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以下是我父親騎自行車從洛陽出發一路游覽黃山,南京等地的游記。特地摘錄出來,和大家共享。
騎游日記 4月2日 星期一 晴
2007年4月2日,我們洛陽市老年自行車運動協會澗西分會三隊一行9人早晨7點准時在洛浦公園門口集合,要去作一次長途旅行,目的地是號稱天下奇的黃山及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別看我們隊中年齡最大的已經有71歲,最小的也有57歲了,但一個個精神矍鑠,雄赳赳,氣昂昂的,還真像一隊就要出征殺敵的老戰士。
這一天,天氣特別好。春天的晨風還帶有一絲涼意,天空湛藍湛藍的,連一絲白雲也沒有。道路兩旁那已經吐出嫩芽的垂柳在微風中飄蕩,好像和我們在揮手致意。我們的心情好極了。特別是我,第一次騎車跑長途,看到沿途那一片片金黃色的油菜花,一片片碧綠的麥田,一片片燦若雲霞的粉紅色的桃花,還有那起伏的山巒,奔騰的河流,茂密的森林,林間歡快鳴叫的小鳥,天空中翱翔的老鷹,都使我真正體會到了離開喧鬧的都市,奔馳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是多麼的心曠神怡!
由於路途遙遠,我們在出發前對一些細節問題都做了比較詳細的安排,還規定了一些必要的紀律,比如不准騎飛車,要前後照應,不要讓隊員掉隊,這些都是特別強調的。因此,在行進中,雖然速度比較快,但前後相距基本上不超過100米。如果有人落的比較遠,前方的隊員會自動停下來,等後面的隊員趕上來後再走。這一切都使我們感到了大家庭的溫暖。我們從不同的單位走到了一起,這當然就是一個大家庭。
走著走著,忽然聽到一陣“唱歌啦~!”的喊聲。隨著喊聲,隊員們一個一個都停了下來。我頓時感到一陣茫然,難道真的要停下來唱歌?可是,停下來之後,並不見誰去唱歌,卻一個一個都向廁所跑。後來,老隊員們才告訴我,這是他們約定成俗的特殊用語,把找廁所叫“找歌廳”,把解手叫“唱歌”。我聽了這話,竟忍俊不住得笑了起來。他們還真的能想像!細想起來,還真的蠻有些詩意呢!
一路上,有順利輕松,也有曲折疲憊。當我們行進在寬闊平坦的國道上時,加上順風,蹬起車來,竟是那麼的輕快自如。但到了該上坡的時候,一個一個都會累的氣喘吁吁。在距離伊川縣白沙鎮不遠的地方,就有一段將近一公裡長的爬坡路段。那些老隊員們盡管蹬起車來非常吃力,卻依然不停的一步一步往上爬,說甚麼也不願意下車。剛開始,我也像他們一個堅持著,但還不到一半的時候,我就怎麼也蹬不動啦。沒有別的辦法,我只好下車推著走。直到這時,我才確實體會到老隊長在我們出發前擔心我第一次跑長途難以適應的那些話的真正含義了。盡管很累,但我畢竟堅持下來了,並沒有掉隊!
第一天, 我們走了120多公裡。住郟縣。
4月3日 星期二 晴
早晨6點剛過,隊員們一個個都在整理行裝了。我們匆匆吃過早點,就出發了。昨天,雖說很累,但經過了一夜的修整,大家的興致依然很高。再加上我們已經完全進入了平原地帶,行進速度明顯加快。
下午一點多,我們來到了一個桃花盛開的地方。河堤上,道路旁,田野間,到處都是桃花,如雲似霧,人們仿佛來到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園。一打聽,才知道我們正好趕上了漯河市的桃花節。這裡,游人如織,人們徜徉在這桃花的海洋裡,如醉如痴,盡情享受著這如詩如畫的美景。
3點多,我們就進入了漯河市區。漯河也是一個很美的地方,而且還是大學者許慎的故鄉。沙河從市區穿過,滋潤著這塊美麗的土地。在岸邊的沙河公園裡,還塑有許慎的大型塑像,供人們瞻仰。沙河公園很有點我們洛浦公園的味道,沿河而築,有水,有花,有草,有樹,倒是一個人們休息的好去處。但無論是規模,還是品位,和洛浦公園比起來,那都是小巫見大巫,差著一大截呢!
