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今天,我們離開稻城,離開讓我們留下許多難忘經歷的“四川之行”去我們想往已久的雲南梅裡雪山。因為一天不能抵達,所以,今天須在雲南德欽縣的奔子欄鎮留宿。我們在客棧認識了一位雲南籍的藏族司機,雲R—T0341紅色桑塔納的車主農布師傅,因為王師傅的四川車不便去雲南,我們就顧了農布。農布師傅剛過不惑之年,笑呵呵的有點酣像,一直跑包車,生意挺好,對雲南的路況也很熟悉。客棧的早餐是雞蛋、饅頭和酥油茶。用了早餐,我們便啟程開赴雲南奔子欄。車出稻城不久就是桑堆,路邊,一片烈焰般的紅草地,據說是全國僅存的紅草地。紅草地融於周邊的藏舍、小橋、柏楊樹,還有在逆著晨曦打酥油茶的藏族阿媽。桑堆附近一條河邊有座奔波寺,也稱蚌普寺,可能是漢語諧音的詐傳,人們便習慣稱奔波寺了。寺廟收費10元,寺前一位售票的老喇嘛剎是客氣,把我們買票當作是施舍。進了喇嘛廟,隊長和Z、X便和喇嘛探究佛學,我則穿梭於殿堂尋找鏡頭去了。天色灰暗,我正在為沒有光影郁悶時,天上的烏雲漸漸散去,剎那,藍天白雲盡顯光彩。善人天助。殿堂前有兩個喇嘛手上拿著喇叭站在台階上,我想要喇嘛吹喇叭的畫面,喇嘛配合起來真可謂不厭其煩。突然,不知何處冒出一幫老外湊來看熱鬧了,我道謝了吹喇叭的喇嘛便拂手而去。我們離開奔普寺,離開了這座建於九百多年前的,旁山而築的白教寺廟便繼續向西南方向前進。前方到站——甘孜藏族自治州鄉城縣。 鄉城,藏語是“佛珠”的意思,是一座只有2.5萬人口的小縣。到達鄉城縣,已過午時,我們便在城裡用餐。犛牛肉燉蘿蔔的味美和價廉都讓我們難忘。餐館隔壁的大姆山酒店門前有一對藏族新人結婚。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像大領導似的一股正經的端坐在主席台上,席間有親朋好友在歌舞,那原味的藏歌我們難得所聞。過鄉城下一個便是得榮縣了。得榮縣,從地圖上看,左右被雲南夾住,得榮,就像一個銳利的楔子楔在雲南版圖裡似的。鄉城至得榮的道路大多在大山裡,途中常有上學的小藏民很禮貌的向我們招手敬禮。山崗上藏寨的殘骸在落日裡顯得格外的滄桑神秘。天漸漸的暗了下來,我們的桑塔納行在深深的山谷裡,一輪青輝照耀山崗。Y兒隊長手機響起,是和拉姆一起走墨脫的朋友打來的,朋友告訴Y兒隊長一個沉痛的消息:拉姆失足瀾滄江,當地藏民和駐軍幾天搜尋,可是……。五天後,藏民請來喇嘛在失事地為拉姆超度亡靈……。晴天霹靂!Y兒翻開前幾天拉姆發來的短信:“去措普溝吧,那裡有你需要的寧靜”頓時淚流滿面。小X依著Y兒輕聲安慰。農布一聲長嘆。許久,我轉過身去告訴Y兒:“逝者已逝,生者保重。我們都記住拉姆,一位熱愛生活,熱愛旅游,熱愛西藏的勇士。”我們在理塘的時候白瑪就知道拉姆遇難的事了,白瑪編了謊言,向我們隱瞞了事情的真相:“拉姆失足瀾滄江,只是感冒住了幾天院就好了”。理塘分別時,白瑪欲語還休,強忍著這悲慘的消息為的是不讓我們旅途心裡有陰影。月照山崗,江河無語。桑塔納揚起陣陣塵土沿金沙江繼續南行。對岸,燈火闌珊處就是奔子欄。可是,農布師傅告訴我們,雖然隔江相望,但還需前行二十公裡,過賀龍橋右拐再北行二十公裡才能到達奔子欄。奔子欄,金沙江畔的一座小鎮,自古便是茶馬易市的交通要衝。金沙江在這裡將四川和雲南各分東西。這裡的“江魚”很有名,可是,價錢也離譜,每斤120,兩斤江魚240大元!我們瞪大牛眼問老板:“為何把我們當豬殺”,“金沙江洶湧流急,捕魚有生命危險,我們是去四川買來的。”生命危險?上綱上線。經過一番左右,兩斤江魚也只砍下40。今晚入住“江魚”老板的吉聖園酒家,30元的標間,有熱水。Z 和X 就住沿街的還是住靠後的房間沒有達成共識,於是就搞單干各盡所需分開住了,反正房價比“江魚”便宜多了。農布師傅和我同寢,他的“睡像”很好,貓在那裡,無聲無息。小鎮很安靜,今晚我睡的很安然。(未完,待讀十二)(十二)離開奔子欄片刻,至白茫山腳,農布師傅踩住剎車“詭秘”的告訴我們“帶你們去看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好地方”,我們便隨農布師傅走上一懸崖,附首了望:啊,壯哉!壯哉!一條大河呈“C”型環山而過,這就是金沙江上的長江第一灣!