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之行

作者: ilola

導讀2007.5.19 隨著T1列車的緩緩啟動,母女二人廣西陽朔自助游開始了。 原打算鳳凰,陽朔兩地游,但火車票訂好以後,又覺得玩兩個地女兒的假期少了點,搞不好就會成了走馬觀花。為了玩得盡興,決定只玩陽朔。但為了計劃的改變,我們在倒長沙到桂林的一段時付出了體力的代價。 要說的是,當今火車上的餐車的菜還是蠻好吃的,這讓我很驚奇。過去在餐車吃飯純粹是為了 ...

2007.5.19

隨著T1列車的緩緩啟動,母女二人廣西陽朔自助游開始了。

原打算鳳凰,陽朔兩地游,但火車票訂好以後,又覺得玩兩個地女兒的假期少了點,搞不好就會成了走馬觀花。為了玩得盡興,決定只玩陽朔。但為了計劃的改變,我們在倒長沙到桂林的一段時付出了體力的代價。

要說的是,當今火車上的餐車的菜還是蠻好吃的,這讓我很驚奇。過去在餐車吃飯純粹是為了方便,可從來就沒吃好過。就是因為有了“從來”,這次才成了“例外”要說的了。

2007.5.20

下午五點到了陽朔。為了晚上能休息得好,我們接受網友們的建議,選擇了和西街成丁字的縣前街,下住在夏威夷hotel。

走出客棧,來到西街。這是一個長不過千米,寬不過七八米的古老的南方中式小鎮,房屋古樸典雅,小青瓦,白粉牆,吊陽台……是一個濃縮華夏精華 的中國小鎮,古色古香的。街上游客很多,有的地方還顯的外國人居多。抬頭環視,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一座座大山像一群美女圍住了西街小鎮,一切都是那麼的新奇,一切都是那麼的美。

晚飯我們在網友們推進的“紅星特快”吃西餐。有比薩,沙拉,烤牛肉,烤面包等味道都不錯,就連我那在法國吃過三年西餐的女兒也說不錯。

走出“紅星特快”天色已晚,我們漫步在西街上。西街至今仍是中國南方古色古香村鎮建築規模的小鎮,但它卻到處都充滿著異國情調。這裡是真正的“地球村”,真正的“洋人街”,外國人隨處可見。這裡的酒吧,飯店,網吧,工藝品,書畫等風格大多是中西合璧的,菜譜和招牌都是中英兩種文字。許多人來這裡,只為徹底的放松身心,找到回家的感覺。濃濃的鄉村氛圍,樸素的民風裡包容著驚訝的國際化元素。街上開店的老板都是純樸的陽朔人,他們熱情而又不欺生。陽朔人的米粉,正宗的西餐和咖啡,古老的中國畫和前衛的休閑飾品,中文,法文,英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全部集合在這不足千米的小街上。這裡的一切,不管是中國人,外國人,本地人,外地人,都生活在一種休閑的氛圍中,這裡的美景陪所有的旅行的人度過愜意的一小段時光。

太晚了,該回去了,明天我們要去遇龍河漂流。

2007.5.21

早餐吃的獅螺粉,味道還不錯,只是對我有點太辣。

遇龍河人稱“小漓江”,來之前女兒在網上聽網友們推薦筏工封師傅,昨天電話聯系時封師傅已經約了其它的客人,無奈,這個封師傅給我們推薦了另一個也是姓封的師傅。因為我們要做全程漂流,所以約好今早八點半,金龍橋上見。

八點三十分,我們在橋上和筏工封師傅准時見了面,封師傅在河岸上給我們拍了幾張照片後我們的竹筏就“啟航”了。我們是今天第一個“啟航”的竹筏,天有些陰,我們有些擔心。但封師傅告訴我們陰雨天的遇龍河將別有情趣。

遇龍河是近三年才有游人光顧的新景區,交通不便成為對外推廣的障礙。但也正是這不便,才使遇龍河還得以保留著這原汁原味的自然美景,沒有污染,河水清澈見底,水草飄飄搖搖,水面波平如鏡,兩岸山峰秀麗,連綿起伏,層層疊疊,形態萬千。河面處處都是山,竹,樹的倒影。女兒和我的相機不斷的“喀喳”,360度景觀,都是最好的風景畫。江岸上綠草如茵,翠竹蔥綠,時有鳥兒飛過。青山腳下,錯落不齊的村莊農舍時不時的映入眼簾,村婦們在河裡洗衣洗菜,成群的小鴨子在嬉水偶見捕魚的小船,這一切煥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河中築有攔河堤壩,引水灌田。村民們推著自行車趟著水在堤壩上行走,也能見到農夫牽牛而過,每當我們的竹筏通過堤壩時飛濺的水花打濕了我們的衣服,女兒和我都會興奮的不得了。坐在竹筏上欣賞著兩岸風光,真是愜意的很。

