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25日至西塘4人游,心得如下:路線: 因這次為自駕車,上海出發,從內環高架再至滬杭高速,一路前行,非常順利。至浙江界在嘉善大雲出口下,然後上嘉善至西塘公路。費用如下:上海出口25元,大雲出口:15元,嘉善至西塘公路段收費10元,共50元。全程路標明確,一路看指示牌,大路開闊,用時2.5h。住宿: 成行前一星期即與西塘黎園賓館凌老板聯系了兩間臨水房。房間即在河邊,在房間裡可以看到小橋、流水。雕花大床,床很大很舒服。設施齊全,整潔干淨。有獨立陽台,晚間可以悠悠欣賞美麗的西塘夜色。總之,個人感覺西塘古鎮最美的臨水房在此也!房價:150元(可能是周末的關系)
行: 第一日,因是下午3:50分左右到達,凌老板早早在西塘鎮政府門口等候。一路指引,關照將車停於入口處聯華超市對面,晚上8時左右再停至專用停車場。目的在於可逃脫西塘門票哦。所以在此告訴各位一下啦。因為車入專用停車場一定要買票的,晚間就一切ok了。(門票30元,套票60元)停完車,從葉家弄入口(星期五下午弄口沒有收費點,但是星期六、日8時起每個弄口都有收費點,有老伯伯值勤,很嚴,想逃票會很難)去了黎園賓館分號~臨水房。總號也在葉家弄,兩家相差僅幾步。為尋求一種尋古之幽靜,感受明清民居的風味,我想分號是最佳的選擇。辦完簡單的入住手續,稍事休息,我們一行4人開始了第一天的游程。在西街入口處擺放著久負盛名的“陸氏小餛飩”和“錢氏水豆腐”的木擔擔。雖然並無餓意,仍然坐下要嘗嘗小餛飩的美味。小小一碗餛飩,當老板端上時就覺一股香氣撲鼻,四人狼吞虎咽,全不顧這種餓虎撲食的狼狽之相,三口兩口全部祭了“五髒廟”。想不通為什麼在上海吃不到這麼美味的小餛飩呢?於是4人站起身,想探它個究竟。發現秘密在小餛飩的料中!料中有我們久違的“豬油”,家中自炸的“豬油”!忽然想起幾十年前,奶奶熬炸豬油的情景,往事如煙,斯人已去。可這份情依然深藏於心的一角。今天,在西塘古鎮的陸氏攤前竟然被這瓶久違了的豬油悄然勾起!小餛飩每晚:2.5元。一路行來,看到在弄口處有不少的三輪車夫,於是上前講價,開價30元,環兜一圈。講了好一會,最終成交價25元/輛。上車後,環繞西塘的行程正式開始。特別喜歡這種彎彎曲曲弄,蜿蜿蜒蜒路。剛開始,還真有些擔心車仰人翻的意外發生,行了一會發現,根本是多余。因為他們早已將西塘的路、西塘的景更把西塘的一草一木熟記於心了!在沿河彎曲的路中悠閑的觀賞身邊如畫的美景,感嘆歲月滄桑。慢悠悠,來到了西塘一景:“水陽樓”。門票5元。進去參觀,感覺4個字:“真的不錯”。房中布置得古色古香,錯落有致。欣賞到乾隆年間的雕花古床、主人徐老師的竹雕藝術品和小主人徐曄的幾十幅書畫作品。更感受到水陽樓主人的藝術情趣、文化底蘊。開窗即為畫,登台(陽台)有詩篇,水陽樓~水瀲瀲,陽艷艷。欣賞完水陽樓,乘著三輪車前行,一路無話。全部車程用時將近1小時(當然包括25分鐘的小陽樓觀賞)。付完車費,徒步來到煙雨長廊,即為諜中諜3阿湯哥排戲的場景。煙雨長廊長約千米,首接永寧橋,連通送子來鳳橋,中鄰環秀橋。西塘最有特色的煙雨廊棚,關於廊棚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古時有一個才貌雙全的姑娘為了招親,出了一個上聯貼在家門口,可是一直沒人能夠對上。為了防止雨水衝刷走上聯,於是在家門口搭了一個棚。後來好像是招到了個不甚滿意的女婿,鄰居們卻都因為廊棚可以避雨而紛紛效仿,在自家門口搭了廊棚,於是廊棚便連了起來蜿蜒綿長,成了西塘一景。漫步在長廊下,看小船緩緩前行,一切都是那麼悠悠,說來也怪,人在這炊煙裊裊、水波徐徐的景色裡,豈只是眼前的事物都變得淡淡的,甚至連心中也無雜念了……該到晚餐時分了,發現已來到了毛毛餐廳前,不覺駐足觀看。不想去響堂與丁記,雖然哪裡風光獨好。此前一個月已來過西塘,只是那次來去匆匆,沒有領略西塘的真正美景。也是在響堂用的餐,感覺so,so。這次吸取前次教訓,來之前也是做足了功課。毛毛餐廳也是毗鄰水邊,水邊搭一方圓桌,點了清炒菱角、椒鹽南瓜、蟬衣包圓、清蒸白水魚,最重要還有一碗醬爆螺鰤。河邊涼風習習,杯中雪花冰啤,就著美味菜肴,享受生活樂趣。這時的天氣已漸晚,沿著幾百米長河岸高挑的紅燈籠次弟亮了起來,燈光交錯著橋影、水波掩映著廊棚。西塘,在這兒沒有都市裡豐富多彩的夜市,因而也就少了幾分嘈雜,少了幾分繁華,更少了幾分令人感到不安的躁動。遠處緩緩走來一對老夫妻,仿古打扮。男的拿著二胡,女的手拿點歌單。10元唱3首。