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白馬洞/三峽篇
我們乘坐的這趟火車是去年10月才開通的“武昌—宜昌”區間車,每日往返一趟,人不算多,安全性、舒適性都比長途車好很多。我們剛剛安頓好,就有人過來推銷三峽游(我們的裝備顯著表明了此行的目的,想不引人注意都難)。考慮到旅途中有好幾個景點,需要多次倒船,我們又帶了很多行李,自己安排會比較麻煩,所以我們決定這一段行程放棄自助,加入旅行團。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我們最後以3個人1000元的價格成交,團費中含導游費、往返三等艙船費(六人間)和小三峽、小小三峽、白帝城的船費、門票費。
4月17日下午1:40,列車駛進宜昌站,我們跟導游到旅行社辦完手續,存放好行李,就向白馬洞進發了(這時就能體現出跟團游的好處——隨時有人給你看著行李)。
白馬洞是位於西陵峽口的一個天然溶洞。據傳,當年白龍馬和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經,修成正果後偶經此地,見周圍山水蔥郁,風光旖旎,便決意定居於此。洞內一塊酷似白馬的鐘乳岩,便是白龍馬的化身,此洞也因此而得名!我們在刻有“長江三峽起點線”的石頭前留了個影兒,然後就跟著導游登船進洞。小船忽忽悠悠地向溶洞深處蕩去,我們眼見著洞口越來越遠,光線越來越弱,直至被完全淹沒在一片黑暗之中。我下意識的抓緊船舷,努力張大眼睛向四周打量,可是——什麼都看不見。周圍安安靜靜的,只能聽到嘩嘩的劃水聲和自己的心跳聲,一時間,一種孤立無助的感覺溢滿全身,心裡當真有點慌慌的發毛呢!好在這段水路並不長,兩分鐘以後水盡岸現。我們棄舟登岸。雖然洞內的燈光依然不是很強,但卻足以讓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畫卷在我們面前清晰地展現:雄鷹展翅、搏擊長空、慈航普渡、萬佛朝宗、九天祥雲、跨馬西行……導游聲情並茂,將一段段或凄婉或神奇的故事娓娓道來,令人興致昂然,遐思無限。我們一邊欣賞,一邊慨嘆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尤其是那方白馬岩,銀鬃高聳,四蹄欲奔,果然是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白馬洞不是很大,地形還算豐富,暗河、石筍、石柱、石花遍布洞中,倒也值得一游的,只是40元的門票有點貴了。洞內有幾個地方提供照相的燈光,2元一張,不過如果只照近景的話,用自己的閃光燈就足夠了!
從白馬洞出來我們匆匆趕回旅行社,按通知在6點鐘准時上船。可實際上,一直到6:50還有人在陸陸續續登船。早知道富裕這麼多時間,我們就可以去三游洞轉一圈了。那裡離白馬洞只有一公裡,面臨下牢溪,背枕西陵峽口,高崖深澗,地險勢威。唐代白居易兄弟和元稹(前三游)以及北宋蘇氏父子(後三游)都曾在此坐覽長江美景,醉題千古詩篇,堪稱宜昌最有價值的人文景觀!只可惜,這次錯過了!
等啊等,一直等到晚上7:00,我們乘坐的長江1號終於收錨起航。
游船緩緩啟動,逆江而上。夜幕籠罩下的群山,黑黝黝的連成一片,薄紗攬月,一卷跌宕起伏的山水剪影毫不吝嗇地在眼前鋪展。我斜倚在床頭,打開窗,看著連綿的山巒從窗前悠然滑開,一陣江風吹過,縷縷發絲迎風輕舞,一股輕輕柔柔的感覺襲來,令人心神暢然…….恍惚間游船似乎停滯不前了,我猶豫著走向船頭,甲板上已是人頭攢動,眼前竟是燈火輝煌的一片。原來,船已行至葛洲壩,我們在排隊等候翻壩,兩個導游正在滔滔不絕地講解著葛洲壩電站和船閘的工作原理。等了好久,我們才駛進了一個“水箱”,前前後後還有十來艘大小不一的船只。閘門關閉,但見水漲船高,游船仿佛乘坐電梯一樣,緩緩上升……直到“水箱”裡的水與上游水位齊平時,我們才被”釋放”了出來,前後2個多小時。翻壩後,游船繼續前行。
4月18日
直到半夜1點左右,我們又以同樣的方式翻越了當今世界第一水利工程——三峽大壩,只是這次所用的時間要長得多。因為葛洲壩是一級船閘,而三峽大壩是五級船閘,也就是說同樣的流程在翻越三峽大壩時要重復5遍,時間怎麼短的了呢!