隨著竹筏的向前移動,景物也在不斷的變化著,我們好似畫中之人,置身其中真覺心曠神怡。封師傅不斷的給我們解說著。

中午,我們漂完了上半程,上岸吃的農家飯。點的是毛骨啤酒魚,辣炒荔浦芋頭,野菜湯,菜做的又快又好吃,可算是一頓美餐。

午飯後我們繼續下半程的漂流,景色雖然還是很美,但再也沒有了上半程的那種幽靜,停在河中間的售貨竹筏一個接一個打著招呼攬著生意,水流被打斷了,倒影也不見了。碼頭也多起來了,碼頭上花花綠綠的太陽傘和橫七豎八的竹筏與這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不相適宜。游人也多起來了,竹筏把河道塞得很滿,有的人拿著水槍相互打鬧著,穿著鮮艷民族服裝的地導唱起了劉三姐山歌,很是熱鬧。然而,幽靜秀美的自然景物被人為的破壞了,山,竹,樹的倒影不見了。美在靜中,靜才能見到山水的秀美,我真為只漂下半程的這些人遺憾,同時也為女兒漂全程的英明決策而慶幸。

下午三點,我們漂到了工農橋。歷時六個小(加午飯時間)結束了,筏工封師傅對我們說:人們都把漓江比成“大家閨秀”,而把他們的遇龍河說成是“小家碧玉”。然而,遇龍河這“小家碧玉”以讓我怦然心動,美不勝收。不知等我見到漓江這“大家閨秀”時會是怎樣感受?遇龍河真是一條不加任何修飾的美麗河流!

我們和封師傅說再見了,謝謝他對我們的熱情服務,這裡真是山好,水好,人更好。(封志坤138783735190773-8773708)

上岸後,我們站在工農橋上欣賞橋兩邊的景致,意猶未盡,決定徒步走一段再找車回陽朔。途經金貓出洞,看到幾個人在攀岩,原來這裡是著名攀岩基地之一,據說陽朔是國內最好的攀岩基地,並有許多攀岩俱樂部,在西街我就見到一個。這之前,我只在北京的日壇公園裡見過人造岩石攀岩表演,兒子和兒媳也去攀過。在這看到專業攀岩也算開了眼界。當我們覺得有點累,想坐車時,才發現工農橋到陽朔這段汽車是不停的,騎車的背包族居多,我們只好徒步回陽朔,六公裡。

晚飯吃的小吃,米粉加臭豆腐,因中午吃的太多了。

2007.5.22

清晨,女兒還沒有起床,我一個人來到西街,趁街上人少,拍點街景和自己喜歡的東西。西街的晚上熱鬧非常,白天則恬靜悠閑,而這早上是清靜而親切。店鋪大都沒開門,只看到地球村和李萍咖啡屋裡坐滿了老外在吃早點。街上只有清潔工人,上學的學生和背著包的外國人,只我一個是旅行者。看來中國人在旅游經驗方面還是應該向老外學習呀,到這麼美麗的地方睡早覺豈不太可惜了嗎?

早餐後八點,我們上了去銀子岩的汽車,二十公裡的路程,公路兩側都是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大山,山上的植被茂盛,四季蔥綠,車上導游講,全國有十萬座大山,而陽朔就有兩萬座。車外就是著名的十裡畫廊,什麼龜兔賽跑,月亮山,美女梳妝等等。總之,這裡的山峰各個都能叫出名字,而且都很貼切和形像,不僅像,而是很像。月亮山是因為山上有個洞很像彎彎的月亮而得名,據說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時,來此一游,就因洞口太像月亮,而認定是人工雕琢非屬天然,為了證實判斷的正誤,他花費了三個小時爬到洞內查看,發現洞壁和洞頂布滿了溶岩和柱體。

銀子岩位於,以給皇帝進貢的荔浦芋頭而聞名的荔浦縣。洞內的鐘乳石高達數十米,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千姿百態,被譽為“世界溶洞奇觀”。

