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皇藏峪的奇樹古木

作者: 靈石

導讀憶皇藏峪的奇樹古木 好多年前,我曾去過皇藏峪。那時,還沒有發展旅游產業,因此,在地圖上絕對找不到皇藏峪這個地方。但是,當地人都知道在深山裡有個歷史悠久、景色秀麗的風景點,叫皇藏峪。 皇藏峪,位於安徽淮北地區的曹村,在宿州市與徐州市之間,京滬鐵路可直達。因此,我那時是坐火車,在曹村站下車,走了許多土路,才到皇藏峪的。 峪,是指兩山夾峙 ...

憶皇藏峪的奇樹古木

好多年前,我曾去過皇藏峪。那時,還沒有發展旅游產業,因此,在地圖上絕對找不到皇藏峪這個地方。但是,當地人都知道在深山裡有個歷史悠久、景色秀麗的風景點,叫皇藏峪。

皇藏峪,位於安徽淮北地區的曹村,在宿州市與徐州市之間,京滬鐵路可直達。因此,我那時是坐火車,在曹村站下車,走了許多土路,才到皇藏峪的。

峪,是指兩山夾峙的山谷。皇藏峪,顧名思義,是皇帝藏身的山谷。據說是漢高祖和項羽交戰失敗,倉惶逃到這裡藏匿,躲過一難。於是,這山谷便成了皇藏峪。

漢高祖藏身的山洞叫皇藏洞,位於半山腰,山洞前有一塊巨大的岩石遮擋,非常隱秘。

我不知道現在的皇藏峪已變得怎麼樣,那時的皇藏峪是十分的原生態。走進山谷,萬籟俱寂,清淨加清靜,看不到一個人影。不需買票,也無人收錢,更沒有一個叫賣的小販。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那麼原始,那麼純樸地展現在你的面前。

走了一大段路,看到的第一個人文景觀,是座小廟。廟名我已忘了。小廟非常簡陋,裡面沒有和尚,也沒有尼姑。香台上有幾柱香,青煙繞繞,顯出一絲生氣。我猜想這是附近的虔誠的百姓所為。

離小廟不遠,有兩個井狀的小泉。井壁很深,黑乎乎的好像有水。一個井口形似馬蹄,叫馬扒泉;另一個井口呈菱形劍刃,叫拔劍泉。當地人說,這兩口小泉,同漢高祖手持利劍、飛馬落逃的故事有關。

這一路上,給我印像深刻、歷歷不忘的倒不是這些人文景觀,而是那些奇樹古木。

說來也怪,周圍的山巒幾乎都是光光的、禿禿的、黃黃的、干干的,惟獨皇藏峪這一片山巒是郁郁蔥蔥,林蔭如蓋,古木參天,清泉潺潺。許是沾染了帝皇靈氣吧,真是吉祥之地,風水寶地。

走進皇藏峪,空氣清新(負離子一定很高),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谷中寂靜無聲,太靜了,靜的使人懷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存在。真的,我記得清清楚楚的,我當時還真的摸了摸自己的耳朵。

最奇特的還是那些奇樹古木,我叫不出那些樹名,反正形狀長的很奇特,彎彎曲曲,疙裡疙瘩,盤根錯節。有的像飛旋的盤龍,有的像彎腰躬背的壽星,有的像袒胸露肚的彌勒佛。

那些樹不僅形狀奇特,而且樹身粗壯巨大,樹徑一米以上的比比皆是,甚至有的需幾人合抱。

更令人吃驚的是:有不少樹與岩石渾為一體。有的樹身是從巨大的岩石中衝出,把巨石裂成幾瓣;有的樹根緊緊纏包著岩石,整棵樹就壓蓋在巨石上。

真是千姿百態,鬼斧神工,天地造化。我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這些奇樹古木,深深地為之震撼,覺得“此樹只該天上有”。

我們沿山谷,經過拔劍泉、馬扒泉、小廟,爬到皇藏洞。皇藏洞其實很小,淺淺的,容不下幾個人。洞前有一塊巨大的岩石遮蓋。那巨石聳立在半山腰,不偏不倚正好擋住洞口。就此救了漢高祖一命。這也是天意。

我們繞過皇藏洞,沿羊腸小道爬上山頂。哇,真想不到,山頂上另有風光。

山頂上竟是一大片平畈的草地,長滿了紅的、白的、黃的各色野花,五彩繽紛。其中有一種青紫色野花,花朵呈長圓型,剎是好看。同去的一位學者說那是“牛舌蘭”,一種名貴的蘭花。

那時,皇藏峪尚未開發,景點不多。而且是養在深山無人識,很少有游人去。我們在皇藏峪轉了一大圈,除了我們幾個,還是我們幾個。景區沒有管理人員,也無人賣票要錢,連賣涼水黃瓜的大嫂大娘也沒有一個。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原始和樸實,就像一位美麗純淨的少女站在水之中央,沒有任何的做作和掩飾,更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偽和欺詐

我懷念皇藏峪。我擔心後來的旅游開發,會不會使得皇藏峪那種自然、原始和樸實的原生態風貌將不復存在。更擔心那些奇樹古木會不會被砍伐破壞。但願皇藏峪風貌依舊。

後記:據了解,現在皇藏峪已經開發,其景區占地面積為26·5平方公裡,擁有木本植物199種,各種鳥類58種,是安徽省自然保護區和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批准為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在旅游地圖上,已能找到皇藏峪的標記。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