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游記之二--天游峰

作者: lc1021

導讀武夷山旅游,最佳景色處應為天游峰,五一節天游峰上人山人海,盤山道上絡繹不絕。山並不算高,但險、峻可與黃山天都峰比美,天游峰位於六曲溪北,海拔為408.8米,號稱武夷第一勝景,每當雨後乍晴或晨曦初入之時,登峰巔,望雲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游於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登上天游的一覽亭,武夷山水盡收眼底。著名旅行家徐 ...

武夷山旅游,最佳景色處應為天游峰,五一節天游峰上人山人海,盤山道上絡繹不絕。山並不算高,但險、峻可與黃山天都峰比美,天游峰位於六曲溪北,海拔為408.8米,號稱武夷第一勝景,每當雨後乍晴或晨曦初入之時,登峰巔,望雲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游於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登上天游的一覽亭,武夷山水盡收眼底。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故第一也”。 峰頂有胡麻澗,澗水從峰頭直瀉而下,如白練千尋,名為雪花泉,為山中一大奇觀,北行可至天心等山北景區。雲窩有上下雲窩之分,背岩臨水,響聲岩、丹爐峰、晚對峰、天游峰、隱屏峰等環列於四周。磊落的岩巒之下,隱藏著許多洞穴,冬春時節常有縷縷煙雲從洞中逸出,在峰石間卷舒,故名雲窩。此外還有鐵像石、伏虎岩、聚樂洞諸勝和叔圭精舍、水雲寮、幼溪草廬等遺址。另有水月亭、問茶處等設施。

茶洞又名玉華洞、升仙洞、幽微碧玉洞天。據傳原產茶葉極佳,故名。接筍、隱屏、玉華、仙游、清隱、仙掌諸峰環護如屏,人在洞中如隱井底。唐時曾建石堂寺於此。宋代劉衡、明末黃道周、清朝董天工等曾隱居於茶洞,有留雲書屋、望仙樓等遺址。南北有二蹬道,可分別登臨接筍、天游二峰。

隱屏峰由茶洞從峰南壁攀登即可登臨,因峰巒方正如屏,故名。峰西有一尖銳直上且半腰有橫裂三痕的奇石即為接筍峰。隱屏蹬道極為險峻,號為“雞胸”、“龍脊”,原為明代道士汪三寶、劉端陽所開鑿。峰頂有玄元道院、清微道院遺址,還有仙凡界、仙奕亭、南溟靖諸勝,古代號為“隱屏真境”。峰南的平林渡畔有朱熹構築的“武夷精舍”遺跡。往峰頂向東盤繞,向北可至天游,由東南而下則可至仙釣台下。

響聲岩與雲窩隔溪相對,因游人在岩前呼叫歡笑均能聽見回聲,故又稱之為“空谷傳聲”。岩上題刻縱橫,琳琅滿目,僅朱熹題寫的就有“逝者如斯”等三幅。岩下有一石倚於溪畔,名墨魚石;岩右有一石名老鴉石,橫插溪中形成一個險灘,名為“老鴉灘”。

小桃園又名桃源洞,由雲窩北行約1公裡溯松鼠澗而上即可至桃源洞口。穿岩隙跨進石門,眼前豁然開朗,田疇平曠,院舍井然,儼然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蒼屏峰、三層峰、天壺峰、北廊岩等環拱四周,開元堂座落於其中,是武夷山重要的道教活動中心。此外,還有桃源及壽桃石、金磚石、離泉、吳公洞等景點。北行可攀登三仰峰。


精選遊記: 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