晚上看《印像劉三姐》,每天兩場,每場六十分鐘。我們是八點那場,因陽朔電業部門拉閘限電,推遲了四十分鐘開演,聽說這種情況是經常的。

這是由十二座漓江山峰和1.654平方公裡水域構成全世界最大的山水劇場,每場能容納大約兩千多人,這是我的保守估計。當燈光和音樂開啟時那宏大壯觀的場面讓全場驚呼,藝術燈光和煙霧效果也是最具規模,將劉三姐的山歌,廣西民族風情,漓江漁火融入漓江山水之中,還原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覺,總共分紅,藍,綠,金,銀五部分,其中紅色印像和銀色印像給人震撼。使我不得不說“張藝謀”讓人佩服。

2007.5.23.

騎自行車陽朔鄉情游對背包族和中青年是再好不過的方式,我人老了,怕給女兒添麻煩,沒敢提。但正好女兒提出了這個計劃,正當我意。

請了一個當地人陪游,鄉下小路多,走錯了就會差出很遠,那往回返時體力將會成問題。我們的陪游是一個小姑娘,人也很好。租自行車,買了遮陽帽和套袖,擦了防曬霜就出發了。自命名“矮山村鄉情自行車游”。顛簸的鄉村小路,開闊的田野,莊稼地裡農夫,打水灌田的婦女,籃子裡挑著孫兒們的老奶奶,抱著孩子玩紙牌的少婦們,牽著水牛的老者,這一切讓我們近距離的體驗了純樸的南方鄉土風情。

中午我們騎到了月亮山下的月亮村,這一次可不是像去銀子岩時在車裡眺望月亮山,而是近距離的看到了月亮山上那個神秘的月亮洞。月亮村有一個聞名全國的月亮媽媽,她自學六國語言,在月亮山下開飯店招待國內外游客,來之前多次在媒體上聽到過。我們到這裡時,月亮媽媽的飯店客人已滿,我們只好在另一個農家餐館用餐,這裡的農家飯味道也很好。

晚上,我們在網友們推薦的“同樂飯店”吃的拔絲芋頭,雞肉,野山菜。

2007,5,24.

早上五點三十分我們就坐上了去漓江的小巴車,聽說早八點前游漓江都是私家小船,我們喜歡這樣,因為早晨的漓江一定會比白天大太陽照耀下的江面更讓人舒服,事實果真如此。一條私家小船,船工也還不錯,沿途給我們介紹風景,漓江的確很美,她與遇龍河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的感覺。“百裡漓江百裡畫廊”,船到了九馬畫山,睜大眼睛也只能找到四,五匹馬而以。據船工介紹,能找出九匹馬的是狀元,怪不得我們都是百姓呢!還有青蛙跳水,二十元人民幣背景等等。船到了興坪村游漓江就結束了。上岸後還有一段路才能到停車場,同船的游客都坐電瓶車走了,只有女兒和我執意要走著去停車場。然而,這個決定可是太英明了,這可不是一段普通的小路,這是一個小漁村,興坪古鎮的老街,古香古色的老街呀!從鎮子往漓江對岸望去,眼前的風景正是二十元人民幣背景的原版呀。我們走在古樸而又幽靜的江南古鎮的老街上,我們好像生活在久遠的過去的年代裡。老房子拾階而建,窄窄的小路不過三,四米,退了色的木板門有的關著有的虛掩著,偶能看到老人們在裡邊玩著紙牌或在聊天,這裡的老年人居多,幾乎沒見到年輕人,大概這裡的年輕人都到大千世界裡去了吧。也有在自家門前擺攤賣地產水果,蔬菜或小工藝品的老人,不知出於某種心裡,我們也買了一點。透過敞開的木板門,只見各家的牆上都掛著毛澤東主席的像和本家主人的大照片,還有一家竟然掛著馬,恩,列,斯,毛和本家主人六位的像,可見這裡的人們是多麼的熱愛共產黨和毛主席。這裡的老人都很瘦弱,有很多老人的腰都彎的很厲害,可能是比北方人辛苦的緣故還是水土的緣故呢?我們在這個古鎮的老街上看到了許多鄉村生活的寫真。在漓江岸上,在千姿百態的群山之中,能看到這樣一個小小漁村,並身在其中,真是別樣的感覺。拍了很多漓江風光和我喜歡的鄉間故事。