我在不知不覺中睡著了,醒來時,天已蒙蒙亮,我們在夜色中駛過已經成為歷史的崆嶺灘、牛肝馬肺峽、清灘和兵書寶劍峽,進入了香溪寬谷。吃過早飯,我走上船頭,打算飽覽一下三峽美景,然而,迎面而來的卻是一絲失望—— 眼前這個三峽已不是那個令我魂牽夢系的三峽,不是那個“兩岸猿聲啼不住”的三峽,也不是那個“水急灘險,雄險秀奇”的三峽了。雖然山還是那道山,水還是那彎水,但高峽平湖總不若險峰深谷來得醉人。隨著水位的上升,不但“古棧道”、“水簾洞”要長眠水下,“張飛廟”、“屈原祠”要移民搬家,就連“兵書寶劍”、“牛肝馬肺”也都已被關進展覽館的玻璃罩子裡,焦急地等候著人們買票參觀。然而,離開孕育生命、血脈相連的長江,它們也不過就是幾塊長得有模有樣點的石頭,還有什麼靈氣可言呢?就是巫山十二蜂,也已然放下身段,不能再超然世外,傲視人間了。只是不知道痴痴守侯中的神女,面對這瞬息間滄海桑田般的變化,是喜是悲呢?值得慶幸的是,今天,我在這裡還可以想像,可以比較,可以嘆惜,只怕等到完成蓄水185米的壯舉後,人們連想像和比較的空間都沒有了。三峽工程的功過是非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心中的三峽已經成為一張郵票,一紙傳說,一個永遠的夢了。
“游客們,現在請大家跟隨各自的導游下船,准備游覽小三峽”廣播裡甜美的女聲將我從神游中拉回現實,原來我們已經抵達了巫峽的中心地帶,要在這裡換乘30多人的機動船進入由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的小三峽。船過龍門大橋後,水道瞬間收縮了一半,兩岸山巒陡峭,樹木蔥翠,峽奇峰秀,鳥鳴聲聲,一柱柱山泉總是在不經意間汩汩流下,令人措手不及……. 當真是“山作青羅帶,水如碧玉簪”呢!這才是我想像中的三峽!雖然是被微縮了,但也的確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只是不時閃過的不明漂行物,多少有點煞風景了)船至滴翠峽,我們又改乘20來人的烏蓬船繼續向峽谷深處的小小三峽挺進,這裡的水域更狹窄,更幽深,卻也更有味道。梢公濃濃的鄉情鄉音,山妹子們脆生生的迎賓小調,還有在山谷裡千徊百轉久久不散的聲聲嗩吶,更為小小三峽憑添了幾許小家碧玉的溫婉神韻,令人流連。大三峽的水位上漲使原本水淺不得行舟的小三峽、小小三峽橫空出世,想來是上天眷顧,神女垂青吧!
從小三峽返回大船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我們回到房間休息,等待著此行最後的一個亮點——因劉備托孤而聞名華夏的白帝城。六點多,游船駛進瞿塘峽,八公裡的路程,轉瞬即過,我卻以為這才是三峽裡最為精彩的一段。峽中河道狹窄,更顯峰高壁峭,我都沒來的急對准鏡頭,粉壁牆、犀牛望月峰、風箱峽等便一閃而過,我只能把它們深深印入腦海,成為永久的紀念。船過瞿塘後,站在船尾,可以看到由赤甲山和白鹽山組成的夔門。只可惜,由於水位上漲,原本高聳入雲,壁立如削的夔門雙峰,如今只能看到一半了。今日夔門,雄姿不復,只有拿出新版的10元人民幣,翻看著背景圖案,再與眼前的夔門相互比照,才能想像出這裡作為三峽西口,入川門戶所曾經擁有過的咄人氣勢。此時已是日暮時分,落日的余輝灑向江面——殘陽如血,染紅半江春水。遠遠的,白帝城如一葉扁舟漂於江中,孤傲之氣甚盛。由於白帝城建在山上,下船後還需要走一段盤山路,雖然不長,卻也是兩天以來最累人的一程。其實,夜游白帝城是不得已的選擇,雖然托孤堂、明良殿、東西碑林、懸棺展等主要景觀都能看到,但不能站在白帝山頂俯瞰瞿塘全景,就不能感受到這處兵家必爭之地的雄偉險峻;夜幕籠罩,視物不清,自然也無法領略到這座白帝古城的恢弘大氣,所以夜觀白帝終究還是會留下一份遺憾。尤其是門口的地燈,在夜色中閃著綠幽幽的光照射著白帝城的大門,要不是門上的三個字提醒,我恍惚間還以為是到了重慶的豐都鬼城了呢!
從白帝城回來已經九點多了,收拾收拾,早早睡了,我們明天還要早起去看三峽大壩!
提示:參加旅行團一定要簽好旅游合同,要求導游把所有沒打上的承諾寫下來,以備參考。如果不是趕時間的話,三峽游最好還是自助,一來可以自由選擇看風景的時間,不像我們會因為看不到最好的風景而留下遺憾;二來也可以多走幾個地方,神農溪尋幽、大昌鎮訪古、古棧道探險、九畹溪漂流,讓你更多地了解三峽,豈不愈發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