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今天乘23路巴士去了另一個海濱城市Worthing, 從Crawley到Worthing大約1個半小時, 來回車費5鎊. Worthing比Crawley大, 和Seaford不同. 可能是今天風比較大的原因, 這裡的海水沒有Seaford那麼清澈, 海灘也沒有那麼整齊. 風景沒有Seaford那麼好. 從海邊伸入海中的碼頭邊可以看到這個小城的簡介, Worthing以海濱捕魚出名, 當初近海農民為貼補家用, 農閑時到海邊捕魚, 後來因為某位英國公主來到這裡的海邊出過一次海, 就有某些風雅之士隨之而來, 也雇著漁民的船只出海玩耍, 慢慢的這裡也開始盛行海濱度假. 但打魚的傳統一直保留至今, 沿海邊散步可以看到很多漁民買鮮魚的攤點. 真的是剛起網的鮮魚, 我就看到一條船一早就在收網(估計是頭天撒下的), 中午11點小船靠岸, 直接用岸邊的小卷揚機拖上海灘(小船底下墊木板使得容易拖動), 船上有2桶我不認識的海魚, 顧客也就三三兩兩的聚攏過來, 指著哪條魚就現剖現稱. 英國漁夫和印像中的西方漁夫一個樣, 胡子拉喳的, 紅紅的臉龐, 也沒有怎麼修飾, 看來英國的漁夫也不是很容易的. 中國人對於吃絕對是行家, 來買魚的也是中國人居多(至少也是亞洲面孔), 呵呵.逛街, Shopping. 這裡Downtown比較大, 居然發現有人在宣傳租加長Hammer的, 我也好奇的伸頭進去看了看. 還組織了一只清涼女郎宣傳隊伍, 在這麼個風疾天寒的日子裡, 居然是穿的不能再少的在散發傳單, 估計還站了不少時間, 不少路人都感慨她們是否Frozen, 有些人雖然長的寒磣點, 但好歹精神不錯啊, 不知道掙多少錢? 23路每兩小時一趟, 中午吃飯錯過了一班, 只有等下午4點多的. 又無聊的逛了一圈, 天漸漸的黑了, 在巴士車站邊發現了上午和我一塊乘車從Crawley過來的一個老太太, 當時找我兌過零錢, 過去一路聊天到Crawley. 她是德國印度混血(難怪我說她不像德國人那麼高大), 和我們住一個區(Northgate), 聊到了她曾經在六十年代一家4口開車從巴基斯坦回到英國, 可能是當時印像十分深刻吧, 她還能回憶起來經過的每一個國家; 還聊了東西方不同的養老觀念; 當她知道我在這兒周末無聊的時候, 就建議我去教堂, 教堂可以隨便進, 覺得不合適了, 也可以隨便出來, 換一家再進去; 告訴我我們公寓邊的教堂明天10:30開始Services(還不知道准確什麼意思), 建議我去看看; 還可以參加他們的午餐, 但要付錢, 只是原料的錢, 他們自己做, 但因為時間及場地限制, 不會做的很復雜, 但那裡的人都很友好. 嗯, 我想明天就去看看"眾兄弟姐妹"們. 她明天不去, 下周去, 下周是9:30開始Services.周日上午10點半去了公寓邊的教堂, 很多人已經坐在裡面了. 今天是英國的Remembrance Sunday, 以紀念英國在各次戰爭中的犧牲者, 整個英國都在紀念, 倫敦的WhiteHall也在上午11點左右舉行相關的儀式, 女皇和首相等都到了. 教堂裡是一個女牧師在主持, 利用筆記本和投影儀在布道, 也在11點前數分鐘切換至BBC現場直播倫敦紀念儀式. 在11點, 大本鐘敲響, 教堂也展開了2分鐘的靜默. 然後是唱聖歌, 還有小樂隊現場伴奏, 應該是信徒們自己組織的. 之間還穿插有詩歌朗誦, 和小孩的問答等等. 11點半結束.這個教堂看起來比較新, 設施也比較現代化. 來的人以中老年居多, 也有一些年輕人, 還有帶嬰兒來的家庭. 大家都比較嚴肅的坐著, 聽著牧師的布道. 唱聖歌的時候大家也都跟著唱, 感到宗教的神奇, 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些人聚集在這裡? 中間還讓大家募捐過, 教徒中幾個人拿個口袋伸到每個人面前, 我捐了1.1鎊, 好像大家都捐. 能夠跟的上牧師的布道, 好像也大都在講解聖經中的某些章節, 因為多基督教不了解, 雖能聽清楚, 但沒法理解. 以後有空, 再來看看.下午是Shopping時間, 在Crawley DownTown發現有人在吹竽, 是<哭砂>, 過去看看, 是個中國人, 中年? 找了找口袋裡的硬幣, 湊了0.7鎊, 丟在了他的琴盒裡. 可能是在英國的小鎮上比較難聽到中國的旋律等, 有不少英國人給他丟錢.

(租捍馬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