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加河之旅—格瑞茨從奧涅加湖出來,船駛進了伏爾加波羅的海運河,在幾個小時內連過5個水閘湖,突然遠處出現了一座白色的建築物的殘骸,孤零零的豎立在水中,我趕忙拍下來留念。過後問過船上的工作人員,才知道這是一座叫科爾雅岑教堂的殘骸,30年代修建伏爾加波羅的海運河時,淹沒了大批的村莊,這座教堂是村裡最高的建築,是唯一能露出水面建築。經歷了70多年風吹日曬,河水衝刷,它卻還能屹立不倒,還能保持它白色的原色,這也算是奇跡吧。

(科爾雅岑教堂的殘骸)經過了白湖,船慢慢駛近格瑞茨的時候,耶穌復活女子修道院出現在船舷右側,修道院影子倒映在河上,景色如夢似幻,游客們在船舷上欣賞者美景,贊嘆連連。當游船駛過美麗的倒影時,修道院瞬間幻化成魔幻般的碎片。從資料上得知,歷史上這座女子修道院也是附屬於聖基裡爾修道院的。

(耶穌復活女子修道院)到達格瑞茨已經是中午。位於白湖附近的格瑞茨,總人口剛過1萬。附近的居民歷史上都以白湖的漁獵為生,白湖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的資源。格瑞茨以男子修道院聞名。著名的聖基裡爾修道院就在距離碼頭7公裡的地方,這座建於14世紀末的修道院是喜歡北俄羅斯歷史的人最著迷的地方。從碼頭去聖基裡爾修道院大約需要10多分鐘的車程。聖基裡爾修道院高大的城門大門門洞裡繪有彩色的聖像畫,一進到這個修道院內,我立刻被這個修道院的氣勢所震懾,高高的城牆據說厚達7米,將塵囂阻絕於外,600年來牆內一直保持著北俄羅斯的風光與寧靜。墨色的塔樓尖頂搭配白色城牆,在湖水映襯下,清麗脫俗。漫步修道院,這裡靜謐的氛圍似乎透著一股神秘氣氛,其傳奇的背景,更是讓我產生無限遐想。

(聖吉裡爾修道院)聖基裡爾修道院可分為四個部分,聖母升天大教堂修道院是最主要的部分,它包括9個教堂,還有醫院、餐廳、修道院博物館、圖書館、名人墓地、捐贈儲藏室、修士們的居室等。其中最大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於1497年,當時是俄羅斯最大的修道院教堂。教堂內銀色天堂大門上的五層聖像畫全部是阿列克謝沙皇在1645年捐贈的。教堂內聖品廊中的很多的聖器也都來自沙皇訪問時的捐贈。在這個部分,還可以看到,當年沙皇流放重要政治犯的單間小囚室。第二部分是伊萬諾夫修道院,只有兩個教堂。這個修道院是為了紀念曾經資助過恐怖伊凡的先驅聖喬治而建立的。整個修道院中最古老教堂—聖喬治教堂就坐落在這個修道院裡,是由恐怖伊凡的父親命名的。現在的修士就在這一個比較清靜的小修道院裡服務的。第三部分是一些防御工事,主要是在修道院的正門右側。第四部分是新城,就是最後建設的圍牆和4個城堡。還有聖人基裡爾最早修建的木制教堂和風車,據說這個木制教堂的位置,就是聖人基裡爾最早來到白湖修行地方。 在聖母升天修道院的院子裡,右手邊是一棟二層白色的建築,是原來的修道院院長辦公室和住所,現在這裡改成了修道院博物館,展出聖吉基裡修道院以及俄羅斯其它著名修道院的珍貴歷史文物。一進博物館的大門,就見到好幾個修道院的平面圖,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參觀的聖吉基裡修道院。還有一個是被聯合國列為人類文化遺產的20公裡以外的修道院。博物館裡描述了基裡爾修道院的成長和壯大,也介紹了它的沒落過程。我們還看到了基裡爾的畫像,其中有一幅聖人基裡爾與聖母瑪利亞在一起的畫像十分的生動;博物館裡有基裡爾穿過的聖袍以及鑲有金銀絲刺繡的高層的神職人員的修士袍;博物館裡有很多聖像畫,其中一些聖像畫是由金箔制成的,十分的精致。在俄羅斯,最初的圖書館一般是建在大公和高級神職人員的修道院裡,聖基裡爾修道院的藏書當年也十分的有名,目前在冬宮展品中,有幾件展品就是由聖基裡爾修道院提供的12世紀的名人著作。從原來餐廳邊上的一個小門,可以走出修道院,院外風景別有洞天。出了城牆就是美麗白湖,藍色的湖水,同修道院白色的城牆和墨綠色的塔尖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湖畔遠處有幾個的小村莊,一些俄羅斯當地人在湖邊游泳和曬太陽。