這一天,我們就住在漯河。
4月4日 星期三 晴
真幸運,這幾天天氣一直晴好。我們繼續向東走,過了周口,來到項城境內。說起項城,不能不提到一個人物,那就是袁世凱。這裡是袁世凱的故鄉。他的出生地就在公路邊不太遠的地方。有的隊員提出要到那裡看一下。但我是不願意去的。因為我很清楚,一來,袁世凱的所有政治活動,小站練兵,戊戌告密,直隸總督,復辟帝制等等,都與這裡沒有任何關系。甚至,在慈禧太後死後被罷官的那一段時間,他也不住在這裡,而是住在河北與河南交界漳河邊上。袁世凱的皇帝夢僅僅做了八十三天,就在全國上下一片討伐聲浪中,不得不匆匆宣布取消帝制。不久,袁世凱便郁郁死去。死後,埋葬在安陽附近。二來,袁世凱即不忠於清帝,又不忠於民國。對於這樣一個倒行逆施的竊國大盜,人們有的只是仇恨,還會有誰到他的出生地去發思古之幽情呢?雖然這麼說,但袁世凱畢竟算得上是風雲人物,自己不願意去,別人要去也無可厚非。
過了近兩個小時,去參觀袁世凱故居的隊員們終於回來了。一見面,他們就大喊上當。果然不出所料,那裡確實沒有甚麼可看,只是在翻修房子。其實,這也沒什麼可後悔的,去就去了,袁世凱總還算是上名人吧!
這時,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們原打算到沈丘住宿的,還有一大截路程。隊員們在落日的余暉中急速前進。
這一晚,我們找到了一家兼管住宿的洗浴中心,痛痛快快的洗了個熱水澡。洗去了滿身的征塵和幾天的疲憊。這一夜,睡的可真香甜。
4月5日 星期四 多雲
從沈丘繼續向東走,就要進入安徽境內了。河南與安徽交界的地方,是廣闊無垠的大平原,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春風吹拂著綠色的麥浪伸向天際。路旁的村莊內不時的傳來一兩聲犬吠。好一派令人神往的田園風光。
我們原計劃由沈丘經界首,平和到阜陽。從沈丘到界首並沒有多遠,騎車兩個多小時就應該到的。可是,我們走了有近兩個小時了,卻仍然見不到界首的蹤影。甚至連界首的路標也不見。我們懷疑走錯路了,停下來一問,果然錯了。本來應該向東南方向走的,我們卻一直向著正南。這時,有的隊員忍不住開始口出怨言了。其實,這樣沒有什麼,不過多繞了20公裡,這樣走經臨泉仍可到阜陽。盡管如此,負責帶路的李隊長還是給大家表示了歉意。這樣一來,剛才還在埋怨的隊員們反倒不好意思了。
下午四點鐘左右,我們來到了阜陽西郊的名勝――穎洲西湖旁。原來,阜陽古時候也稱穎洲,穎洲西湖很早就是文人墨客們向往的地方。這裡還建有一處碑林,收集了包括蘇東坡在內的許多名家的手跡,非常有價值。蘇東坡在這裡還任過知州。我很想去欣賞一番,可惜的是,時間來不及了。但我們還是駐足湖畔,靜靜的眺望著遠處的那湖光塔影,在這美麗的地方陶醉了。
4月6日 星期五 晴
阜陽原來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京九鐵路貫通後,這裡變成了一個交通樞紐。這就給阜陽注入了無限的生機,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環城公路,高速公路都在加速建設之中。
這一天,恐怕是我們出發以來最不順利的一天。剛出阜陽城區不久,就接二連三的出現了車胎漏氣現像。好在,修補車胎,我們在出發前就做好充分准備了。趙隊長帶好了所有工具及備品。補一次胎也就是一刻鐘的事情,還不算太耽誤時間。誰知,走著走著,忽然聽到“啪”的一聲,就像鞭炮響一樣,一位隊員的車徹底爆胎了。車胎扎一個小洞,很容易補,像這樣徹底爆胎,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好在在前面不遠的地方,就有一間修自行車的鋪子,還出售內外胎。隊員們只有停下來等著。真是越急越出毛病,車胎裝好了,變速機構又出了問題,前前後後耽誤了近一個半小時。20多公裡的行程沒有了。
上午十點多,我們走上了淮河大橋。中國的南方與北方,在東部是以淮河為界的。過了淮河,我們就到南方了。騎車行進在高大雄偉的淮河大橋上,心裡面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與感慨。
這一天,最讓人懊惱的是已經傍晚五點半鐘了,仍然找不到合適的住處,大家都有點著急。打聽了路旁的行人,說前面十多公裡的地方就是曹廟,那裡可以找到住處。我們急急忙忙的往前趕。到了曹廟,天已經逐漸暗下來了,旅館倒確實有一家,但糟糕的是這家旅館連廁所也沒有,解手要到野地裡去。我們也顧不得這些了。不過,這家旅館的主人還算熱情,忙著給我們燒熱水,大家輪流著洗了手臉,還都燙了腳。然後去找吃晚飯的地方。誰知這個地方晚上是基本不做生意的。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價格竟貴的嚇人,兩小碗米飯,一盤炒土豆絲,一碗番茄雞蛋湯竟要到二十五元。我們吐了吐舌頭,只好作罷。大家都在一些小商店裡買了些方便面,回旅館泡開水吃了。
