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三峽大壩篇
4月19日
我們報的這個團是要返回宜昌才解散的,為了看三峽大壩,我們在茅坪提前下船,此時是凌晨5點半。
我們在侯船室裡又休息了一會兒,直到7點才去“過早”——就是吃早點,然後打車去三峽大壩,車費從50元劃到了30元(其實還是嚴重上當了,返程時只花了10元)。誰知道,不到10分鐘司機就說該下車了,可我連三峽大壩的影子還沒看見呢!原來,三峽庫區屬於軍事管制區,門口有武警站崗,區外的出租車根本不能進(這一點司機早就知道,就是不告訴我們)。司機把我們帶到一個旅行社,鼓動我們參團,每人50元,門票自理。他還指著地圖說:要是自己去得倒好幾趟車,一個小時都到不了,而且登壩頂是限制人數的,自己去未必能有票……可我剛才明明看到旅行社門口就是一輛穿行庫區的公交車的終點站啊!純屬蒙人,不理他,就自己去。我們義無反顧地坐上公交車,經過李鵬題字的西陵大橋——我國最大的斜拉式鋼索跨江大橋,據說兩條進口鋼索就耗資兩個億。下車後換乘1路在售票處對面下,全程半小時——可見那個司機有多不老實!
三峽壩區游是100元的套票,由截流紀念園、壇子嶺、185平台(上壩頂另加10元,買套票時一起買)和近壩景區組成,單加10元車費,有專用大巴和導游接待。其實,放下功過是非不提,單從一項工程的角度來看,三峽大壩不愧為世界第一大水電工程。不要說建壩期間的百萬大移民,就單單攔江截流這一項怕就堪稱世界之最了!無論你是行車在西陵大橋,面對前方階梯般層層上升的五級船閘;還是站在大壩壩頂,眼望腳下緩緩東逝的浩蕩長江,都會感受到一種與生俱來的寬博氣度!如果是在夏天,特別是雨季,還能看到大壩提閘泄洪的情形,我猜想當時萬馬奔騰般的場面一定蔚為壯觀!
因為是跟車游覽,時間緊迫,我們參觀全部四個景區只用了1個半小時,很多地方都沒有來得及仔細看。參觀回來,我們又回到公交車終點站,問好去神農架的路線。這次我們長了個心眼兒,問了問公交司機到長途車站(路過船碼頭)要多少錢,他用極小的聲音告訴我:大概2元/人(下面有好多出租司機往車上扒頭)。天啊,我們讓人騙慘了!好在這次心裡有了底,就照差不多的數給價,還真省了些銀子呢!到車站買好去興山的票,時間還富裕,我們就到對面一個正在修建的江都廟裡轉了一圈。沒有看到江神,卻有一個意外的收獲:原來這裡位於三峽大壩西側,正好可以看見大壩的背面和因為建壩而“英勇捐軀”的中堡島的“殘骸”,這可是一般來游覽的人不會留意的風景哦!於是,趕緊錄像、拍照一通忙活,留下一份紀念!
2:00,我們乘車前往興山,車子好像一直在山裡轉,山路層層,蜿蜒回轉,綠樹蔭蔭,參差錯落,時不時地還會有一些水塘、梯田相伴,倒也不顯乏味。尤其是在轉彎的地方,往往能看到一些相當別致的風景,可惜人家不給停車,否則一定可以拍出一些不錯的風景照片來。一路上好多地方在修路,走走停停的,我們還隨車坐了一回輪渡,到興山都5點多了。找不到去木魚的車,只好先去古夫住一晚,轉天再去木魚,正好順道去美人之鄉——昭君故裡看一看!
這一天又在甜蜜的夢鄉中結束了。
友情提示:
1.奇怪的是,三峽庫區內沒有出租車,而去往大壩的1路車半小時都不見得來一趟。我們去的時候很巧,只等了2、3分鐘,回來時快中午了,根本沒有車,結果我們楞是走回西陵大橋那個車站的,半個多小時呢(也可以試著攔輛過路車,那就看你的個人魅力和運氣嘍)!
2.登三峽大壩壩頂每天限額1000人,其中700張票是賣給各個旅行社的,300張票留給散客,所以不用擔心買不到票。不過要是在周末去,可能要趕早一些才行。
3.在候船室會有許多人勸你參加他們的非正規路線團,在壩區邊緣轉一圈(便宜——因為不用買門票),而不去看壇子嶺,登壩頂什麼的。他們說那不過是用鋼筋水泥壘起來的一個土堆而已,沒什麼看頭。可我認為,雖然壇子嶺的確是個人造景觀,但是我們又不是為了去看那個壇子,而是為了觀看大壩全景!壇子嶺是除了西陵大橋外,從高處拍攝大壩全景最好的一個位置,而登壩頂則是你近距離接觸三峽大壩的唯一方式,既然都已經舟車勞頓地來了,不上去看一眼總是會覺得有點遺憾!
4.登壩頂的檢查十分嚴格,連攝像機、鑰匙串、面巾紙、礦泉水瓶、甚至是拿在手裡的衣物都不讓帶,只能帶照相機,所以你最好在存包時都放下,免得再回來一趟。上壩頂有專門的電瓶車接送,除了特別圍出來的50米左右的一段路可以自由活動以外,不許亂走,否則會有人上來盤問,小心點,別自找麻煩。
5.最好從興山直接去木魚再住宿,這樣轉天就可以有充裕的時間游覽神農頂。不過因為從興山到木魚要兩三個小時的山路(看修路情況),所以一般在5點前才有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