(聖吉裡爾修道院及白湖景色)關於聖基裡爾修道院創始人—聖人基裡爾有這樣一個傳說,修道院的創始人基裡爾出生並受教育於莫斯科的貴族家庭。基裡爾在莫斯科塞蒙諾夫修道院接受剪發禮成為修士,在那裡潛心修行。他的修行方式使其他的修士都頗為不解,為了隱藏自己的美德,基裡爾故意裝瘋賣傻。他被選為塞蒙諾夫修道院院長也並非他的初衷。基裡爾時刻向聖母禱告,希望聖母向他啟示潛心修行生活的道路。1397年的一個晚上,他看到了一束非常亮的光,耳邊聽到一個聲音:“基裡爾,離開這裡,去白湖!那是你應該去的地方。”他認為這是聖母的聲音,是他對聖母的虔誠有了回報。於是,他離開了修道院,離開了莫斯科,同一名修士來到了白湖附近一個茂密的樹林中開始了苦行僧的生活。這個地點就是現在的聖基裡爾修道院前身。因為他修行地點位居重要航道附近,基裡爾創建的修道院逐漸由一個小窩棚發展成了一個大的修道院。慢慢地聖基裡爾修道院成了區域內最有勢力的東正教的權威中心。當時俄羅斯的政治也正處於最利於修道院發展的時期,當時沙皇認為修道院的勢力不論從經濟上,還是在同異教徒以及外來侵略的軍事鬥爭中,都十分有利用價值。因此,沙皇和貴族們對修道院的發展給與了巨大的支持,經常向修道院贈送宗教用品,書籍、牲畜,糧食甚至金錢和珠寶。修道院也就不斷繼續擴大勢力範圍。至15世紀中期至16世紀初,聖基裡爾修道院已經擁有了3.8萬多個小農場與2.1萬多名佃農,修道院的土地遍布莫斯科一帶16個區,成為了俄羅斯北方最富有的地主。十七世紀上葉,聖基裡爾修道院更是成為了是俄羅斯五大修道院之一,同時也成為了俄羅斯北方經濟和宗教的中心。很多沙皇和皇後都來過此地造訪,就連著名的伊凡四世(即恐怖伊凡)都曾至少三度造訪聖基裡爾修道院。由於修道院遠離莫斯科,又有高大的城牆和嚴密的防守,歷代沙皇都習慣把重要政治犯人流放在聖基裡爾修道院嚴密的城牆裡,以安穩其統治版圖。在修道院右手邊的城牆下,我們還可以看到當年囚禁這些囚犯的單間小囚室。1612年,俄國軍隊在同波蘭軍隊的戰爭中,各條戰線上都遭到了挫折,波蘭軍隊開始進攻莫斯科,另一只波蘭軍隊伙同立陶宛軍隊來到聖基裡爾修道院牆外,他們對修道院富有早有耳聞,深信恐怖伊凡的寶藏就藏在修道院裡,所以對修道院虎視眈眈。波蘭軍隊和立陶宛軍隊的進攻遭到了修道院的武裝的堅決抵抗,在沙皇派來的軍隊協助下,波蘭和立陶宛軍隊始終沒有攻下聖基裡爾修道院,波蘭軍隊的指揮官波索斯基也在戰鬥中身亡。聖基裡爾修道院是俄羅斯在同外來列強的戰鬥中,少數幾個沒有被攻陷的地方。聖基裡爾修道院長達732米的城牆是建於1654-1680年的,由於之前這些城牆成功的抵御了波蘭等軍隊的進攻,修道院在沙皇的部分資助下,重建加高加厚了這些城牆。最早這些城牆是在一個法國建築師格朗諾夫斯基的指導下重建的,但是修道院方面對其西方風格的設計不滿意,認為其設計有違俄羅斯的傳統,結果,設計師換成了一組俄羅斯本地大師,城牆的建設才得以完成。城牆與各個特色不同的城堡相連接,起到了很好的軍事防御作用,看起來也十分宏偉,極具俄羅斯的民族特色。

(歷史上用作軍事要塞聖吉裡爾修道院)18世紀末期,沙皇剝奪了修道院擁有土地權利,修道院開始走向沒落。聖基裡爾修道院在蘇聯時期關閉,1924年轉型成為博物館。在蘇聯解體後,最近幾年修道院恢復了部分的修道院功能,目前有三位修士在修道院內服務,當地人都說,這個地方最歡迎男性游客,修道院方希望,男士們被這裡的美景所吸引,心血來潮,順便自願在此出家。印像中修道院是一個寧靜的修行的地方,參觀完聖基裡爾修道院之後,才知道原來教堂可以和軍事要塞聯系到一起。才知道修道院也曾經是經濟的中心,才知道修道院曾經擁有很大的權力和財富。才知道一個修道院可以發展到如此之規模。聖基裡爾修道院裡光教堂就有11個,當時曾有幾百個修士常住於此。還有很多做服務的非神職人員。有自己的食堂、醫院和圖書館。看起來在俄羅斯歷史上,修道院與政治、軍事和經濟都是緊密相連的。更多照片請見http://photo.***/photos/annnl/13440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