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可能是由於西塘太近了,反而一直提不起興致去,撿了個無所事事的周末去了一趟,感覺還不錯——原先以為由於這一年多以來一直在江南游蕩對於江南水鄉可能會產生諸如惡心、反胃之類的審美疲勞症狀也沒有出現——總而言之,對於這個號稱江南六大古鎮之首的西塘,我願意給出個7分(十分制),推薦級別三星半(五星制)J。當然,在江南我唯一可以給出十分的地方是紹興的“蒼橋直街”,整個紹興也就那小小的一片地方,非常非常的有江南韻味,特別是在下雨的時候,煙雨籠罩著蒼橋直街,雨水打在河上仿佛起了一層雨霧,最完美的還原了“煙雨江南”的味道,所有的語言描述都是蒼白無力的。這些地方旅行社和跟團是不去的,所以真正想旅游的還是別跟團了,背包自助吧。如果背包客死了,那麼浪漫主義也就徹底的死了。現在言歸正傳,下面是一些關於西塘的雜七雜八的印像:1.我坐的06/09的早上十點從上海南至南昌的2135次火車去嘉善(9),然後坐3塊錢的公交車去西塘,到西塘大概是中午,餓的慌,第一件事就是找個地方吃飯,從蘇家弄進去過環秀橋經風雨長廊到了永寧橋,錢塘人家、鹹亨、明清食代等著名的飯店都集中在這裡。從旁邊的巷進去就是北柵街,不多遠就是網友日記中經常提到的老品芳,門口長廊上的紅色酒旗在陽光下飄揚。午飯在老品芳吃了一個老鴨餛飩砂鍋煲(15)、醬爆螺絲(5)、老鴨湯鹵豆腐(3)、西塘超爽啤酒(5),一共28塊錢,量很足,價格公道,味道也不錯,吃的很爽。2.西塘是明清風格的古鎮,主要有兩條河道,一條是據說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胥塘河,還有一條是楊秀涇,兩條河交界處就是靚仔湯拍碟中碟3時取景的永寧橋。河兩岸都是一些明清風格的古建築,一眼看上去,仿佛都很特別卻又仿佛沒有什麼不同,但保存的比較完好,垂柳依依,流水潺潺,錯落有致的白牆黑瓦的明清民居,流水、拱橋、青石板街、小弄、長廊,構成了西塘的全部。西塘的每條小弄都值得走進去看看的,特別推薦石皮弄——很窄,又長,僅容一人穿過,假如和MM交彙,你就有機會吃豆腐了(其實沒那麼誇張,哈哈~~~);蘇家弄,西園在弄的兩邊,通過一條古色古香的空中走廊連接起來。3.西塘的旅游開發和保持都做的很好,入夜之後,沿街的房屋及店面清一色掛的都是紅燈籠,波光流影,溫柔旖旎,這和明清時代的背景極其匹配,站在永寧橋上,楊秀涇自橋下緩緩流過,漿聲燈影中拂面而過的徐徐輕風還真帶著一占明清的氣息,這是我對西塘最滿意的地方。鳳凰這一點就特差,入夜後的燈光多而雜,濃艷而媚俗,和沈從文筆下的那絕美的不染世俗痕跡人間煙塵的邊城極不相襯,令人有仿佛置身於繁華街市中的錯愕。4.夜裡泛舟:我去旅游的時候很少泛舟,對這不是特別感冒,甚至在鳳凰呆了五天連沱江都沒泛過。周六在西塘,晚上閑著無聊就去嘗試了一下。從送子來鳳橋下碼頭上渡船,蕩舟至永寧橋折回穿過環秀橋快到西園才重新返回送子來鳳橋,行程大概25分鐘,15元錢。一路搖搖晃晃,吱吱啞啞的,感覺相當的不錯,要是舟中置酒、船頭再坐著一個拉琴彈唱的春衫薄袖、容貌姣好、眼波流轉、舉止嫵媚的歌妓就更完美了~~~5.西塘幾乎家家戶戶都可以住宿,我住在靠近永寧橋的香絮樓,一個標間70塊錢。老板姓費,大概有五十幾歲年紀,很溫和,晚上喜歡在門口河邊擺上小桌子和坐椅泡茶喝,邀我一起吃茶聊天,這樣在明清古鎮夜色裡、石板上、回廊下、流水邊喝茶聊天,簡直就是太小資的享受了,而且西塘的夜是那麼涼爽,空氣清新,夜風柔和無比。