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蘇州火車站,周圍正在修高速,街面一片狼藉啊。等出了工地,便逐步感受到了蘇州那種閑逸的氣息。
行李放在賓館,便直奔拙政園。這裡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園景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亭榭精美,花木繁茂,移步換景,處處充滿詩情畫意,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曠遠明瑟、古樸自然啊!真想自己也有這樣一個院子,閑時在水邊逛逛,或者在亭榭裡看書,過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拙政園外的仿古街上有很多好玩的。
蘇繡,和湖南的湘繡、廣東的粵繡、四川的蜀繡,並稱中國四大名繡。

(蘇繡)
出了拙政園,叫了個三輪車便前往虎丘,看了一路蘇州旖旎的風景。虎丘乃吳中第一勝景,蘇東坡也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為了不留憾,我也決定去看看,呵呵。虎丘有九宜,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所以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雨雪,各有致趣。
我在虎丘蹭了一個很可愛、很漂亮、導游技巧也很高的導游MM。她那種帶著蘇州味的普通話,哇塞,超級可愛。
虎丘山頂便是虎丘塔。由於地基原因,自明代虎丘塔就向西北傾斜,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2.3米,斜度2゜40’,被稱之“東方比薩斜塔”。
虎丘最吸引人的古跡是劍池。所謂劍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長劍的水池。吳王闔閭墓可能就在這裡,相傳當時曾以魚腸劍和其他寶劍3千為吳王殉葬,故名劍池。
這裡還有西施“沉魚”之處、“干將”“莫邪”兩把名劍的試劍石、還有傳說中的虎丘茶……
虎丘茶是以寺園為中心的小塊茶園。茶園位於離劍池不遠的虎丘山西部虎丘池附近,由野生茶改植,園地很小,茶園由虎丘寺僧管理所有。由於品質精良,至宋代已相當有名。這種茶很是奇特,茶微帶黑,不甚蒼翠,有類似白茶的特性,疑是古代白茶的一種。茶湯色白如玉,然而清香可口,酷似豌豆香。《茶解》對虎丘茶的評價是:“茶色白,味甘鮮,香氣撲鼻,乃為精品。茶之精者,淡亦白,濃亦白,初潑白,久貯亦白,味甘色白,其香自溢,三者得,則具得也”。
由於虎丘茶的特殊品質,至明代已發展為名冠天下的茶種,引起了官紳的垂涎與競相掠奪,正如屠隆(1590年)《茶說》所述:“虎丘,最號精絕,為天下冠。惜不多產,皆為豪右所據,寂莫山家,無繇獲購矣”。
據載,明代天啟四年(1624年),有個大臣按臨蘇州,強索虎丘白茶,寺僧無茶可獻,競遭刑辱,住持僧憤而砍樹刨根,以死相抗。若干年後,雖然有位虎丘持的大方和尚到徽州休寧采了茶種回來培植,按照傳統方法培植出新一代虎丘茶,不過也沒有流傳很久。近據虎丘老人講:此茶近二百年來早已失種。
貼幾張虎丘那的手藝人。雕茶壺和繪扇面。

(制作工藝茶壺)
還有小吃。烏飯。下面一張,白色的是梅花糕,黃色的是海棠糕。

(烏飯)
出了虎丘,一路前往寒山寺,看到了張繼楓橋夜泊的地方。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代的寒山和拾得是寒山寺最著名的兩位高僧。他們有一段流傳很廣的對話。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之乎?”
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 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在寒山寺旁,我還品嘗了下佛門素饌。在素齋館,我點了套餐以及秘制素燒鵝和什錦菌菇餃,都是素食,但外觀做的和葷菜一樣。非常不錯的一家店,很清淨的感覺。可以享素食、品禪茶、聽鐘聲、調素琴、賞書畫,再覽一卷線裝的佛經, 心靈頓時清澈一片。

(素齋飯)

(什錦菌菇餃)
晚上星鬥滿天,我一個人跑到了梅竹書苑聽評彈。品茗一口碧螺春,坐在靠椅上,悠悠閑閑的聽依依儂儂的吳儂軟語唱腔,真是一種享受。不過聽了半個多小時,實在聽不懂,忍不了便跑了出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