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日本行
東照宮 去東照宮路上經過日光神橋,是日本唯一的古橋。也是日本三大奇橋(山口縣錦帶橋、山梨縣猿橋)之一。日光神橋屬日光二荒山神社所有的,神橋長度28米,寬度7.4米,朱紅色的神橋,吊在大谷川湍急清透的溪水上,順著山水望過去,風景著實不錯。據說神橋當時只允許將軍參拜時使用。而普通百姓過河時,則要使用在下游處的日光橋。神橋的來歷據說和日光的開山鼻祖--勝道上人有關,一千多年前勝道上人來日光開山時,經過大谷川溪水過不去,於是向神佛請願,於是深沙王現身,把一紅一青兩只蛇投入川中,變成了一座橋。現在神橋的形式是於寬永13年(1636年),用木材重修的,並塗成紅色。
東照宮是供奉日本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的神社,建造於1617年,是德川家康的後代耗費56萬8千兩黃金而建造的,是日本關東地區代表性建築物,也是德川幕府時代最重要的歷史遺跡,其主附建築絢爛華麗,充分反映出江戶時代工藝美術及文化精髓。1999年與輪王寺和二荒山神社一起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東照宮位於日本栃木縣日光市。在日光國立公園內,公園裡的杉林郁郁蔥蔥,林蔭道兩旁的杉樹樹齡長達300多年,林陰道總長達37公裡,已經作為世界最長的林陰道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在去東照宮的路上,有一排整齊的石燈籠,與巨大的杉樹和圍牆相互輝映,頗為壯觀。 首先經過的是唐代風格的五重塔,再穿過一個巨大的鳥居,上近20節高高的台階,通過表門也就是收票的地方,就進入了東照宮。首先經過的是三座神庫(上神庫、中神庫和下神庫),據說這是用來存放祭祀用品的地方,上神庫頂部用兩只一黑一白的兩只怪像十分的怪異,據說是當時的工匠並沒見過真正的大像,完全是憑空想像而創作的,所以也叫「想像之像」。 上神庫對面就是著名的神廄舍,這是東照宮裡唯一的木制的建築。人氣最旺的『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的三只猴子就在這裡,其內容可能也是來源自論語。神廄舍的猴子雕刻除了三猴以外還有四幅,以四幅連環畫的手法表達猴子的一生,第一幅是依戀母親的幼年期,第二幅是迷惘的青年期,第三幅是與另一半開創新世界的成年期,最後一幅則是腹中孕育新生命的母猴。簡單的四幅雕刻完整的表達了生命的輪回,神廄舍原來是養馬的地方,據說荷蘭女王參觀完這裡,還送過一匹馬給這裡。現在神廄舍已經不養馬了,改成了賣紀念品的地方,主要的商品就是與猴子有關的紀念品。

(東照宮神廄舍上的三猴)經過手水舍,再經過一個青銅制作的鳥居,進入夜叉門,兩旁就是鼓樓和鐘樓,旁邊還有荷蘭皇室贈送鐵燈籠。鼓樓往左手邊就是本地堂,堂內天花板有雕有一條龍,在堂內雕畫的下面用木頭相互敲擊之後,會聽到嗡嗡的回音,據說當時被認為是龍的吼聲,所以本地堂也叫鳴龍堂,據說聽到這裡鳴龍的聲音會保佑一生平安。所以很多人都在這裡抽簽問卦。 經過鼓樓鐘樓之後,前面就是正殿主門--著名的陽明門,陽明門懸掛著天皇親自撰寫的「東照大權現」,這是德川家康受封的神號。陽明門的門柱、門楣、屋檐裝飾著許多靈獸與人物的雕飾,豪華繁復的程度讓人驚嘆不已。陽明門雕梁畫棟,工法高超卓絕,繁復中見巧思,人們常常被它的雕刻藝術所吸引而日暮遲歸,所以還有日暮門之稱。大門兩側恭奉的門神不是神佛護法,而是手持弓箭的武將。 陽明門上還有一根柱子,上頭的雕刻與其它的方向相反,據說是因為東照宮剛建好之初,經常發生大火造成毀損。求神問蔔後得知,就是因為東照宮太過美麗,引起上天的妒意,才導致祝融發生。所以故意把其中一根柱子反刻,造成「不完美」後,終於使火災得以平息。如今有很多游客都會來摸摸這根柱子,祈求順遂。

