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休息,一家三口決定去龍勝看梯田。十月二日早上出發,在車站巧遇一多年未見的好友與他的GF,全副背包客的武裝,一問之下目的地居然與我們相同,於是結伴同行。他們的原計劃是從龍勝縣泗水鄉徒步幾十公裡到和平鄉的龍脊梯田,並作好了途中露營的准備,但是碰上我們婦孺之輩,再加上出發之時已晚,只得臨時改變計劃。到桂林竟然買不到去龍勝的車票,只好在車站門口等出站的汽車,好不容易擠上一輛中巴車,兩個小時後到達龍勝縣城。正好有前往大寨金坑梯田的班車,連忙上車等待去大寨。龍勝龍脊梯田景區由平安壯族梯田和金坑瑤族梯田兩處組成,平安梯田開發較早,名聲在外,而大寨金坑梯田近年才開山修路招徠游客,但是其相對平安梯田規模更大更顯壯觀,我們此行首選目的便是金坑梯田。車在彎曲狹窄的盤山公路前行,隨處可見道路塌方的痕跡,一邊是高聳入雲的山峰,一邊是深不可測的懸崖,其境勝絕亦險絕。在景區售票處,有工作人員上車售票,每人五十元,可在平安和金坑兩處景區逗留48小時。過了售票處不遠,就到了二龍橋,在此上山是平安景區,繼續前行是金坑景區。往金坑的道路是簡易的砂土路,塵土飛揚、崎嶇不平。35公裡的道路行了約一個小時,終於到達大寨。一到大寨風雨橋下,就可見層層疊疊的梯田從山腳直至山頂,心中已頓生景慕之情,仰視梯田,禁不住輕嘆一聲,這些始建於元朝的人類造化傑作已經與千年山川融為一體,看一眼便足以震撼心靈。早在龍勝縣城時就有一位大寨瑤族婦女邀我們到她家住宿,她一路隨車進來,並領我們到了她的家,招牌上書“千層天梯旅館”。這裡的旅館都是這樣的農家木樓,簡樸而干淨,跟她講好價錢,每間房四十元,便在此住下。吃過簡單的晚餐,天色漸暗。山寨因為來了太多的游客而顯得喧鬧,然而這些喧鬧很快就隱沒在大自然的天籟之中,秋蟲低吟,夜鳥時鳴,遠山如黛,月色如水,很快就洗去旅途疲勞,沉沉入睡。第二天凌晨五點半鐘我們就起床,在木樓上每一點走動的聲音都特別響亮,結果是全旅館的客人都醒了。忙碌一陣,大家退房上山去看日出。在金坑梯田的二號觀景點“千層天梯”聚集了很多觀看日出的游客,許多攝影愛好者早架好長槍大炮等待捕捉最美好時刻。天空沒有雲,東山上已是一片金黃,太陽仿佛是“騰”的一下跳了出來,還沒等人反應過來,金輝已經灑遍大地,原來還有些綠色的稻子像是瞬間全部熟透,在陽光與薄霧中展現豐收的盎然生氣。我們開始靜下心來欣賞梯田。梯田的美就在於這一層層嫵媚的線條,如大海湧起的陣陣波浪,又如少女身上的百褶裙,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在朝陽的光與影中,更覺得凹凸交替,顯現出綺麗奪目的壯美景像。難怪那麼多的攝影者在此沉迷,盡情揮發靈感,留下許多動人心魄的傑作。可惜我的相機不好,而我的攝影技術只停留在自動擋的水平上,拍出來的片子不能將這梯田的靈魂喚醒。隨後我們在梯田間的石板路上步行,前往金坑梯田的一號觀景點“西山韶樂”。在蜿蜒的小道上行走,望著連綿不絕的梯田,忽然想起李白的詩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李太白夢中的瑰麗景像仿佛就在眼前,只是這裡更多了一些閑適的田園風情。一號觀景點有一座在網上比較出名的“全景樓”,在這裡可以俯瞰大寨金坑梯田的全景,然而我們到這裡卻主要是為了填飽肚子,在經過兩個小時的山行後,補充能量是十分重要的,接下來我們還計劃以此作為出發點,步行去龍勝梯田的另一個景區-平安壯寨梯田,這一段據本地瑤民說,“有四十裡路。”開始跋山涉水。從大寨到平安一路多是山間石板路,時有清泉石上流,時見綠樹村邊合,慢慢行來,山光悅目,倒也怡然。只是我們這幾個人,有背負沉重行囊的,有拖家帶口的,起初行得起勁,到後來,休息的次數越來越多,休息的時間越來越久。中途經過一個叫中祿(中六)的寨子,這裡因為在旅游上分不到多少羹,民風顯得比大寨淳樸得多。在一個村民家,我們本打算吃一頓簡單的農家飯,但是他那原始的柴火灶要做出一頓午餐來恐怕得一兩個小時,無奈放棄了這個念頭繼續上路。經過五個多小時的行走,終於到達了平安壯寨,見識過了大寨梯田的雄壯,加上又累又餓,這裡已經勾不起我們的興致了,更多的坐在觀景台上放松麻痹的雙腳。休息了很久,精疲力盡的我們一步步地捱下山來,乘車返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