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路37徒步第三天Ghorepani(2874m)-Chuile(2235m)

作者: 我心飛翔90373012

導讀在安娜普爾那山區徒步,通常的路線有三種:第一種是小環線,其目標是Poon Hill(即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觀雪山日出,沿途主要經過農村和樹林,一圈走來需時4天; 第二種是小環線加安娜普爾那登山大本營Annapurna Base Camp(簡稱ABC),其目標是海拔4095m的雪山腳下,10天; 第三種稱之為大環線,即環繞安娜普爾那山脈兜一圈,從東南西北瞻仰雪山尊容,一般需要20天。由於 ...

在安娜普爾那山區徒步,通常的路線有三種:第一種是小環線,其目標是Poon Hill(即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觀雪山日出,沿途主要經過農村和樹林,一圈走來需時4天;

第二種是小環線加安娜普爾那登山大本營Annapurna Base Camp(簡稱ABC),其目標是海拔4095m的雪山腳下,10天;

第三種稱之為大環線,即環繞安娜普爾那山脈兜一圈,從東南西北瞻仰雪山尊容,一般需要20天。由於有多天的路程都是在海拔4000米之上的雪山高原,所以要攜帶帳篷,工具和食物補給上路,適合喜愛挑戰自我的徒步發燒友。

為了看Poon Hill的日出,清晨5:00,天還沒亮,我們穿上全套家當打著手電跟布迪踏著泥濘的小道,深一腳淺一腳地向西進發。仰望天空,漫天遍野的星星,一彎鐮刀狀的月亮,明亮無比,這也是我看到的最亮、最多、最密的星空。在這樣一個天上星光閃閃,地上黑乎乎的環境,走這樣一條蜿蜒曲折的上山小道,四周一片寂靜,只聽得我們一隊游客走路發出的衣服“沙沙”的摩擦聲和沉悶的腳步聲,感覺有點像游擊隊乘著夜色在急行軍,還讓我想起了“游擊隊之歌”...... 早晨的天氣沒有想像中的冷,走了一陣就出汗,趕緊摘下帽子手套,打開外套拉鏈。有老外更誇張,外套一脫,一件吊帶衫就繼續趕路了。

感覺Poon Hill離Ghorepani很遠,足足走了45分鐘的上坡路,就在體力快耗盡時,終於登上Poon Hill(3210m)。Poon Hill就是一個小山頂,因其視野開闊,可以看雪山日出,而被開辟為著名景點。到達的時候Poon Hill上已經聚集百來號人,還有更多的游客朝這裡湧來。Poon Hill的觀景塔,這裡的制高點,也是看日出的最佳位置早已是站滿了人。

遠處的地平線漸現出一道紅色,近端連綿的雪山群也慢慢被裹上了一層金色。終於太陽漸漸露出了它的笑臉,雪山是如此的接近、如此的清晰、毫無遮擋,Annapurna South(7219m),Hiun Chuli(6441m),Machharba(Fishtail)(6993m),比以前在Sarankot和Nagakot看到的雪山可近多了,人們現在所要做的事就是不停地拍照,再拍照。

結束Poon Hill觀日出之行,原路返回旅館。早飯後向東進發,又是一輪長時間的上坡台階。待得氣喘吁吁爬到山頂,一片豁然開朗,幾座熟悉的雪山矗立在眼前,巍為壯觀。布迪指著我們身後的一座遙遠的山頭,頂上有一個小小的白色瞭望塔:“看,那是Poon Hill!”一低頭,果然還能尋見山谷中那片藍色的房子的Ghorepani。dd說:“站在這裡,風景跟Poon Hill一模一樣!而我們一清早卻朝相反的方向去爬山看日出。為什麼不來這裡看?還省時省力。”話音未落,旁邊的一群老外馬上附和:“同感!同感!”大家紛紛笑開了懷。

過了這個山頂,一直到吃午飯的Banthanti,就是持續不斷地下坡,而且很陡,距離比剛才的上坡長上不止一倍。別以為下坡輕松,長時間的下坡直感覺兩條腿又沉又酸。一直走到山腳的河邊,才算打住。值得慶幸的是,都是在樹林裡穿行,不曬。想起昨天在旅館裡遇到的兩位女孩子,她們這一段是上坡爬上去的,難怪會說累得夠嗆。

