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游走於江西婺源鄉間,第一站去彩虹橋。從資料看,彩虹橋有許多中國之最,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廊橋,建於南宋(1137年);規模最大,全長一百四十米;保存最完整,設計最科學的一座廊橋,被眾多媒體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彩虹橋位於縣城西北方向的清華鎮,距縣城紫陽鎮20多公裡。行駛在婺源的鄉間,宛如走在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中,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掩映之下,不時露出“白牆黛瓦馬頭牆”的典型徽派建築風格的村落。寧靜的村莊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如此和諧地融為一體,人工和自然共同描繪著一幅幅神奇的田園畫卷。眼前的風景,令所有的文字遜色,只有親眼見到這些,才會明白婺源為什麼被稱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剛停下車,一個雙臂都斷了的小男孩跑了過來,提醒我們要關好車門和車窗,不要把貴重物品留在車裡。我們本能地起了戒備心理,以為他此後會要兜售什麼商品或拉我們去他家的飯店吃飯,但他只是說了一句“如果水不夠,隨便去哪家灌點水都可以。”然後就跑開了。原來他純粹是一個熱心提醒游客的小男孩,並沒有任何其他意思,那一瞬,我不禁為自己剛才的念頭而慚愧。經常出去旅游,見得最多的就是商業化的過度開發,使我們不自覺地把所有的人都當成了兜售的商人,而慢慢忘卻了人與生俱來的質樸本性。
走過近年來興建的檢票大廳,步入青石板鋪路的小徑,小徑兩側種植著芭蕉樹,綠影森森,暑氣頓時消了不少。兒子的同學小吳突然喊道“快看,這石頭上有字。”我們仔細一看,鋪路的青石板竟然有很多是清朝和民國的墓碑,有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年間和民國各年的,數量還不少呢。迎面走來一個導游,我們便問她為什麼用墓碑來鋪路,她不以為然地說“當時開山修路的時候,那些墳墓都炸掉了,剩下這些墓碑沒什麼用,就拿來修路了。”用古代的墓碑來鋪路,未免太暴殄天物了吧,或者說,這裡的古代遺留物太豐富了,以至於大家都不覺得這些東西是珍貴的文物,真是“物以稀為貴”。我們想,這樣的墓碑,如果拿到大城市裡去,會顯得多麼的珍貴難得,在婺源,它們不過是無人注意的鋪路石。走在這條昂貴的小路上,我們一個個都小心翼翼起來,唯恐踩到有字的墓碑上。但,僅有我們幾個人小心是沒有用的,大量的游人仍是毫不在意地在墓碑上行走著,很多墓碑上的字已經模糊不清了。我們幾個都很心疼,恨不能將那些古老的墓碑挖出來,換上真正的可以隨意踩踏的青石板。
走過小徑,往右轉,一座長長的木質廊橋出現在我們眼前,橋頭“長虹橋”三字碩大清晰。彩虹橋修建於南宋,距今已有將近九百年的歷史,全長一百四十米,由六亭,五廊構成長廊式人行橋。橋墩用堅實的青石修築,狀如船型,迎著水的一頭是尖的,稱為“燕嘴”,我們這些外行一看也知道是為了分流洪水,減輕汛期大水對橋的衝擊力;另一頭是結實的方型,一看就有利於增加橋的承受力。橋墩上長滿了青苔和芳草,芳草萋萋,似乎在訴說著幾百年見證的水流的歷史。橋墩上是杉木鋪成的橋板,每個橋墩上建有杉木的亭,墩之間的部分也是木質建造的廊,所以稱為廊橋,又稱廊亭橋。這些廊亭,可供行人擋風遮雨,沿著廊亭的兩側,都有靠欄可以坐下來休息。一般的廊橋,都修建在村落裡,沒有村莊的河流上,往往只有光禿禿的橋而不會修建廊亭。據說這裡曾經是古驛道的必經之地,行人眾多,建橋者修建廊橋是為了便於過往行人休息吧?那時沒有人提出“以人為本”的名詞,卻會將其運用在實踐中。
中央的那座廊亭建有神龕和供游人休息的石凳,亭子裡的神龕安放了三位先人的雕像。中間的一位是治水的大禹,當地人把禹王看成是鎮水的神仙。右邊為募化僧人胡濟祥,他雲游化緣,用三年多的時間籌集到修建此橋的資金;左邊為創始理首胡永班,他是負責設計、建造橋的水利、橋梁專家,歷時四年完成此橋的修建。柱子上有兩副對聯,一副是顯示橋名來歷的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另一副是“一心為公三次過門不入,萬代猶頌九年治水豐功。”
如果只看彩虹橋本身,雖然有眾多中國之最,但還不能被稱為最美的廊橋。彩虹橋之美,更美在周圍的山水。到達彩虹橋景區,首先吸引我們眼球的,是橋周圍那田園牧歌般的迷人風光:天空湛藍無垠,如同沒有任何雜質的水晶;一朵朵無暇的白雲悠悠地飄蕩著,自在而舒展。雲卷雲舒,秀美如畫,使我們這些很少看到如此純粹藍天白雲的都市人,不由自主地驚呼起來。橋的兩邊,青山如黛,碧水澄澈,茂密的蘆葦旁若無人的生長著,水中倒映著青山、白雲、遠處的村莊,使人覺得似乎步入了神話世界。波翻波湧,飄搖如詩。在這樣的山水裡,我的心寧靜澄澈,那俗世的煩惱不再能夠影響我,在這裡,我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我們在湖邊流連忘返,許久才上橋去欣賞廊橋本身。後來看旅游資料才知道,清代,徽派篆刻流派的創始人何震請老師文彭來自己的家鄉游覽,泛舟於此,文彭見這裡風光秀美,欣然在臨水石壁上題刻“小西湖”三字。其實將此湖比做小西湖,未必就是對湖的褒獎。在我看來,西湖的秀美在於“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萬種風情,這裡的寧靜、清幽和山水田園風光,卻是西湖所不具備的。稱它小西湖,不如稱它為彩虹湖,如徐志摩詩中所寫“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據說很多人看過美國的《廊橋遺夢》之後,會跑到這裡來尋找遺失的愛情之夢。彩虹橋是不會有廊橋遺夢的遺憾的,它如此悠久,又如此美麗,它自己就是一個夢,多少人希翼和尋覓的田園之夢,在繁華的都市裡難得一見的安寧、靜謐的夢境。在這裡,遺留的不會是夢,而是我們依依不舍的心。
2007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