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到宏村去,到圖畫中的鄉村去,已經是近年來黃山旅游的必不可少的項目之一.早晨不緊不慢地逛到街上,准備去找吃早飯的地方,然後宏村去.還是自助游當驢友有好處啊,一切由心境而定,有充分的時間去游覽思考和發呆.
看到街邊有家飯店牌子上寫有早餐,是各種面食,不由分說三人一致看中最貴的三鮮面7元加只煎蛋1元,共三八二十四元搞定,從山上下來總覺得東西都很便宜實惠.
這家同樣是夫妻店,感覺很有趣,這一帶店面包括飲食和住宿全是夫妻店,男人一律是廚師,女人迎客帶服務員和會計甚至是導游.咦!的確是一道風景呢.三鮮面同往常吃到的不同,江南這一帶都是事先調好各種面的澆頭,煮好面隨客人心意澆在上面,這家是做的是新鮮的,黃山的石耳、筍尖、蘑菇用大大的菜油燒了,拌上新鮮翠綠的小青菜,聞一下已經覺得很鮮美!吃著可口簡單的面仰面可以看到遠處高聳入雲的天都峰峰頂,覺得這種日子一直都這麼過著也未嘗不可哦。
出門遇到一個載客的駕駛員,講講價三人包車到宏村50元,門票由他買,可以拿每張5元的回扣,很坦白很直接,鈔票賺到明處使人心裡比較舒服一些。
一路上還是山路,不過已近於平坦,少了險峻,兩邊的小村莊都古樸干淨,素雅得如同畫中一般,見到一座廊橋也在發揮著作用,感覺這裡少了很多塵世的騷擾。
師傅要的車價真不算貴,湯口離宏村也有60余公裡呢,一路上師傅很以自己生在此處為自豪,路過他的村子還特地指給我們看,他說生在這兒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還對黃山的治理也很滿意,說給了他們穩定的飯碗,說如果給浙江人治理的話是不可想像的,有些不太明白,怎麼會如此看待浙江人呢?可能是說浙江人的精明過頭,不太會顧及鄉親之情吧。的確,到浙江去總覺得自己的荷包塌下去的速度很快,吃的用的貴不說,民風也不如此處淳厚。



宏村就是這般美麗,它是一牛的形式來規劃自己的整個村子。最早來此定居的是歙縣的汪姓的13戶人家,由於在老家多次遭到火災的打擊,所以搬遷新居時就請人規劃多水的格局,以牛腸貫通全村每戶,於是就有了今天的宏村。現今它已發展到100多戶3000多人的村莊,人們在此安居樂業,享受著祖先帶給他們的一切。上三張照片分別是牛胃南湖,牛心月沼、牛腸。
村上也曾出現過富人和功成名就的讀書人,按中國人的理念,必先榮歸故裡,修建屋舍,於是有了精美的徽雕和徽式建築。

宏村的一種小吃叫梅菜餅的很好吃,就是我們常吃的梅菜扣肉的梅菜,在面餅中加入放在爐火中烤,又脆又香。還有很多村民在自家門口制作竹雕,像農婦在家門口納鞋底一樣普通。我買了一個“室雅人和”的橫批,才要20元。記得同樣的東西在烏鎮竟問我要200元,還要交押金沒有現貨,相差10倍。怪不得他們如此懼怕浙江人來管理他們呢。
下午告別宏村,4點左右到屯溪。
由於時間尚早就到市中心和老街去逛。
老街的建築不是我想像的仿古新建築,的確是些老物件,還有文革時期的印記,相當值得一看,留戀在此,覺得時空如能轉移的話真是美妙無比啊。磨磨撐撐地到吃飯時間了,就在老街中的老徽館吃晚飯了。

老徽館有些讓人失望,老豆角燒肉、涼拌金針菇、小蔥拌豆腐、瓦片魚、排骨筍尖湯我估計也能燒出此味來,那個湯我甚至還要燒的更加入味些,只有一個炒米粉有些特別,是將小米磨碎了用高湯來煨的,發紅泛黃的細膩米粉上有細細的小蔥點綴期間,讓人食欲大開。
晚飯後,站在流淌在屯溪的新安江畔看落日,吹著江風享受著幾天當中最後的驢友時光,有些落寞,有些難舍。

屯溪的新安江是我所見過的在城市中穿行的唯一一條清澈的江,環境的破壞在每個城市留下很深的傷疤,特別是水,這裡的江水不同,也許等不了多久它也難逃惡運了.我多麼多麼不希望是那樣的結果.
晚9點多的火車,次日早晨到家.美好的記憶好像是做了場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