在Banthanti用過午餐,繼續趕路。中途經過一個小村莊,布迪示意在一餐館坐下休息一下,因不打算點什麼,我習慣性地坐在路邊,布迪卻執意讓我們坐在餐館外的露天座位,盛情難卻,店主不但毫無臉色,還熱情地跟我打招呼聊天呢。

在泥濘的小道上一路下行直至山底溪邊,過了一根獨木橋,布迪停了下來,指著一溜台階說道:“這裡開始,我們要上了。然後再往下,到今天的旅館。”上行至一個叫Tadapani(2721m)的小村莊,已是下午14:00。記得有人說過,這裡也是一處觀雪山的好去處,因為有村莊作為前景,拍出來的照片會更生動。不過這時天開始陰沉起來,四周的山峰都在濃雲的籠罩之下,白茫茫的一片。布迪看了看天,希望能再往前趕一程。又是一路下坡,這裡的樹林越來越茂密,路也不太明顯,越來越覺得走到了一個枝繁葉茂的原始森林中,在此呼吸新鮮空氣,擁抱大自然,感覺真好!突然,一顆大樹的葉子一陣晃動,抬眼一望,原來是只花白的猴子從樹上穿過。停住腳步,摒住呼吸,細細觀察,真的有猴子或躲在樹上,或穿行其間,每次跳躍,都會引發樹葉一陣沙沙作響,響過之後又安靜下來。沒有太陽了,森林裡暗了下來,耳邊傳來一大片鳥鳴聲,放眼四望,卻不見鳥影,一定是躲在附近哪個地方開“辯論大會”吧!

終於走出原始森林,有雨滴開始打到身上。看看時間是15:00,布迪說我們再走1個小時,到前面一個村莊落腳,於是掏出雨披准備冒雨前行。誰知就在這一會功夫,雨突然下大了。布迪改變主意,決定就地住下。眼前就是一個小村莊,其實也不能算作村莊,因為這是一個孤零零的旅館,坐落在山腰上,門廊前種滿了鮮艷的菊花。抓人眼球的是,它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半圓形草坪,空對著整個山谷。旅館的名字叫Mountain Discovery,想像著如果現在雲散日出的話,該是怎樣的一番壯麗風光啊。

安頓好行李,到餐廳坐著烤火。接著走進來一對韓國情侶,男的居然會講中文,而且講得很不錯,在這尼泊爾的山裡能碰到會講中文的老外,倒也是一件奇事。小伙子很活躍,一下子就聊得很熟絡了。他每年有6個月在中國各地旅游,難怪中文了得。剩下的半年就回家鄉打工,然後再出來周游,再回去打半年工,再周游,樂此不彼!他說97年就去過九寨溝了,春夏秋冬的風景都看過;他對拉薩的了解甚至比我還多,指著牆上一幅拉薩衛星照片侃侃而談簡直像活地圖。今天住這兒的還有一對年輕夫妻,dd說看上去像巴基斯坦人。一問,果然沒錯。他們原本在一旁低聲說話,看到我們這邊說得熱鬧,也加入進來。巴基斯坦小夫妻英語說得非常好,看上去很有教養,談吐十分舒服。他們剛從ABC下來,正好向他們討教ABC上面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作為此行的候選目的國,好不容易碰到巴基斯坦人,自然不願輕易放過。於是一個接一個問題問過去,巴基斯坦的交通、天氣、景點等等,據他們說伊斯蘭堡交通便捷,可以作為一個旅游的根據地,去周邊景點作一日游;拉合爾是到巴基斯坦旅游必去的地方,而白沙瓦比較老,很舊。他們對中國也充滿了興趣,於是我也向他們介紹了許多中國的景點。巴基斯坦女孩子跟dd強烈推薦了馬爾代夫,並傳授了許多小貼士。這一晚,大家圍著火爐聊到盡興!這樣的旅行氣氛多好,原來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跟陌生的老外聊天也可以如此開心,如此受益!



(日出)



(近端連綿的雪山群也慢慢被裹上了一層金色)



(雪山是如此的接近、如此的清晰)



(徒步的老外)



(路過的小村莊)


精選遊記: 博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