4月9日 星期一 晴
沿途經過舒城,桐城,懷寧,我們打算從安慶過長江。
安慶是安徽省第二大城市,曾經做過安徽省的省會。同時,它還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太平天國革命軍在這裡曾經與曾國藩的湘軍進行激戰,逼得曾國藩差點自殺。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在這裡留下了太多的歷史蹤跡。安慶還是著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風英的故鄉,是她成長和成名的地方。
說起安慶,還有一個絕對不能不提到的歷史人物,那就是陳獨秀。陳獨秀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傳奇人物。他和魯迅一樣同樣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是他和李大釗一起最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介紹到中國來的。他還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任總書記。後來,因為他的錯誤,幾乎斷送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為此,他被開除了黨籍。安慶就是陳獨秀的故鄉。對於陳獨秀,原來幾乎是全盤否定的。後來,隨著黨的作風的不斷改善,人們越來越多的用歷史的觀點來分析問題,開始逐漸認識到了陳獨秀的偉大的歷史功績。特別是陳獨秀的兩個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他們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卓越領導人,都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目前,安慶市有關部門正在為他籌劃建設陵園――獨秀園。並計劃把陵園建設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只是,由於陵園還處於籌建階段,況且距我們行進的路線較遠,我們沒有專程前往。
走著走著,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處金壁輝煌的高大建築。這就是著名的“三江寺”。三江寺與北方的佛教寺院不同。北方的佛教寺院大都坐北超南,大都建有比較講究的山門。在正式供奉釋迦牟尼的大雄寶殿之前,還有彌勒佛和像征著“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殿。三江寺坐東朝西,沒有山門。直接就是大雄寶殿。不過,寺院的建築和塑像,都是精妙絕倫的。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就要過長江了。我們推著自行車,站在寬大的渡輪上,旁邊就是雄偉的安慶長江大橋,寬闊的江面上有好幾艘上下航行的輪船。向西北方向眺望,還可以看到安慶另外一處名勝――“寶應塔”那高大的身影,那種心情,真是暢快極了。
騎自行車從安慶坐輪渡過長江,在我們一生中恐怕再不會有第二次了。在長江邊上留個影還是蠻有意義的。於是,我們大都單獨推著自行車留了影,還特意拍了集體照。
就在快到池州的公路旁,有一處指示牌標明著“杏花村”三個大字。這使我馬上想到了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那首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還記得,在“唐詩三百首”中,注釋“杏花村”時,明明標注“杏花村”在安徽池州。這當然就應該是杜牧詩中的“杏花村”了。可是,就在前幾天中央電視台播發的一篇介紹山西杏花村汾酒的電視散文中,卻說這一年清明時分,杜牧渡過了黃河,在紛紛細雨中來到了杏花村。顯然說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指的是山西杏花村。這種爭論恐怕也類似於南陽襄陽之爭吧!
