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飲食之雜談

作者: dhj158lg

導讀成都飲食之雜談 終於踏上南行的路程,慕名來到心儀的城市、傳說中的休閑之都——成都,借這個平台說一說對成都的飲食感受吧。出發之前做好了許多功課,擔擔面、鐘水餃、賴湯圓、龍抄手、陳麻婆豆腐等等,結果很多令人失望。可能是上海人的緣故,對小吃的要求比較高,追求精致,也可能先前在網絡看到太多對它的評價與介紹,抱以厚望,所以這次的心理落差也就很 ...

成都飲食之雜談

終於踏上南行的路程,慕名來到心儀的城市、傳說中的休閑之都——成都,借這個平台說一說對成都的飲食感受吧。出發之前做好了許多功課,擔擔面、鐘水餃、賴湯圓、龍抄手、陳麻婆豆腐等等,結果很多令人失望。可能是上海人的緣故,對小吃的要求比較高,追求精致,也可能先前在網絡看到太多對它的評價與介紹,抱以厚望,所以這次的心理落差也就很大。

先說擔擔面,攜程網友介紹的成都最地道的位於紅光電影院旁邊那家專賣擔擔面的鋪子早已拆遷關門,害得我和妹妹兩人兜了一大圈子餓了好一陣子才在附近的一家小店吃了一小盞(1兩)說不上名的玉米蕎麥面,2元錢,好像是小店的招牌面,倒是非常好吃,讓我回憶起小時候吃面條時的那種濃郁的醬香,應證了某些網友的話,“好吃的東西在民間” 。至於向往已久的擔擔面最終在離開成都的前一天晚上,叫上出租車特意來到青羊宮的陳麻婆豆腐總店,叫上2兩(4元錢),面條的嚼勁還可以,只是太辣,吃不出鮮香味。陳麻婆豆腐,我要的是小碗的,9元錢,結果拿上來一看,我的媽媽呀,和平時做菜的量差不多,主要還是那個色澤實在不敢恭維,還有那個麻啊,讓你的胃一揪一揪的,特別難受,味道和色澤還不如自己改良得好。麻辣得實在難受,問服務員要了三碗面湯(免費的)稀釋了好幾下,才把豆腐和面條吃完,想想自己也真13,後悔沒有聽有些網友的勸誡,來一套全套的各式小吃就什麼都解決了(只是因為其他的品種已經嘗試過了)。

在成都最先品嘗的是頭天晚上到達錦裡後的各式小吃,第一個是糯米菠蘿飯,5元錢一份,可惜量太少,有點菠蘿酸,但還算清香,如果再甜一點就好了,還有那個缽缽雞,脆脆的有嚼勁,用的是雞肫上白白的那一片,一元錢一串,大概三四小片串成的吧,值得推薦的是冰醉豆花,豆花口感滑嫩,加了冰塊和甜米酒做的酒釀,是夏天值得一吃的冰品。

沒有盡心吃到燉雞湯和擔擔面,便來到蜀都大廈後面的鐘水餃,在成都有很多鐘水餃連鎖店,我和妹妹兩人點了一份,5元錢一碗,雖說是水餃,但類似上海的餛飩,用清湯裝著,有濃郁的麻油香,但有些油膩,水餃的皮還可以,只是那個餡料實在不敢恭維,那是被機器壓得很碎細的肉糜,估計這肉糜也是很肥的那種,所以口感相當差。至於網友介紹的這家店旁邊的賴湯圓也早沒了蹤影,好像成了賣飲料的小雜貨店。

同樣不敢恭維的是龍抄手,一直以為它可能是類似炒面一類的面食,結果和鐘水餃一樣,形狀說不清,類似餛飩、雲吞、餃子的綜合性狀,我們是在文殊院的那家點心店裡吃的,點了一份原味的、一份海鮮的,結果發現無論是面皮還是餡料,它比鐘水餃都不如。

