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姊妹節-台江縣

作者: 大老爺爺

導讀4月29日,應朋友邀請到貴州省台江縣一游,選擇這個日子一是臨近“五一”長假,二是第二天正好農歷3月15日,是台江縣一年一度的著名節日—姊妹節。這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兩台車從貴陽出發,沿著貴新高速公路,在富氧的晚風中到達台江縣城。台江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居住著苗、侗、漢等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 96%以上,是世界 ...

4月29日,應朋友邀請到貴州省台江縣一游,選擇這個日子一是臨近“五一”長假,二是第二天正好農歷3月15日,是台江縣一年一度的著名節日—姊妹節。這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兩台車從貴陽出發,沿著貴新高速公路,在富氧的晚風中到達台江縣城。台江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居住著苗、侗、漢等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 96%以上,是世界上苗族聚居最集中的地區,號稱“天下苗族第一縣和苗疆”。這裡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古生物化石群,被列為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有享譽海內外的“東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有世界上唯一的獨木龍舟,有莊嚴肅穆的婚俗禮儀,有浩如煙海的民間文藝等,這些都是台江苗族文化的典型表征。這些遺存完好的苗族文化,豐富多彩,新奇別致,悠遠深邃,是極富魅力的文化旅游資源,吸引成千上萬的海內外的旅游觀光采風探秘人士留連往返於這塊熱土,這塊淨土,這塊樂土。台江縣一年一度的姊妹節,被當地人稱作“東方情人節”。在外地游客看來,姊妹節簡直就是地道的麗人節。貴州台江縣的姊妹節內容十分豐富。各個村寨的歌舞表演即包括踩鼓舞、蘆笙舞、板凳舞、竹竿舞、撈魚舞、挑山舞、訂親舞等數10種。歌有飛歌、情歌、酒歌、鼓歌、山歌、賀歌、祭祀歌等18種之多。規模最大、最令人亢奮的舞是踩鼓。施洞鄉的踩鼓,鼓聲如雷。男女青年唱出的情歌柔美動情。姊妹節為何如此令人神往?接待我們的姓台的老哥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一戶張氏人家有7個閨女,長得如出水芙蓉。她們都想嫁一個好苗生。於是,七姊妹就到山上采集樹葉,每人煮一鍋彩色的糯米飯,邀四方八方的苗族後生到施洞寨來吃飯,唱山歌,踩鼓點(跳圈舞)。大家整天整天的跳,整夜整夜的唱。經過3天3夜的歡歌狂舞,七姊妹在上百名男子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她們把彩色糯米飯送給情郎,囑咐他擇日來迎親。”七姊妹開了苗家自由戀愛、擇優婚配的先河,使苗家人種得到優化,文化得到交融發展。苗家以生女為榮。姊妹飯最早是七色,現在又增加了若干顏色。會歌完了,苗妹就要送客人一包糯米飯,若飯中有辣椒,即表示拒絕交友;若有竹鉤,意為姑娘接受你的情意,愛上了你,欲勾住你的心,留住你的人;若是飯中什麼都沒有,即表示姑娘對你無心,來去空空。到達台江已是傍晚時分,朋友一家請我們吃當地的著名小吃“稻草狗肉”,那是一種帶皮狗肉,狗皮用稻草燒過洗淨,切成小塊,下入火鍋,加入著名的狗肉香(鮮薄荷草),味道鮮香可口。一杯苗家的米酒,一塊帶骨的狗肉,一首動聽的山歌,神仙也不過如此。晚飯後已降夜幕,小巷裡各個單位還在為明天的踩街排練集體舞蹈。躺在床上,我們在遠近的鼓聲中醉入夢鄉。清晨7點半,苗疆已經蘇醒了,大街上開始有盛裝的苗家男女走動,苗家男子的服裝比較單一,但女性的服裝卻讓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頭飾,苗女頭飾源於崇拜。台江苗族服飾,為黔東南苗族服飾的主要代表。各種服飾彙集一起,異彩紛呈。這裡沒有專業模特,上台展示自己的苗家姊妹,不走貓步,以歌為韻,以鼓為拍,以舞亮相,沒有矯柔,更無搔首弄姿,清新自然,令人耳目一新。苗家美女與多彩服飾渾然天成。最奪目的服飾是銀角頭飾,它其實就是牛角的像形美化。朋友告訴我,苗族是矯正蚩尤的後代,因蚩尤愛牛敬牛,故苗家最典型的頭飾是牛頭從草間花叢中冒出,苗女銀角頭飾中高高揚起的兩彎水牛角,是苗族美麗至尊的像征。過去,只有寨花才能戴這樣的頭飾。如今苗家美女如雲,故成群結隊帶銀角頭飾的苗女隨處可見。 踩街是一項盛大的游行。各個單位和村寨自發地組織歌舞隊伍,集中在台江縣的體育場上,不同的服飾、不同的歌舞、不同的陣形、不同的節奏,但是都有著相同的韻味和美麗。從體育館出發,街心是歌舞的海洋,街邊是全國各地的看客,最忙的是各地的攝影愛好者,他們上竄下跳、左顧右盼。崛起的屁股不時碰到路邊的人群,他們全然不顧,完全沉醉在那些美麗的瞬間裡。這時候我看到了朋友和她的女兒,她們在秀眉社區的隊伍裡,朋友是社區歌舞隊的組織者,女兒姓台,名叫台歌,是走在隊前牽鼓的四個美女之一,一身的純銀服飾在陽光下閃亮,不知道是她們使那身服飾更加絢麗,還是苗家的銀飾使姑娘們更加可愛動人,我被她們仙女般的神態打動了,被她們的聖水一樣的純潔感染了,每走一步,她們頭上的銀牛角和飾件會微微地顫動,她們身上的銀掛片會相互撞擊出悅耳的銀鈴聲。一支接一支的隊伍相繼跳過街道,把苗疆古城的節日氣氛渲染到了極至,滿街的鼓聲、滿街的舞蹈聲、滿街的笑聲,在這種歡快熱烈的氣氛中,即使寡情的人,也會生出幾分情趣的騷動。歌舞散去,已經下午時分,台老哥請我們到家中做客,早已備好了酒菜。菜有黑腳杆的辣椒土烏雞、顏色微黃的熏豆腐干、血豆腐、腊肉香腸、老豬腳火鍋等等,最誘人的,是入口就化的苗家酸湯白菜,菜是農家肥種出來的,非常鮮嫩可口。酒是苗家自釀的青剛土酒,大嫂用一首苗家的迎客歌開始了酒宴,一首歌一杯酒,歌的內容我不甚了解,但曲調委婉動聽,與苗家的土酒渾然一體,渲染著那份友情,鼓舞著我們的激情,讓我們忘情地跟著大嫂揚聲高歌,喝出了一種豪情,唱出了一種氣勢,仿佛自己的身心都容入了苗鄉,仿佛體會到了苗族文化的深邃與韻味。當晚,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在台江縣小河邊的竹林裡,與台歌妹妹對了一夜的山歌。

我期待著明年的姊妹節。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