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Blog裡已經很長時間讓柬埔寨占據了,朋友們都在問為什麼還沒有新作。回想起來柬埔寨的感覺已經淡得像杯白開水,只能在平淡中去回味了。所以今天就算做個了結。 記得半年前看過一篇評論小資的文章,作者認為現在上海的那種小資生活已經落伍,有太多做作的成分。新的方式是找個地方去發呆。 吳哥是個讓人發呆的好去處,無論是熱帶茂密的叢林,還是清晨的巴肯山,或是在Angkor Wat(小吳哥)那個居住著眾神的山腳下。那些是可以讓人安靜下來的地方,發呆簡直是一種享受。 叢林是個神奇的地方,是孕育生命的搖籃,走進她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又帶著些許的興奮和畏懼。在叢林中,實踐著魯迅的那句“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的真諦。其實並沒有真正走進叢林,是因為腳下有路,至少說明走過的人很多。我總是習慣回頭,看看走過的路,生怕迷失了回去的痕跡。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樣的情景。向前走與往回走,無論是路還是人生,無論是誰,都會發現那些不同。但往前走,偶爾會發現吳哥的古跡。對人生來說,也許是新的自己。 清晨的巴肯山,殘破的廟宇,透著一絲荒涼,還有四周的叢林黑壓壓地籠罩在黑暗中。空氣中還有些涼意,在這樣的寂靜中等待日出,一定要選個舒服的位置,讓第一屢陽光灑在自己身上。等待在不同的境遇中,帶給人們不同的心理期待。記得在上中學時去看過一個小劇場的話劇《等待戈多》,當時沒看懂。愛爾蘭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這出荒誕派戲劇50年來一直是世界劇壇最匪夷所思、神秘莫測的劇本。僅僅是兩個人的對話,他們一直在等待一位叫戈多的神秘人士的到來。種種猜測,建立又推翻,一切等待著戈多的驗證。但戈多始終沒有出現,但正是因為他們對意義和方向抱有希望,才獲得了某種形式的尊嚴,這種尊嚴使他們能在無意義的存在中升華。等待也許就是這樣,但當看到太陽把天邊映紅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在微笑。當你審視著光芒的時候,大腦中是一片空白,沒有感覺,身心真正的休息和放松,這也許就是傳說中的發呆吧。 最讓我留戀的地方是小吳哥,她在吳哥遺跡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建築群。我喜歡在那五座神塔下的長廊的盡頭休憩,在最靠外邊的門洞,用最舒服的姿勢享受這神秘建築的呼吸。遙望遠方,是無際的叢林和湛藍的天空,仿佛自己就是能俯視凡間的神。暴露在外面的一切接受著陽光的烘烤,這裡卻能讓心境平靜下來。閉上雙眼,均勻呼吸,不讓任何聲音觸動耳鼓。發呆的大腦不一定是空白一片,這個時候你會來到心中的世外桃源。這一刻,我知道我真正進入了吳哥,回到了那個祥和的時代。 每個人的發呆都會有不一樣的精彩,也才知道人作為高級動物的優越。知道享受的人才能體會這一切,那就找個地方去發呆吧。

(小吳哥)
http://mrnetcat.spaces.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