(東照宮陽明門)穿過陽明門,左側是放置神轎的神輿舍。這裡除了德川家康的神轎,還有豐臣秀吉和源賴朝的神轎。正殿右手邊是神樂殿和祈禱殿,神樂是招待神來欣賞音樂歌舞的一種祭祀儀式,神樂殿當然是神聽音樂的地方了。從神樂殿再往右走,就可以見到內殿---奧宮入口。著名的睡貓就在通往奧宮的阪下門上。這只黑白花色的睡貓,神氣逼真,似乎會隨時會打個呵欠醒過來似的。在這幅雕刻中表達了“在和平之世,貓才能這樣安穩的睡著”的意思。 穿過睡貓守護的門,眼前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杉木林,優雅的自然景色與人工雕飾的朱門,形成強烈的對比。一條曲折而陡峭的石階小路從茂密的杉木林中穿過,一直通往後山深處。這條石階小路一共有近兩百多級石階,石階頂端是一處巨杉環繞的林間空地,陽光斜斜的從杉樹枝葉間穿過,在石板地上映照出深淺不一的綠色樹影,空氣中彷佛充滿著這座山與這些樹的靈性。在空地正中間,長眠著東照宮的主人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墓意外的樸素,陵墓塑造成一座有四角飛檐屋頂的銅塔,墓前有一只銅鶴守護,這裡是東照宮的原點。一座簡樸的小神社,和下方金碧輝煌的宮殿相比,形成強烈的反差。但是這裡的氣氛,卻讓我不禁產生一種肅穆的感覺。 從陽明門再往正前方走,就可以到達唐門,這座門雖然沒有陽明門豪華,但這是鎮守本殿的重要大門,據說唐門是從中國運來木材,並請中國工匠來建造的。所以唐門上的雕塑很多都是中國的典故。唐門兩邊的柱子上都有雕龍,一邊是升龍一邊是降龍。從唐門右手邊有一條木制走廊通向本殿,從這裡起要脫去鞋子,本殿又分兩層外低內高,本殿裡不准拍照,那裡可以購買參拜有關的物品。 在東照宮從門口起,德川的三片心形的葵葉家徽就無所不在,它出現在每一棟建物的屋頂、瓦片、門上,還有鳥居、石燈及每一件進貢的物品上,甚至在東照宮的大石牌子上也有。 附近可參觀的景點很多,輪王寺、二荒山神社和遠一點中禪湖,但我們行程所限,這次無緣去了。 松島 在仙台東北方向不遠處的松島海灣,有日本三大風景區之一--松島。松島是由古地層第三期第四期的火山灰及砂石所彙集而成的柔軟岩石,經過海水的衝擊及長久的風吹雨淋而形成的。松島是散布在宮城縣中部、松島灣沿岸以及松島灣上的260個大小島嶼組成的島嶼群的總稱。松島得名於各個島嶼遍地種植的松林。松島與廣島縣的宮島、京都府的天橋立並列為「日本三景」。從東南西北四個了望台眺望,能夠享受各有魅力的獨特風景,這種眺望方式叫做“四大觀”。四大觀包括有大鷹森的“壯觀”、富山的“麗觀”、扇谷的“幽觀”和多聞山的“偉觀”。松島群島中比較著名的島嶼有:雄島:呈細長型比較大的島嶼,從前是僧侶們打禪修道的地方,因此島嶼周圍雕塑著108尊佛像。雙子島:實際上是兩個島,形狀較圓的由於形似烏龜,名為龜島;而形狀細長的看似鯨魚,稱為鯨島。福浦橋:被漆成紅色的大橋被稱為福浦橋,約250米長,過了橋就是擁有許多南國之花的福浦島。此島為自然植物園。經之島:從松樹間可以看到五重塔的島嶼即為經之島。由於古代曾經在這裡焚燒並埋葬了佛教經書而得名。千貫島:島上只有一棵松樹的島。從前伊達政宗在暢游松島灣之際,對此島的形狀之美贊嘆不已,他曾說“如果有人能將這座島搬到我的住所,將有重金賞賜”。胴亂島:因其形狀似古時候垂於腰間的卷煙盒而得名。日文“胴亂”為圓筒型容器的意思。Mondo島:材木島右側的島嶼。材木島:以前有一側空了一個大洞穴,某日清晨,伴隨著一聲巨響而崩毀,變成了現在的形狀。近處看去,可以見到岩石表面很像堆積成堆的木材,因而稱為材木島。鐘島:有四個洞穴的島嶼稱為鐘島。這些洞穴被大浪衝擊所發出的聲音聽起來很像敲鐘的聲音。仁王島:這座光禿禿的,形狀似一尊坐著的人像的島嶼是松島灣中最受歡迎的仁王島,有眼睛、鼻子,頭上還戴著一頂無沿帽,嘴裡還叼著一顆煙,是一座極富於近代感的島嶼。它奇異的形狀完全是由於大風浪長期衝刷而成。此景不禁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奧妙之處。馬放島:傳說600多年前,鹽釜神社的神馬若是年邁了或是生病了,即失去了做神馬的資格。於是就被放到這個島上度過它的余生。島上的白色建築物為指引船只的信號所。

(松島風光)乘船游覽松島是最好的方法,游船有各種類型,有仿古的,也有現代的,最小的也可以搭乘150人,最後一班船是在下午4點,整個過程需要大約50分鐘。船行駛在平靜的湖面上,經過一個個灰白色的小島,島上岩石上長滿了黑松和紅松,極目望去,碧海白雲,青松翠柏,奇岩怪石,構成了一幅非常和諧的風景畫。船上的廣播用日文介紹著各個島嶼的名字和景色,可惜我聽不懂。不過視覺享受已經十分足夠了。松島水面上有很多的海鷗,它們尾隨著游船飛行,船上還有出售喂海鷗的蝦條,把蝦條放在手裡,海鷗就會來啄食,把蝦條扔上天空,海鷗接的也十分的准確。這些海鷗已經被喂慣了,根本不怕人。大群的海鷗陪伴著游人完成整個行程,這也算是松島的另一大特色吧。

(松島上空的海鷗)五大堂是一座木制的小寺廟,坐落在以松島灣為背景的小島上,是松島的像征,也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早在807年阪上田村麻呂東征時,被松島風景所吸引,在這個小島上建立一間小堂,平安初期慈覺大師圓仁開創圓福禪寺時,把五大明王像供奉在堂中,因而被叫做五大堂。這五大明王以大聖不動明王為中心,旁邊安放了東方降三世、西方大威德、南方軍荼利、北方金剛夜叉。現在的建築物是伊達政宗1604年重建瑞嚴寺時,招來紀州(現和歌山縣)木匠用櫸木改建的。是日本東北地方現存的建築當中最古老的桃山式建築。堂內五顏六色、艷麗非凡。連結小島與海岸之間紅橋,又稱為『結緣橋』,十分受到情侶們的喜愛。

(松島風光)
更多照片見http://photo.***/photos/annnl/13387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