就要到池州了,我們這次旅行的目的之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中最令人神往的九華山就在池州境內。我們明天就可以登上九華山了。想到這裡,我們的心情就格外激動起來。
4月10日 星期二 多雲
今天就要上九華山了。九華山在安徽省池州青陽縣境內。因九座最高的山峰像九朵盛開的白蓮花而得名。九華山是聞名遐爾的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地藏王菩薩原是古遽羅(今朝鮮)國的王子,俗名叫金喬覺。因此,地藏王又稱金地藏王。他二十四歲來中國宣傳佛教,在九華山修成正果。
我們乘坐的旅游大巴奔馳在通往九華山的大道上。過了無溪橋,就進入了九華山景區。這時,無論是在路邊的廣告牌上,還是在急馳的車身上,都可以看到醒目的八個大字――九華勝境,佛佑天下。我們知道,佛教是不分民族,不分國籍的。佛教的基本教義是普渡眾生。進入景區大門後,我們換乘了游覽車沿盤山公路上山。一路上,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寺院,星羅棋布,掩映在綠樹叢中。佛教名山,真真名不虛傳。
我們在插霄峰下的停車場下車,開始步行上山。第一功目標是坐落在插霄峰頂的“百歲宮”。百歲宮是九華山最富盛名的寺院。寺內供奉有“應身菩薩”的真身。應身菩薩是明代一位在九華山修行的高僧,法名叫做無瑕。瞻仰他的真身,是我向往已久的事情。上山的路雖然修有台階,但仍然崎嶇難行。當我們爬上插霄峰頂,來到百歲宮時,已經累得氣喘吁吁了。我們顧不上休息,急匆匆進入了百歲宮的大門。來到供奉“應身菩薩”真身的大殿內。在一座玻璃佛龕裡,就端坐著這位得道高僧。真身歷經幾百年不壞,的確是修成正果了。大殿內肅穆莊嚴,香煙繚繞,有不少善男信女在虔誠地燒香拜佛,一陣陣悠揚的鐘聲隨著飄浮的青煙傳向四面八方,傳向遠處的山巒,傳向寂靜的山林。
九華山還有一處名勝值得一提。那就是華嚴寺旁邊的萬佛塔。萬佛塔是一位福建籍的大亨捐資修建的。塔身雄偉峻拔,直插霄漢。塔身內外全用黃銅包就,塔內供有上萬尊佛像。登上萬佛塔,九華勝景盡入眼底,拂欄臨風,如入仙境,心曠神怡,難以言表。
游覽九華山的人都會說,不到天台,等於沒來。天台峰是九華山的最高峰,那位於天台峰九華山古拜經台旁邊的“大鵬聽經石”更是充滿了神奇色彩。這地方怎能不去呢?於是,我們顧不得疲勞,繼續向天台峰進發。天台峰我們是做索道上去的。索道行進在崇山峻嶺之間,身下是萬丈深淵,索道的掛籃還不時在山風中晃來晃去,那情景直到現在還讓人心跳不已。
到了天台峰,我們果然看到在拜經台後面的石壁上,趴著一塊像老鷹一般的巨石。這就是“大鵬聽經石”。當地的老百姓又叫它“老鷹扒壁”。關於大鵬聽經石,在九華山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呢。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九華山有一只山鷹偶然間吞食了一種長在山岩中的瑞草――石芝後便化成了一只碩大無比的神鳥,這就是大鵬鳥。後來,在九華山又有一條大蟒蛇吞食了另一種奇珍異寶――肉芝後化成一條惡龍。這條惡龍不僅為害山林,還經常出山去禍害百姓。大鵬鳥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氣憤,決心要除掉惡龍,為民除害。大鵬與惡龍拼鬥了九天九夜,終於殺死了惡龍,自己也是遍體鱗傷了。於是,它便來到天台峰旁邊的一塊岩石上休息養傷。養好傷後正碰上地藏王菩薩拜經台講經。它便躲在那塊岩石上聽經。最後,他從佛教中悟出大道,化仙而去。他的身軀便化為巨石,永遠的留在了那塊岩石上,這就是大鵬聽經石了。我們從遠處向那塊岩石望去,還真像一只老鷹在聚精會神的聽人講經呢!我想,這只化仙而去的神鳥,該不就是那只如來佛頭頂上的大鵬鳥吧!
爬上天台峰頂,舉目望去,九華山九十九座山峰神態各異,歷歷在目。這情景才真是詩聖杜甫所說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呢!
