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成都(一)

作者: flowersound

導讀感知成都在成都半月,一直未去過市中心,這是其一。 其二,朋友和城市是聯在一起的。如果這座城市有你的朋友,你會沒來由地和陌生的城市親近,對朋友的情懷也成了對城市的情懷。成都於我卻無親無故。 所以,只有感知。不過,感覺沒有牽引,卻多了平實。管中窺豹,我看見美麗的花斑。 天府之國 這是一個充滿生活趣味的城市,這裡的人們自覺不自覺的尋找著快樂 ...

感知成都在成都半月,一直未去過市中心,這是其一。

其二,朋友和城市是聯在一起的。如果這座城市有你的朋友,你會沒來由地和陌生的城市親近,對朋友的情懷也成了對城市的情懷。成都於我卻無親無故。

所以,只有感知。不過,感覺沒有牽引,卻多了平實。管中窺豹,我看見美麗的花斑。

天府之國

這是一個充滿生活趣味的城市,這裡的人們自覺不自覺的尋找著快樂。這裡多的是茶館、棋牌社、咖啡屋,這吧那吧,而且都貼近市民的薪水。這裡難得沐浴到陽光,十多天裡,太陽只露過兩次臉,還半遮半掩。不過,這似乎並不影響當地人爽朗樂觀的性格。這裡的姑娘沒有醜的,她們吃麻辣燙,喝點酒,但個個皮膚白皙,纖巧秀麗,我見猶憐。這裡長裙不多見,即使氣溫從17度降到7度,大街上飛揚的仍是超短裙,使你心也不覺年輕。這裡自行車非常多,上下班高峰,汽車和行人都在自行車的洪流中七拐八拐地穿行,莫名地想到一首歌子——《一天到晚游泳的魚》。這裡花草四季常新,街頭巷尾,淳樸花農,映襯點綴。賓館飯店,庭院陽台,滿是盆載的綠色植物。就連餐桌上、盥洗室,也少不了一瓶一枝。這裡有一條小街,在那裡我險些迷失。街邊的店鋪多是藏民開的,凌亂而有序地陳列著藏刀、藏袍、小法輪、犛牛角以及一些小飾物。心思細密,手藝精巧。令我流連的是他們對時光的打磨,對生活的精心雕琢。這裡周邊有幾條河,名字非常好聽——青衣江、秀江,竟是玉樹臨風,白雲出岫的意境。這裡……

花間一壺酒,文化街上行,美女過無數,麻辣燙風流——這裡是天府之國。

鮮花水果

下榻的賓館離武侯祠不遠,要工作的地方離賓館也不遠,每天吃完早點便一路溜達著過去。穿過俯南河上的彩虹橋(其實俯河、南河是兩條河,後來才知道),沿街多有推了自行車的花農,車筐裡插了一束束的菊花、玫瑰、康乃馨、毛丹……。還有一種我從未見過的紫金香,貌似郁金香,花呈紫色,香味濃郁,煞是迷人。精細些的花農,車後座上搭下兩個竹筐,裝了藤編的骨白色花籃,綠的花泥,漂亮的花紙和相襯的葉片,枝枝簇簇,無根也鮮亮。客人選好花,便迅速插枝布葉,排香列艷,頃刻便完成了。昂貴、嬌嫩的熱帶進口花卉是沒有的,伺候不起,銷路也不好。臨行前與一個花農約好,次日一早便去選一籃花帶走。他咧嘴笑,我也咧嘴笑。

賣水果蔬菜的多挑了兩個扁扁的竹籮,綠的,白的,紅的蔬菜洗摘干淨,碼放整齊。橙子、橘子、柚子羅列有序,清清爽爽,看了就很舒服。再聽著悅耳的四川話(川語尾音卷舌,類似強化的“兒化音”,經女性柔軟的舌頭過濾後,吐出的是婉轉。聽得呆了。),於是每天在攤邊逗留就成了一大樂事,甚至學會了一句四川話“少點兒嘛”。最樂的,自然是同事,每日少不了水果的衝擊。

茶酒人生

未去之前,就聽說成都很多茶館。還聽同事眉飛色舞地描述大學時幾個人泡茶館的快樂——邊喝茶邊嗑瓜子邊曬太陽邊讀書,間或聊天。很是向往,便想實地感受一下。賓館裡倒是有茶社,不過晚6:00後開業,並且和棋牌社連在一起,杠摸吃碰聲不斷,很是嘈雜。鴻雁路上茶社也是有的,可惜老沒時間光顧,遺憾。

通過接觸,發現當地人喝茶也不是很講究。賓館裡備的是茉莉花茶,有北方特色。飯店裡上的是八寶茶,看茶人一手背後,提了身小嘴長的銅壺遠距離一傾,不偏不倚,紅棗枸杞便浮了上來。而辦公室裡無論自飲還是待客,一般為苦丁茶和老鷹茶。老鷹茶,茶葉微紅微綠,讓人想到秋天的山野,嘗來更多青草和煙葉味(是不是很奇怪),懷疑它屬於紅茶。苦丁茶,葉片很平常,茶水呈黃褐色,看似濃釅,其實味很淡,淡淡的清苦,比不過蓮芯。就如吃這裡的青菜,也是清淡的苦味,不比苦瓜,卻更爽口。飲苦丁茶,心下快樂。大概泡茶館,也要的是那閑散的感覺,找樂子的心情。

當地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喝酒,而且是白酒。普遍的解釋是,當地霧氣重,潮濕,飲酒不僅驅寒,而且可以預防關節病痛。這只是一個方面,我以為,他們飲酒,是一種沿襲的文化。他們的祖先即使在艱苦的環境中仍不忘留出空白,品味生活。飲酒,在群聚時是一種交流的方式和背景。古人的投觳游戲,也是要有酒助興的。獨飲,對飲,則是一種回味或自醒或宣泄的過程,需要與自己與對方交換的東西是無須言語的,酒是媒介和載體,也是要傳達的信息。他們愛這塊土地,愛自己的生活,所以愛酒。

川人愛酒,也產酒。川人好客,喜以川酒待客,劍南春、瀘州老窖、全興……。他們說,這些酒都是曲酒,糧食做的,只有25度,不會醉人。我也見識了一位奇女子,可謂酒中仙了。她飲的是白酒,用的是啤酒杯,一仰頭半杯下去,面不改色。席間勸酒布菜,熱情豪爽。私下裡問她,才知姓倪,彝族人,白酒底量是兩斤。她笑曰,以前做業務,不醉不歸。老公也忙,兩人經常爛醉回家,一個睡地上,一個睡沙發,床是多日不用的。嘆!敬她隨意。我對白酒不精,那火辣辣的 感覺從舌尖到喉嚨到胃囊,紅雲便從兩腮升至雙耳。真的沒錯,52上下左右對調,都是25,絕對。

看來我比較適合這裡。先吃麻辣燙至上火,再飲老窖酒以解憂,後品苦丁茶到忘懷,什麼感覺也不錯過。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