午飯又去了“紅星特快”,吃的是黑胡椒牛排,墨西哥雞肉卷,香蒜烤面包,冰激淋等。這的西餐真的很合我的口味。

午飯後,告別陽朔,前往桂林。車上小睡了一覺,今早起的太早了。

在桂林,下住在海源賓館,條件尚可。稍事休息後,開始桂林市景游。桂林小城不大,但舉世聞名的山水風光卻很多很多。天下起了小雨,讓人很舒服。我們漫步著來到了著名景觀榕湖和杉湖,右邊的杉湖上有兩座寶塔,稱日月雙塔,其中的日塔創造了三項吉尼斯記錄。晚飯後從飯店裡走出來時,天色已黑,但桂林的夜景真令人陶醉和興奮--美麗的桂林之夜。左邊的榕湖上有一座用兩百萬人民幣建成的水晶玻璃橋,襯托著夜晚的榕湖,橋的一邊正在表演桂劇,好是熱鬧。最值得一提的是,桂林有一個五星級飯店,名叫“桂林漓江大瀑布飯店”,每天晚上的八點三十分到八點四十五分大型人造瀑布就從飯店的十二層樓上飛流而下,落水高度四十五米,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早休息,明天去龍勝。

2007.5.25.

退房,存包,吃早點。

八點四十五分我們准時坐上了大寨全景樓來接我們的車。

途中路過廣西的臨桂縣,臨桂縣是從台灣歸國的李宗仁先生的家鄉,至今,臨桂縣還有許多當年跟隨李先生去台灣的人,身在台灣至今未歸。

龍脊有兩個梯田,一個是平安壯族梯田,另一個是金坑瑤族梯田。平安梯田開放的較早,道路也比較好走。金坑梯田比平安梯田壯觀,但是道路不好走,徒步要走五個小時,而且還要在山上住一晚。我們選擇了金坑,並預定了全景樓住宿。

中午十一點,我們到了龍勝縣大寨停車場,門票五十元一張。停車場有許多背著竹簍的瑤族婦女等在那裡為游人做向導。我們請了一個漂亮而且會講普通話的瑤族婦女做我們的向導。

龍脊梯田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稱。有“春如層層錦緞,夏似綠波蕩漾,秋若大漠金川,冬像天女散花”之說。梯田的景色隨著季節的更替而變幻無窮。從山下往上望去,梯田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山頂,連綿數十裡,無比壯觀。現在是梯田灌水的季節,只是才有一部分灌上了水,如果我們再晚來3-5天,那肯定能看到“春如層層錦緞”的壯觀景像。話又說回來了,我們也算幸運,灌了一部分水的梯田也是很壯觀的,有水的梯田在天光的映照下如同根根銀帶相疊。數百年來,這裡的壯,瑤人民,祖祖輩輩,築埂開田,向高山要糧,開墾出這麼完美,氣勢磅礡的壯麗景觀。才使我們能看到如此美景。我從心底裡說:這裡是人類偉大的一部分。

沿著板石小路,我們走呀!爬呀!小路彎彎曲曲,時陡時緩,我們也不斷的喘著粗氣,也不斷的停下來歇息,但手裡的像機卻一直沒有停。在這錯落有致的梯田裡,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時而看的山寨的吊腳樓,時而看到身穿民族服裝的瑤家婦女款款而行,和我們擦肩而過,時而聽到泉水流淌的聲音。總之,這一切,好似把我們也嵌在這幅美麗的圖畫中。

經過四個小時的徒步跋涉,我們來到了一號觀景台,也是最高點--全景樓。今晚我們就住在這裡。晚餐要先預約,而且兩個小時後才能開飯。兩菜一飯一湯,泡椒山蛙,野韭菜炒土雞蛋,青菜豆腐湯,竹筒飯,味道都不錯。

晚飯後,大霧完全地覆蓋了山寨和梯田,十米之外什麼也看不見了,只好早早休息,盼著明早能雲開霧散。躺在床上,聽得窗外瓢潑大雨,起來查看,是山泉水嘩嘩流淌的聲音。而且大霧更濃了。

2007.5.26.