金沙江,源於西藏唐古拉山,長江上游的主干流。流經四川在雲南和雅龍江彙合入長江。在我遠去的記憶裡,《金沙江畔》電影裡有個土司的女兒叫卓瑪,紅軍戰士為了保護她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金沙水拍雲崖暖”,金沙江,又讓我拾起許多年少時的記憶碎片……海拔4290米白茫山,也稱白馬山,我們即將翻越。這是一座橫在滇藏公路上,顛峰終年結雪的大山。從山下到山頂,我們好像經過多個季節,山下植被蔑密,多見寬葉植物,山腰有長的很好看的黃花果,山上就都是高寒松了。以前聽人說過滇藏公路崎嶇危險,到了這裡,比想像的好些。可是,在埡口回望我們經過的逶迤山路,猶如金蛇狂舞。行到峻險處,見有白色的哈達掛在路邊顯目處,後來才知道,是在這裡出車禍的死難者親屬掛的,一是為亡親招魂,二是提示後人注意安全。山巔很冷,可犛牛、雪山的畫面卻很壯觀。下了白馬山就到達梅裡雪山所在的德欽縣。在德欽縣入城口,有迎賓台,迎賓台有白塔、經幡,和大片的格桑花,我們大家都很喜歡這裡,在這裡,我們感到這寬闊的迎賓台就像梅裡雪山張開的雙臂在接納我們,歡迎我們。中餐,農布把我們帶進一家完全臧式的臧餐館,館子不大,號曰“調味第一家”。這裡的糌粑、水汽粑粑、犛牛肉、酥油茶足讓我們歡呼雀躍。尤其是我吃不慣的“酥油炒奶渣”卻讓個別同志還想“回來時再吃一次” 這裡距梅裡雪山近在尺尺。午餐後Z 和X采購我們後幾天的干糧去了,X回來時帶著一串紅的耀眼的小果子,是藏族阿婆連賣帶送的。問曰何物,“是五味子”X說“沒想到五味子有這麼好看”。五味子好看,可我也拍了好看的片子呀,一位纏著紅色頭巾的納西族阿媽進入我的鏡頭。阿媽黝黑臉上的皺紋像木刻版畫,看她那久經風霜剛毅的臉龐和緊閉的嘴,在她面前似乎沒有什麼扛不過去的困難。車行不到半小時,到達飛來寺。一座讓人看了就會敬畏的雪山映入我們的眼簾。梅裡雪山,您好!梅裡雪山,海拔6740米。藏地十大神山之首。古香巴王國的屬地。“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當地藏民心中“佛的淨土”主峰卡瓦格博至今無人類涉足。我們入住飛來寺“扎西得吉之家”,藏語是“幸福之家”的意思。客棧不大,小三樓。二樓有平台,平台上有原木制成的桌椅,那原木帶皮,很是休閑,欄杆也是全原木的。房間很整潔,推窗可見梅裡雪山群峰。飛來寺,即是寺名又是地名。寺名,因傳說古印度有釋加牟尼佛像飛來建寺而得名;地名,這裡是看梅裡雪山最好的位置,因有客棧就有地名。離我們的客棧不遠處有座“梅裡往事”。凡來飛來寺,必去“梅裡往事”。就像到杭州無人不去西湖一樣。這裡可供中、西餐,可喝咖啡可品茶,可以在這裡寫游記,在這裡看書,在這裡發呆,在這裡做夢。這裡是讓心靈飛揚的好去處。“梅裡往事”的裝潢設計很隨便又不失典雅,老板原是一位搞廣告企劃的,前些年在雲南顱沽湖辦過一座“摩梭往事”很是紅火。因為去西藏路過,老板很喜歡這裡,便就選了一塊看雪山最好的地段建起了如今的“梅裡往事”。“梅裡往事”前有一排白塔,白塔旁有一座香爐,香爐邊有藏民在敬神山。在獵奇心理的驅使下,便想去了解藏民對神山崇拜的儀式。見藏民手持桑枝,塞進香爐,桑枝燃著,濃煙騰起,面向神山高喊“呦——,拉加咯——”然後撒米撒青稞,禮拜……問藏民方知“呦——,拉佳咯——”大致是“神山永遠不敗”的意思。很遺憾當時沒有問問為什麼要燃桑枝而不用別的樹枝。一對北京戀人請我為他們拍照留念。正在聚焦時,一陣狂風大作,男生以他那偉岸的胸堂逆風護著懷裡的“小鳥”,我即刻壓低機位為他們記下了在狂風裡依偎的一刻。遠處的小Z用鏡頭在我背後搶下了這瞬間畫面。“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未完,待讀十三)

(一片烈焰般的紅草地,據說是全國僅存的)

(我想要喇嘛吹喇叭的畫面,喇嘛配合起來真可謂不厭其煩)

(山崗上藏寨的殘骸在落日裡顯得格外的滄桑神秘。)

(走上一懸崖,附首了望:啊,壯哉!壯哉!一條大河呈“C”型環山而過,這就是金沙江上的長江第一灣!)

(一位纏著紅色頭巾的納西族阿媽進入我的鏡頭。阿媽黝黑臉上的皺紋像木刻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