4月1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又是一個好天氣,我們離開池州,奔向黃山。
蘇東坡有一名句,叫做“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昨天看到的九華山和今天在奔向黃山途中看到的九華山截然不同。昨天看到的九華山是那樣的秀麗與嫵媚,今天看到的九華山卻是如此的雄偉與挺拔。在快到青陽縣城的時候,九華山那一座座直插雲霄的山峰便呈現在我們跟前了。特別是那幾朵盛開的“白蓮花”,昂然挺立著,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更顯得巍峨壯觀。跳出九華看九華,這才是看到了九華山的全貌。
從青陽縣向南,路越來越難走,風光卻越來越迷人。山越來越蒼翠,水越來越清澈。在一塊塊平整如鏡的水田裡,小型拖拉機在歡快的奔馳著,偶爾還可以看到幾頭水牛在慢悠悠的走動著,人們已經在開始准備插秧了。
下午三點多鐘,在我們面前出現了一大片水面,這就是著名的黃山太平湖,到了這裡,我們就算是進入黃山風景區了。我們沿著湖邊公路邊走邊欣賞著這美妙的湖光山色,頓時感到一陣輕松,完全忘記了疲勞。
晚上,我們住在太平湖畔的一家賓館內,這家賓館的主人是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們在大學讀書時相識,畢業後走南闖北,攢下一筆積蓄,就在這太平湖畔建起了自己的家業。賓館的規模還不算小,一座三層樓房,二三十間客房,在旅游旺季,收入應該比較可觀。女主人也很樸實,勤勞,連供給客人們的飯菜都是自己親自燒制。這對夫婦非常讓人羨慕,他們憑借自己的雙手,在這靈山秀水旁,辛勤勞作,雖非富商大賈,卻也衣食無憂,這還不是神仙過的日子麼?
4月12日 星期四 晴
一大早,女主人便把我們都喊了起來。她為我們聯系了一部車,可以直接送我們到黃山北大門的上山索道旁,趕第一班索道上山。
黃山北大門的上山索道與其他地方的不同,比較大,一次可以坐上百名游客。索道車在峽谷中緩緩上升,兩旁那陡峭的山峰,那生長在峭壁上的蒼松不斷的映入眼簾,這一切都告訴我們,黃山到了。
走出索道站,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處錦延起伏的山巒,像數條巨龍在雲霧中翻騰,氣勢尤為壯觀,這就是九龍峰。這時,上山的人已經開始逐漸多起來了。我們隨著人流,順著路標向一處叫做“東海”的地方走去。我原以為在黃山也有像九寨溝那樣承做“海子”的高山湖泊,誰知帶到了以後才知道,這裡稱作“東海、北海”的地方,其實都是觀看黃山奇觀――雲海的去處。只可惜的是,今天的天氣太好了,連一絲浮雲都沒有,哪裡會有雲海出現呢?
我們簡單的商量了一下,決定向光明頂進發。光明頂是一般游客,特別是老年游客能夠到達的最高點。站在光明頂上向四周望去,方圓一百多公裡的黃山景區盡收眼底。那一座座高聳入雲的山峰,那曾經牽動過多少游客的心的蓮花峰,天都峰,那一片片郁郁蔥蔥的山林,還有那一團團攀登在崎嶇山道間的游客都歷歷在目,光明頂的鐵鎖鏈上,密密麻麻的鎖滿了連心鎖。我早就聽說,那些情深似海的年輕夫妻們,為了表示他們永不分離,白頭偕老的堅定信念,都要新婚後到黃山上來鎖一把連心鎖,並把鑰匙義無反顧的扔下懸崖。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人們堅定不移的崇高愛情,是多麼的富有詩意啊!從光明頂到玉屏樓,是黃山美景的精粹地帶。一路上那數不清的奇松怪石簡直讓人目不暇接。老鼠戲貓,靈蛇出洞,等等等等,都惟妙惟肖,讓人嘆為觀止。特別是不遠處山崖上那一幅“龜兔賽跑”圖,更讓人拍案叫絕。老烏龜在不緊不慢的爬動著,小白兔在懶洋洋的呼呼大睡,神態竟是那樣的活靈活現。還有那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都是那樣的郁郁蔥蔥,生機盎然。人們都說,黃山多奇松怪石,又說,黃山天下奇。不到黃山,人們怎會體會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無比呢?
黃山迎客松,這是個近乎於神聖的地方。到了黃山,不在迎客松前留個影,那會是讓人遺憾終身的。迎客松前擠滿了拍照的人群。大家都自覺的排起長隊,有秩序的一個個輪流拍了照。
“天下名山僧占多”,可是在黃山,卻看不到一處寺院,看不到一處道觀。黃山是中國唯一一座與宗教沒有任何聯系的天下名山。黃山用它那寬闊無比的胸懷,以它那神奇無比的自然風光,傲然挺立在中華大地上,接納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黃山是美麗的,黃山也是偉大的!
