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塘到烏鎮不太遠,也就兩個小時的路程,只是中途要轉兩次車,很煩。尤其是從小沒經過磨練的女兒,在從西塘到烏鎮的途中,那張臉就沒出過太陽,一直陰沉著。這或許是沿途沒啥好看的風景,或者是心情還留在西塘沿河的垂柳中。總之女兒大了,也並非是件好事,做父親的也就只好隨著女兒的心情去了……烏鎮的出名歸功於黃磊的電視劇《似水年華》。那是兩個女人和一個悶頭男人的戀愛故事。其實故事很簡單,是一個關於愛情、關於成長、關於價值、關於夢想的傳奇故事。也是關於我們不相信宿命,但無法對自己心底的聲音置若罔聞,從而引發人的悲情的故事。
黃磊把故事搬到烏鎮,是一種很聰明的做法。
而讓在城市裡成天忙碌的人,突然有一天來到這避靜的水鄉,看到這悠長悠長的雨巷,再看到一位在這幽長幽長的雨巷裡,獨自撐著油紙傘的姑娘,一種心情便會油然而生。至於這心情是什麼,看到這樣的情景又會怎麼樣,那就不得而知了。畢竟人和人的心境是不一樣的……
雨中的烏鎮,甚是好看。煙雨蒙蒙,青石板的小路光光溜溜......
雨天的烏鎮,老人們就這樣,坐在自家的木板房的門前,看看窄窄的天空,看著窄窄天空中的小雨,然後再看看自家房檐雨水落在腳跟旁,濺起的一個一個的小水泡,老人的心也仿佛回到了烏鎮的昨天……
幾個小孩子打著光腳,在雨巷裡打打鬧鬧的穿過,就著這情形,老人的嘴巴一嚅一動,記憶在此刻老人的心裡也開始復活了。
蒙蒙煙雨的烏鎮,是一首朦朧的詩。詩的內容是由著自己的心情去填寫了。
細雨長廊,或許就是在這樣的細雨中,在長廊裡的某一個地方,就會有一段愛之真切的故事。
也或許在這樣的細雨中,往長廊的一根木柱,那麼輕輕地一靠,細雨中的小河、帶著烏篷在小河中行走的小船,往事的塵埃,那記憶中的過去,那童年,那少年,那青年……一個場景接著一個場景,童年的頑皮,少年的萌動,青年的悲情,都在這細雨紛飛烏鎮的長廊中,向你緩緩走來……
烏鎮的雨天帶給人的是傷感。
烏鎮的長廊很長,長得把太陽都遮掉了。烏鎮的長廊也很古,據說唐代時期的裴休裴先生,就是在這個舊氣的長廊中,背著雙手,面對長廊外的小河,望著漸行漸遠的烏篷船,兩眼潛淚而下,故園不知何方了……
昨天的烏鎮是美麗的。
烏鎮的昨天的確也給了人們太多太多的憧憬。
烏鎮的石板路,烏鎮的小河,烏鎮的長廊、烏鎮的藍印花布,烏鎮的“姑嫂餅”等等的,在昨天的烏鎮都是一段美麗的故事。
從烏鎮走出去的沈雁冰(茅盾),從長廊中走出去的葉聖陶,已經不知道今天烏鎮的情形了。
雖然他們在烏鎮的老宅還在,他們在烏鎮的故事還在。
但在今天的烏鎮,已不是先前的烏鎮了。
先前的烏鎮在今天已經成為一個符號,一個空殼了。
面對今天的烏鎮,女兒一臉的不屑。
先前的烏鎮在今天已經變味,變了味的烏鎮,她還能叫烏鎮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