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那時巴黎玫瑰香

作者: forgetit

導讀小時候,我喜歡看日本漫畫,台灣的也看過一些,比如游素蘭。印像深刻的日本漫畫中有一套叫作《凡爾賽的玫瑰》,說的是路易十六和皇後瑪麗·安東尼特的故事。少年時期的路易十六和少女時期的安東尼特,猶如所有懵懂的孩子一樣,徜徉在皇宮裡,愈長大愈經歷人生的痛苦,直至在奢華與茫然中走上了斷頭台。我在凡爾賽宮裡見到路易十六的畫像,與聲名顯赫的路易十四 ...

小時候,我喜歡看日本漫畫,台灣的也看過一些,比如游素蘭。印像深刻的日本漫畫中有一套叫作《凡爾賽的玫瑰》,說的是路易十六和皇後瑪麗·安東尼特的故事。少年時期的路易十六和少女時期的安東尼特,猶如所有懵懂的孩子一樣,徜徉在皇宮裡,愈長大愈經歷人生的痛苦,直至在奢華與茫然中走上了斷頭台。我在凡爾賽宮裡見到路易十六的畫像,與聲名顯赫的路易十四相比,他顯得蒼白無力的樣子,沒有氣勢也沒有傲慢的姿態。而安東尼特是個美麗並且散發著光彩的年輕女人,脖子上掛著華貴的項鏈。 因為懶得查找從前看過的書,所以我不太記得大仲馬還是小仲馬寫的《皇後的項鏈》說的是不是安東尼特的故事。對於這樣一個年輕時候就因為政治鬥爭、歷史誘因、主觀愚蠢、命運注定而死於非命的女人,我一直沒有太多的厭惡之感,雖然在許多史書中她都是被嘲笑譏諷和唾罵的對像。當時隨著路易十六夫婦一起關在監牢裡的還有他們的孩子,其中最小的兒子因為年紀幼小,常常在夜裡啼哭,看守們因為厭煩這樣的啼哭聲,所以每天都給這個弱小的孩子灌喂酒精,後來沒過多久,這個孩子就在牢房裡病死了。所以從古之今,從東方到西方,到處可見歷史的悲劇,這些悲劇的惡果被附加在本不應承擔悲劇的人們的身上,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歷史才變得浩淼深邃起來了. 在巴黎隨處可見歷史的遺跡,凡爾賽宮的壁畫讓人嘆為觀止,每一幅畫的內容都是有長遠的故事可以追溯。說到這兒,我又想起以前學蘇珊·桑塔格的《反闡釋》的時候,教授問我們,我們評論一副畫,究竟是評論它的技巧與法則,還是評論畫的內容本身的涵義呢?哪個比較重要呢?關於這個問題,我至今還沒有想明白。 一天,我們坐著大游船從塞納河上駛過,沿岸的河堤上有三三兩兩的情侶和大人與小孩,每次我們的船從橋洞下滑過,都會有人趴在橋杆上衝著我們微笑著拼命地揮手。不知道是巴黎的浪漫感染了游客,還是游客的情懷構造了巴黎的浪漫。另一天,我在盧浮宮的時候,除了在沿路循著蒙娜麗莎的標記前行外,還在尋找著那條長廊。有人看過《the dreamer》嗎?就是那三個年輕的孩子手牽著手奔跑過的長廊。還有一天,離開團隊,獨自打車到了巴爾扎克故居,他的房子在路邊的低地裡,圍牆上用法語寫著我看不懂的話。 巴黎天空晴朗,在告別巴黎後,我每日都在懷念它,所以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美國人說“我的祖國在美國,但我的故鄉在巴黎”了。巴黎是一朵單純、美麗、風情又熱烈的玫瑰,它會以任何一個你喜歡的方式來迎接你的到來。在歷史的沉澱中,她愈加散發出自己灼灼的光華。



(清晨河上的橋)



(建築之美)



(巴黎秋天)



(凡爾塞宮的窗)



(巴黎聖母院)


精選遊記: 巴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