4月14日 星期六 晴轉陣雨
從黃山下來後,我們直奔南京。
過了南陵縣城,我們在一座大橋邊休息時候,碰到了一對年輕夫婦,他們騎了一輛摩托車,要到南陵縣著名風景區石林去玩。當他們得知我們從洛陽到達這裡,騎自行車游覽了黃山和九華山時,驚嘆不已。他們還說,他們對自行車旅游也非常感興趣。許多年輕人也很喜歡騎自行車旅游,後面就有不少小伙子騎自行車去石林。他們夫婦是打前站的。這一對夫婦和我們攀談了很久,最後還一定要和我們合影留念。這不僅使我們回想起在安徽霍丘縣境內遇到的一位廣西柳州的老人。他騎了一輛很高級的摩托車,摩托車上噴塗了一行醒目的大字:退休老人摩托天下游。它不僅騎車游遍了大江南北,到過西藏,內蒙,黑龍江,新疆,雲南等邊陲地區,還騎車到過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光摩托車就騎壞了三輛。不過,這種旅游方式,一般人經濟條件是達不到的。
在快到當塗的時候,天氣發生了變化。一陣陣涼風吹來,天氣也慢慢暗了下去。從洛陽出發到今天,基本上都是艷陽高照,雖然不必擔心風雨淋頭,但有時候也難免炎熱難當。現在,忽然烏雲遮住了太陽,天際吹來了涼風,大家不由得精神為之一震,行車速度明顯也加快了。但隨後不久,麻煩就來了,如墨似的烏雲在半空翻滾,緊接著頭頂上電閃雷鳴,狂風夾雜著黃豆般大小的雨珠鋪天蓋地般傾瀉下來。大家急忙翻出雨具,罩好行李,披上雨披,繼續冒雨前進。
當塗是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安史之亂中,李白抱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參加了永王李磷的軍隊。安史之亂後,由於皇子之間爭權奪利,肅宗李亨誣永王造反,李白就此受到牽連,被朝廷流放夜郎。途中遇到大赦,李白順江東下,來到當塗,依附於祖叔當塗令李陽冰。這便留下了那首傳唱千古的偉大詩篇――“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經歷了這一場變故,李白在精神上受到的巨大創傷,更加酗酒如命。在一個風清月白的晚上,李白在當塗采石磯上飲酒賞月,不幸墜江身亡。後來,人們就在當塗為李白修建了衣冠塚,並在采石磯上修建了“太白樓”,來紀念這位“光芒照萬丈”的偉大詩仙。
李白墓和太白樓,這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到了當塗,我多麼想立刻就去參觀啊!但是,在這風雨交加中,我實在是不便向其他隊員提起此事。更何況,天馬上就要黑了,只好明天再說吧!
這一天,我們住當塗市區。
4月15日 星期日 陰轉晴
早晨,天還是陰沉沉的,雨還在淅淅瀝瀝的下著。向旅館老板一打聽,原來我們早已過了李白墓園。我心裡頓時感到一陣懊喪。不過,太白樓就在我們奔向南京去的路上,我們決定繼續向前走,中午前後趕到南京。
誰知道我們又犯了一個錯誤。一塊路標把我們帶到了過路汽車行進的馬鞍山市環城公路上,我們從南郊繞過了馬鞍山,同時也錯過了登太白樓緬懷李白的機會。前年,我去九寨溝的路上,汽車經過江油,就從李白故居的旁邊穿過,沒能去。這一次,明明是可以去李白墓園或者太白樓的,又沒能去。難道說自己真的和李白無緣麼?這時,心裡真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感到遺憾極了。
在環城公路上繼續前進。後來發現,我們竟然是走在馬鞍山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讓人實在不明白的是,高速公路入口處的工作人員為什麼在我們穿過的時候竟然熟視無睹。在高速公路上騎車前進,顯然是違反有關規定的。我們不敢惹麻煩,就在下一個出口處向工作人員解釋後匆匆離開了。
天慢慢放晴了,就在我們快到南京的時候,早已是清空萬裡,烈日當空了。我們原計劃到了南京安排好住處後,先把自行車托運回洛陽,然後在南京痛痛快快玩上幾天,最後乘火車返回洛陽,結束這次的長途旅行。因此,我們在南京一安頓下來,就直奔火車站。誰知在辦理自行車托運手續時遇到了麻煩。站方要我們出示購買自行車的發票或牌照。長途旅行,誰會把發票帶在身上?河南也早就廢止了自行車牌照。站方向我們解釋說,當前全國正在集中進行打擊偷盜自行車的專項鬥爭,我們必須出示有效證明才能辦理托運。沒有辦法,我們只好打電話到洛陽,讓臧會長從老年騎協開具證明寄往南京。這樣也好,我們可以在南京靜下心來,游覽那些舉世矚目的名勝古跡了。
4月16日 星期一 晴
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是長江三角洲僅次於上海的重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知名的國際大都會。南京鐘山龍盤,石城虎踞,奔騰不息的萬裡長江從城北流過,是江南第一勝境。金陵王氣,六朝金粉又給南京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積澱。南京值得認真品味的名勝實在是太多了。