很早起來,大霧仍然沒散,能見度只有兩三米,眼前什麼也看不見。如果天氣好的話,我們這裡將是梯田日出的最佳拍攝地。幸好昨天上山時我們已拍了一些照片,雖說不是太好,但我已經很滿足了,再說我們也不是搞專業的。

霧再大女兒和我也不甘寂寞,我們在霧裡山裡摸索著走到了離我們住處最近的一個景觀――千層頂。走進一瞧,還真是別有洞天,幾十甚至上百的攝影愛好者和專業攝影家們早已在這裡架起了他們心愛的大炮攝影機,好似一個接到命令就開炮的射擊場。這一切對我而言竟成了一道從沒見到過風景。由此聯想到,一副好的自然風光攝影作品,不但要有好的機器,好的技術,還要有好的自然氣候條件的配合,更主要的是攝影師還要有耐力和洞察力。這裡的一位老攝影家對我說:只有在大霧散去的那一刻才能抓拍到把龍脊梯田拍得最美的機會。

返回全景樓,背著竹簍的瑤家向導們早已在這裡等候游客。做向導的全是瑤家婦女,是為了在山裡行走能讓游客放心並有安全感。她們都穿著自己刺繡的漂亮的民族服裝。耳朵帶著重重的耳環,她們的耳洞都被耳環墜的很大很長。頭發都用黑色的布包裹著,這裡瑤家婦女有長發女之稱,雖然我們並沒有見到究竟有多長,但能看到黑布裡邊的頭發很多也很重,而且露在外邊的頭發又黑又亮。我們的向導告訴我們,瑤家婦女老年的頭發也不白,是黑色的。我問有什麼秘密?她告訴我:把淘米水放在空瓶裡十天,發孝後,塗在頭發上,停留一段時間後,用清水衝洗。她們都是用河水衝洗。瑤家婦女都會刺繡,一有時間她們就圍坐在一起,用艷麗的彩線在自家織出的黑布上繡著美麗的花邊。

吃過早餐,我們又上路了。下山的路多是山崖邊的土路,昨天下過雨,加之今天霧更大,因此,路真是又滑又險,我這個大笨熊摔了兩個大屁墩。越往下走海拔越低大霧也隨著漸漸的消退,能看得到越來越多的梯田和在田裡勞作的農夫,也能看到剛剛走出家門背著竹簍的,牽著馬的,挑著擔的,扛著工具的山裡人,在這彎彎曲曲上上下下的小路上走著。我們偶在這狹窄的山路上和他們相遇,都相互問候著“你好”,相互讓著路,好自然,好親切呀!這時,你只要任意的按一下快門,都會拍到一幅幅生動的人物山水畫面。

下山時的最後一段路是石板路,這可真讓我的老腿有些吃不消了,這正是:上山容易下山難呀!

晚上回到桂林。

2007.5.27.

昨晚預定了一個包車,今天去古東景區,這是來之前我的同桌推薦的――古東有可以觸摸的瀑布。

吃過早點,司機打來電話,車已在賓館門前等我們。九點正,我們就上路了。古東距桂林26公裡,加上市區一段大約30公裡左右,半個多點我們就到了古東公園。古東是我國唯一的一個由地下湧泉形成多級串連的瀑布群,通常人們是看瀑布的壯觀,而古東瀑布是人與山水的互動,可以親自體驗人與自然的相互律動。來這就是要觸摸一下這個可以觸摸的瀑布,今天我要就此一試了。

我穿上了草鞋,帶上了頭盔,信心十足向瀑布走去。當我來到第一級瀑布下,看到壯觀的瀑布飛流急下時,我被鎮住了,我的心涼了。我知道了,我是不可能去觸摸它了。再一看,做這活動的全是年輕人,我服了。女兒還是很勇敢的站到了隊伍中。我心甘情願做女兒的攝影師好了。然而,當到了上邊幾級時,情況發生了變化,水流緩和多了。在女兒的鼓勵下,豁出老命一試。但後來看照片裡的我,那姿勢,真是慘不忍睹,然而畢竟是實實在在的觸摸到了它。

從山上往下走全是石階路,相隔十幾階就能看到一句刻在石階上的桂林方言,比如:血狗(非常非常好的朋友),挨著(糟糕),紅黑(不怎麼樣)……很有意思,游人下山時邊走邊看,邊走邊背,都忘記了疲勞。

下午兩點回到桂林市區。

桂林米粉,女兒最愛吃的,因此,在離開桂林之前又吃了一頓米粉+田螺。

飛機晚點,過了午夜才到北京。

行者無疆。又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