(我住的是普通裝修的標間,西塘很多客棧都有雕花大床、明清時代家俱擺設的客房,像姚宅什麼的還有可能是貨真價實的古董級家俱,情侶可以考慮此類客房,去找一間沿河的、有著縷空的窗戶的、擺著明清家俱的客房,在雕花大床上做一夜明清時代的夫妻~~~;其實香絮樓也有這樣的房間,不過我煢煢孑立、形影單吊,就不要試了,免得更增寂寞、孤枕難眠~~~)6.喝茶:除了和香絮樓的老板喝茶外,另外還有其它專門喝茶的地方,這是除了夜裡泛舟外的另一太小資的享受。我是在第二天早上退房後去的,從煙雨長廊往環秀橋走,看到對岸的民居中有條小弄堂直接通向河邊,臨河的地方擺著幾張躺椅和茶已,圍著一個面河的小院落,看上去是個非常安逸的所在,就繞過環秀橋一路找去,發現那個地方就在西園的對面,老板說一個人十塊,我也沒還價。茶具很簡單,就一個青花瓷的帶蓋的茶杯和茶托。也許是昨夜沒睡好的緣故,泡一杯茶在身邊,躺在躺椅上,不知不覺間竟然進入了夢鄉。醒來的時候,面前的楊秀涇緩緩流過,對岸的垂柳在風中搖擺,竟然有點恍惚,一時間不知身在何方、世上何年。7.最後一條寫給那些和我一樣到哪裡都找酒吧的驢友:據我觀察,西塘只有兩家酒吧,都在塘東街上,過安境橋就可以看到。一家叫“江南憶”,是個以詞《江南憶》為背景的文化主題酒吧,女老板很有味道,舉手投足,風情十足,絕不做作;另一家叫“紅庭”。兩家酒吧都不怎麼樣,那天晚上我去了江南憶,喝了兩支喜力。其實本來是想去紅庭的,不過紅庭裡沒人,江南憶裡客人倒是很多,不知道是偶然還是必然。另外,風雨長廊上還有一些地方也可以喝酒的,不過都是客棧或吃飯的地方兼酒吧,專門的酒吧好像只有上面這兩家。後記: 晚上住在西塘可以聽到蛙聲一片(上海現在應該沒有地方可以聽到這樣的聲音了吧),樓外楊秀涇舒緩的流著,還有輕風拂垂柳的沙沙聲,月白風清,這樣的夜本來應該會安然入睡,正如很會享受生活喜歡於細微處找情調的陶潛所說的——“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與子儼等疏》)——但我卻一整晚零落的紛亂的碎夢不斷、惡人厲鬼紛至沓來,雖不恐怖,但仿佛有千種郁悶萬般無奈壓在心頭胸口無法排遣,結果睡的極差,一整夜仿佛一直聽到自己在睡夢中憂郁的悠長的嘆息。一大早醒來,忽然想起數年前在福州的時候,曾經在福州下轄的閩侯縣的雪峰山崇聖寺住了無所事事的一個多星期,天天和寺裡的和尚一起晨鐘暮鼓,打坐念經,擦拭佛像,打掃寺院,青燈古佛,青菜豆腐的,心裡有極難得的平靜。期間有個在寺裡輩份很高的和尚一直勸我出家,說我心裡郁積了太多的千年的憂傷和苦悶,唯有出家方能化解。當時只是把他當作一個佛教推銷員,現在想想,或許是真的。雪峰山崇聖寺側翼有一個福州地區最大的牡丹園,我去的時候,花季已過,看著那一整片光禿禿的枝椏,真難想像牡丹盛放時那滿園燦爛華美的景像。高僧淡淡的說“牡丹曾經燦爛的開過”,那情景下這句話似乎深有禪意。我在福州時還經常去福清市漁溪鎮的黃壁山萬福寺,那是個香火不怎麼盛但歷史卻很悠久的寺院,而且歷代高僧輩出,建築規模很大層次繁復,最後邊的隱元禪師紀念堂旁邊是深深的蜿蜒的桃花溪,由於香火不盛,所以游人不多,很安靜,空山鳥語,梵音清唱,幽然的風從森森殿堂的屋檐上穿過,是我最為喜歡的情景。---------------------------願入菩提鄉,願出生死海。 http://thisislancelot.spaces.live.com/

(西塘-明清時代-夜色)

(清晨-巷子中正在攝影的姑娘)

(西塘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