到了南京,首先要去的自然是中山陵了。中山陵背靠紫金山,博愛坊,石階,祭堂登建築渾然一體,氣勢宏偉。中國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就長眠在這裡。1925年春,馮玉祥將軍發動北京政變,將清帝溥儀趕出北京,電邀孫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國事。孫中山先生為了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顧不得身染重病,毅然來到北京。不久,便在北京西山碧雲寺與世長辭。後來遷葬於南京中山陵。中山陵我已經是第二次來到這裡了。但這次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中山陵後花園牆壁上那一幅幅翔實的圖片資料再現了孫中山先生從北京遷葬到這裡的盛況。這一天,來中山陵參觀的人很多,祭堂內莊嚴肅穆,孫中山先生的大理石雕像靜靜的平躺在中央的基座上,下面就是墓室,中山先生就長眠在這裡。人們都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來緬懷這位結束了中國幾千年封建帝制的偉大先驅。
從中山陵向東,經中山紀念堂便來到了靈谷寺。靈谷寺向北依次是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堂和抗日戰爭中陣亡的國民革命軍將士。紀念堂設計堪稱一絕。那麼高大雄偉的建築竟然看不到一根木料,全部由青磚砌就。這就是無梁殿的由來了。紀念塔又稱靈谷塔,俗稱九層塔,是紀念堂的配套建築。塔身高大峻拔,直插雲天。登上靈谷塔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綠色的海洋。南京市區那一片片高大的樓房,那波光粼粼的玄武湖,還有明孝陵,中山陵,中山紀念堂,以及那些掩映在綠樹叢中若隱若現的紫金山天文台都歷歷在目。
離開中山陵,我們直奔夫子廟。夫子廟是南京最具特色,最負盛名的著名旅游區,這裡有江南最大的文廟-夫子廟。供奉著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被後人稱作至聖先師的孔老夫子。有明清兩代江南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明代人稱江南四大才子的唐伯虎,祝子山,文征明,周文賓;清代,力主禁煙的兩廣總督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晚清,力主實業救國並身體力行的為中國的民族工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狀元張賽,以及力主變法圖強的康有為,都在這裡參加過科舉考試。清代康熙年間,江南最大的科考弊案也發生在這裡。這裡還有十裡秦淮,描述侯朝宗於李香君凄婉悲愴愛情故事的“桃花扇”傳奇的故事也是發生在這裡。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她見證了南京幾千年的風雲變化。太平盛世,這裡日日歡舞,夜夜旌歌,一片歌舞升平;戰亂年代,這裡有腥風血雨,慘不忍睹。1991年,2001年,我曾先後兩次來到秦淮河。那時,秦淮河污染嚴重,河床裡流動的是烏黑的河水,水中還冒著氣泡,散發出一陣陣刺鼻的惡臭。很難想像,這就是曾經聚集過“秦淮八艷”的秦淮河!那時,我站在河岸上感慨萬千,還寫過一首小詩,記得中間有一句是“秦淮碧流定有期”,企盼著有朝一日秦淮河會重現昔日那碧水奔流,畫舫穿梭的繁華景像。令人可喜的是,這一願望今天真的實現了。如今的秦淮河比昔日更加美麗,更加繁榮。河中清水淙淙,游艇畫舫往來如梭,歡聲笑語飄蕩在河面上。秦淮河的往昔和今日是大不相同的。往昔,秦淮河兩岸,到處林立著閣樓妓館。達官貴人,富商大賈們在這裡過著紙醉金迷,醉生夢死,荒淫無恥的腐朽生活。正如唐代詩人杜牧在“泊秦淮”一詩中所描述的那樣“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而今在秦淮河商蕩槳嬉戲的卻是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普通游客。人民當家作主的真正含義在這裡充分體現了。人們說,到了晚上,這裡的景致會更加迷人。天上皓月當空,河面上華燈齊放,紅男綠女,摩肩擦背,熱鬧非凡。那才真正的是“此景只應天上有”呢!