又在旁邊一家店點了一份賴湯圓,3元錢一份,糯米做的皮和寧波湯團有些不一樣,顯得更晶瑩剔透有質感,餡料不是很甜,是芝麻的,只是餡的那個量太少,比在超市裡買來的各式冷凍湯圓都不如。(先前有位出租車司機說“吃賴湯圓?超市裡買一包回去,自己下了吃,看來果真如此)

至於火鍋,值得推薦的是位於青羊宮附近的譚魚頭總店。譚魚頭在中國各大城市的分店有差不多上百家了,據介紹成都青羊宮的這一家是味道是最正宗、最地道、最有老資格的。我和妹妹是中午去的,聽說晚上要排隊。要的是鴛鴦鍋,不愛辣的我事先盛出了一碗白若凝脂的白湯,那一個鮮啊,讓人咂舌不已,至於紅湯是微辣的,所以我們點的各式菜肴從湯裡舀出來的時候並不辣,所以也可以接受。點了一斤通威淨魚頭,一份海帶、一份豆腐、一份鵝腸、一份黃豆芽,半扎熱玉米漿,海帶燙在湯裡,口感肥糯,比想像中的還好吃,豆腐看上去像老豆腐,沒想到浸到湯裡以後口感相當滑嫩,生菜經過白湯的浸燙,既滑又脆還帶有糯糯的感覺和淡淡的奶香味,鵝腸服務員介紹說,要燙過七上八下,不耂也不生,脆生生的正好,共消費125元,吃得撐撐的,後來點的黃豆芽看上去一盆才一點點,結果感覺量很多,根本就吃不下了。結賬時還送了60元的禮券,原來是在搞活動,滿60送30,滿120送60,本想帶朋友再來消費,後來未果,有些遺憾。

次日晚上,兩姐妹想去成都琴台路總店的皇城老媽。大家都說到那裡是吃環境,可能沒有要包房、在大廳吃的緣故,感覺很吵。晚上人確實很多,我們大概是在晚上7點左右到那裡的,排隊,領號、在琴台路上逛一圈 (街道很短,風格類似步行街,但可以通汽車)然後又在店裡和朋友鬥了兩回鬥地主(服務不錯,給等候的客人免費供應西瓜、瓜子、茶水)。我們點的還是鴛鴦鍋,但白湯和譚魚頭比,差遠了。兩瓶啤酒、一斤半魚頭、一份豬腦、一份牛肚、一份牛舌、一份牛肉、一份海帶、一份豆腐、一份相思菜(菜上來才知是貢菜),不記得還有什麼菜,共消費掉208.5元,朋友買的單。可能是環境太吵,豎起耳朵只顧著和朋友聊天了,沒能細細地品味每一道菜肴,所以談不出特別的感受,總之,豆腐、海帶的口感都不如譚魚頭,豬腦花還行,牛肉很嫩,比較上述兩家火鍋店,都配有特制的香辣醬碟,價格也差不多,感覺還是譚魚頭的鍋底和醬碟做得好。

一直想去吃什麼三只耳的冷鍋魚,後來想想估計和前面吃的譚魚頭、皇城老媽差不多,也就作罷,朋友帶我們去了外雙楠天樂路1號的“一把骨”,在這裡隆重向愛吃肉的朋友介紹“一把骨”,到那裡啃骨頭、吸骨髓、喝骨湯,尤其是醬骨頭最好吃,可以外賣,4元一根,離開成都的前一晚上,我們還特意跑去買來幾根准備第二天在飛機上消遣。

至於傳說中的老媽兔兒頭已經是鼎鼎大名了,上海的飲食頻道也介紹過。我們在金沙遺址游覽出來的時候,正好看到有雙流老媽的啤酒廣場,裡面有賣兔兒頭,微辣、五香等各式口味都有,要了兩個試吃,兩人一致認為兔兒頭有種說不清楚的腥味,感覺還是武漢的鴨頭、鴨脖子好吃。我們也在著名的廖記棒棒雞裡買了些兔丁,可能是大批養殖的關系,兔肉不夠緊致,被濃郁的麻辣味包裹著,已吃不到兔肉本身的鮮香味道。成都的兔子不吃也罷。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