太華真是一座險絕奇絕的名山。真可謂“西山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上來。”
登高遠眺,八百裡秦川盡在袖底,突然就想起了陸游的詩句:“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神與物游,思與境偕,蕩盡心中塊壘。回望走過來的山路,不禁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想起兒子剛才戰戰兢兢、大汗淋漓的狼狽相,不禁莞爾。“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李白的浩嘆用在這裡正合適。自古華山一條道,歷險登危,華山為最。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卻是這數不勝數的華山石階,他們從山腳一路延伸,連接起東、西、南、北、中五峰,仿佛永無盡頭,一直奔向山巔,奔向天邊:一級,一級,又一級……執著地、堅韌地在雲中延伸,在霧中延伸,一路默默地陪伴著你。
拾級而上,常常會產生一種幻覺,似乎只要踏著這石階攀援,你就會走進日月滄溟,融入雲天霧海,與雲客洞仙對弈,同樵夫隱士放謳,偕山鬼野人長嘯。
華山的勝跡數不勝數,華山的奇險美不勝收,但是,我的思維卻在華山石階上定格——
華山的石階似乎一概由花崗石鑿成。稍加審視,你就會發現那一級級石階上鑿痕宛在。一級石階就是一個不平凡的故事,一道鑿痕就是一首不平淡的歌謠。是的,經歷了千錘萬鑿,他們本可以居功自傲,或者供秦皇漢武們勒碑記功,憑借著“天之驕子”們的八面威風而供後人瞻仰憑吊。但是,他們如今是橫身在登臨者的腳底下了。讓登臨者朝履暮踐,踏遍青山,攝美傳神,逍遙東西;他們明白,這就是他們的神聖使命。
無論是風軟雲閑,紅雨綠煙,烏啼月落,抑或是雷鳴電閃,雪飛風寒,水浸日曬——任你千變萬化,華山的石階總是在默默地恪守著他們平凡的職責。是的,他們毫無驚世駭俗的意念,只是用自己堅實的身軀相接相銜,長年累月地臥在深壑之畔,臥在雲霧之間,負載著登臨者的腳步,陪伴著你一路向前、向前。你能說他們一無所求嗎?不,他們追求的就是這實實在在的“傴背願化墊腳石”的無私奉獻。
雲台峰,玉女峰,朝陽峰,落雁峰,蓮花峰,迤邐相接,全都靠數不勝數的石階相連。踏著他們,你的心中會湧起一種由衷的感激。沒有他們,你能盡情領略這“黃河九曲天邊落,華岳三峰馬上來”的天地壯觀嗎?且不說上 凸下凹的“鷂子翻身”,也不說峭壁懸崖上開鑿出的擦耳崖、上天梯,以及上摩青天、下臨絕壑的“長空棧道”,僅徑寬一米、中間突起的蒼龍嶺就足以讓你頭暈目眩、膽戰心驚了。
相傳唐代的文學家韓愈攀上蒼龍嶺,回頭望去,大驚失色,自度生還無望,於是寫下一份遺書,投擲岩下,以示永訣。同去的人,設法用酒灌醉他,才把他抬了下來。現在岩石上還留有“韓退之投書處”的摩崖石刻。真的,倘然沒有這些堅實的石階,不知該有多少人到此卻步,與華山的無限風光失之交臂,抑或勉強攀登,以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呢。
無數的登臨者從他們身上走過。一年過去了,一個世紀過去了,一個千年過去了……滄桑巨變,華山的石階卻始終不改初衷,默默地承受,默默地付出,聆聽著你的足音,負載著你去一覽眾山。
華山的石階值得贊美,那麼,其他有名之山和無名之山的石階值不值得謳歌呢?而不畏險阻、披荊斬棘的在懸崖峭壁上鋪設這些石階的人們值不值得贊美呢?沒有人能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用自己的血汗甚至生命,為後人築成了承載生命、與神奇的大自然對話的階梯。所以,我要贊美這些樸實無華的石階,贊美那些具有石階般品格的人們!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盡管如此,登臨者的腳下畢竟有了依托,登臨者的心中畢竟有了安慰。你看,那石階上三三兩兩荷擔負重的“挑山工”,正一步一步地踩著堅實的石階,向上艱難攀登,黝黑的脊梁上滾動著豆大的汗珠……
朋友呵,請不要忘記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