秦淮河南岸,就是著名的“烏衣巷”了,提起烏衣巷,人們自然想起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烏衣巷”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毛澤東書寫的劉禹錫的這首詩就篆刻在烏衣巷口一塊大理石石壁上。王謝指的是謝安,謝玄家族。他們都先後居住在烏衣巷。我們知道,王羲之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大書法家,被人們尊稱為“書聖”,一幅蘭亭集序,被人們傳頌了近兩千年。而謝安則由於淝水一戰,不僅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而且還為東晉王朝保住了半壁河山。他們都是偉大的歷史人物。為了紀念他們,南京市政府還在烏衣巷舊址上修建了“王謝故居紀念館”,供人們來憑吊和緬懷這些先賢們。
夫子廟的南京特色小吃也是非常有名的。我們特意在夫子廟的一個著名餐館內,品嘗了南京灌湯包和雞血粉絲湯,果然風味獨特,與眾不同。
4月18日 星期三 晴
洛陽老年騎協的證明終於寄來了。我們騎車到南京火車站,很快辦理了自行車托運手續,買了返回洛陽的火車票。火車票是下午四點鐘的,還有時間,我們又直奔“莫愁湖”。
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武帝在“河中之水歌”寫道:“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是洛陽人,這是千真萬確的。西晉末年,八王之亂,以及後來的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南侵,包括洛陽在內的中原地區經歷了長期戰亂,大批居民南遷,莫愁也來到了南京。在如今的莫愁湖畔居住下來。在後來的日子裡,莫愁辛勤勞作,相夫教子,用她的美貌與賢惠譜寫了一曲流傳千古的贊歌。現在,在莫愁湖畔還修有“莫愁故居”。在故居荷花池旁,有一尊莫愁女的塑像。她那輕盈的體態,那嬌嫩的面容,完全是一位中國古典美女的靚麗形像。
在莫愁湖畔,還有一處名勝――觀棋樓。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在統一中國,定都南京後,把莫愁湖賜給了大明第一功臣徐達。有一次,朱元璋到徐達府上造訪,和徐達在觀棋樓上對弈。由於天太晚了,朱元璋就留了下來,君臣同榻而眠。第二天早晨醒來,徐達竟發現自己把一條腿伸在了朱元璋的肚皮上,頓時嚇得面如土色,趕緊向朱元璋請罪。朱元璋毫不在乎,一笑了之。朱元璋生性多疑,當了皇帝後,曾殺戮了無數功臣,單單對徐達深信不疑,君臣相得,這也許就是因為徐達謹慎小心,不居功自傲的原因吧!
莫愁湖畔,那一株高大的繡球花樹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像。那一團團碩大的雪白繡球花就像是用白絨毛線織就的一樣,非常美麗。這種花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感到新奇無比。
火車就要開動了,我坐在車窗前,回憶著這一次騎自行車旅游的日日夜夜。心裡面激動不已。這樣的活動太有意義了。歷時18天,驅車近三千華裡,不僅鍛煉了體魄,磨練了意志,陶冶了情操,還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有在南京的這些日子裡,又看了這麼多名勝,真可以說是不虛此行。但也有遺憾,那就是沒有能夠登上“閱江樓”。閱江樓是朱元璋初創大明王朝時,計劃修建的一座宏偉建築。當時,不少人認為,這時一件千古盛事,甚至連歌頌這一盛事的贊文“閱江樓記”都寫好了。後來,由於大明王朝初期,財政還比較困難,朱元璋又是一位出了名的節儉皇帝,便把這件事情擱置不提了。如今,政通人和,國富民強,南京市人們政府在當年朱元璋計劃建樓的地方,修建了巍峨壯觀的“閱江樓”。閱江樓修建在南京西北角“儀風門”附近的一座小山上,東邊是南京長江大橋,西邊是中山碼頭,山腳下就是波濤洶湧的萬裡長江。從此,江南三大名樓又添一座。江南三大名樓也該改稱為四大名樓了。我暗暗下定決心,下次到南京,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閱江樓。
火車慢慢的開動了,我望著窗外漸漸遠去的南京城,心裡一陣激動,隨口吟出一首小詩來。
自行車騎游過南京
驅車三千裡,難忘金陵游。鐘山祭英魂,秦淮蕩碧流。無暇覓香君,有幸訪莫愁。回首一憾事,未上閱江樓。

(安慶長江大橋橋頭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