歌單目錄不多,大多為一些耳熟能詳的江南小調。如“太湖美”、“我家有個小九妹”、“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及“賣紅菱”等等,我們隨便點了3首小曲。二胡拉起,伴著悠揚的歌聲,仰杯碰酒,挾起農家小菜,欣賞西塘夜色,真“美”也。晚餐:84元(含2瓶雪花啤酒)+點歌費10元。因為要出景區取車至停車場,來回一個折騰等回到“送子來鳳橋”的游船中心,已將近8:30分。游船150元限坐10人。於是和其他散客拼湊成行。留下些微遺憾的是河邊有一戲台,台中本有越劇演出供游客欣賞,包括河中有一船樂隊,在河道中來回穿梭演奏一些江南名曲,但到8pm時就會over。我們因為已經超時,所以錯過了這些項目,留下了此行唯一的遺憾。游船費用60元/4人。第二日:早上早早醒來已是5:30分,匆匆洗嗽,一個人拎著照相機出門而去。整個西塘都籠罩在淡淡的晨霧中,兩岸的青瓦、白牆,還有那古色古香的木質門窗在晨霧中,濃得都能滴出墨來。站在游船渡口,太陽從屋檐背後冒出頭來,陽光開始驅散晨霧,將一切暈染,那濃墨潑灑的畫卷也變得斑斕,岸邊十幾艘游船在晨光中,靜靜的躺著,依然沉睡。此時,我的心,寧靜而清澈。清晨的西街,沒有多少人,兩邊店鋪黃色的旌旗一面接著一面,青色的石板路在腳下緩緩的延伸。“喀嚓、喀嚓”照相機的快門一遍又一遍響起,西塘美景盡攝入中。8:00時,同伴們在慵懶中起床,推開陽台,水、橋還有對面的廊棚再次映入眼簾。驚喜的發現在我們的陽台下竟然來了4個小客人,不知不覺,悄無聲息~~鷺鶿。接下來自然又是一陣狂拍。早餐仍然是念念不忘的陸氏小餛飩。從黎園賓館分號走來不遠處就來到了西街入口處。這次幾個大胃王要先嘗“錢氏水豆腐”的美味,豆花很嫩,全然沒有豆腥味。水滑細膩,入口即化,蔥花潤香,蝦仁提味。我們中有一位索性將碗中的豆花一股腦兒倒入口中,只聽她連說“好喝,好喝”。也不知是真是假哦。喝完豆花又馬不停蹄地來了一碗對面的陸氏小餛飩,裝小餛飩的家什,看著有點年頭,取放之間抽屜的卡噠聲,有那麼點陳舊的味道,看陸師傅下餛飩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啊。陸氏小餛飩2.5元/碗,錢氏水豆腐2元/碗。早飯後,去了燒香港的聖堂。聖堂在燒香港北,舊稱龐公祠,因原祀巡按龐尚鵬。初建於1575年(明代萬歷三年),邑人姚綬作記。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沈志高重修,改供關帝像,俗稱“聖堂”。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重修殿廊,改名靜覺庵,但鎮人仍稱為“聖堂”。 門票5元/人。進門後有景點導游專事介紹。值得一提的是聖堂對面的“聖堂茶樓”。聖堂茶樓背河而建,對門是聖堂,因此得名。靠河一邊的屋角上掛著兩串長長的紅燈籠,以及一個茶字招牌。茶樓共兩層,用紅漆的木樓梯連接著,樓下擺著茶葉,裡面有一張八仙桌,四張太師椅,窗檐上掛著兩只鳥籠。坐在正對窗口的椅子上,河對岸的垂柳不經意的散發著它的庸懶,婉轉的鳥叫聲中樓梯發出噔噔噔的一串聲響,接著傳來一陣喧鬧聲、哄笑聲,不要嫌吵,不要覺得煞風景,因為這才是真正的茶文化,真正的茶樓就該是這樣的。於是,我們4人放松心情,在真正的江南茶館裡大肆喧鬧了一番,4人非常大戰:“鬥地主”。茶樓的老板,是一位很有風韻的中年女人,熱情好客。真切感受到老板娘發自內心的驕傲與自信。這兒的茶是初春時,她從杭州收來的綠茶,茶葉清香、嫩綠、微苦,名為雪水雲綠。茶費20元/位,附送一盤芡食糕、一盤熏青豆。耳邊一曲蕭樂慢慢沁入心中,倚窗望柳,西塘情懷,絲絲情愁。西塘的人都很愛喝茶。正如唐伯虎的詩句:“春風修禊憶江南,灑榼茶爐共一擔。” 無論是聽雨,賞月,發呆,談天,都離不開品茗。在聖堂茶樓,你該特別放松自我,盡情享受一番茶文化樂趣哦。茶費80元/4人。因這次純粹是休閑游,計劃中的游程已接近尾聲,所以特別放松心情。戰鬥於12時結束,4人告別了老板娘,回了賓館取出隨身包裹匆匆去了北珊街的老品芳。網上好評如潮,不知真實的味道如何。12:15分來到老品芳,已是人滿為患。老板很熱情,特意開了一間包間。點了10道菜,點至最後飯店服務員望著我們4個女同胞都忍不住說:“太多了,吃不下的。”誰知我們這些餓客連說吃的下,吃的下。想想還真有些忍俊不禁。10道菜、2瓶冰啤、3罐飲料一共花了大洋140元,價廉物美!值得推薦的有:響油膳糊、椒鹽南瓜、青椒肚片、蟬衣包圓還有鮮美無比的河蚌豆腐煲。這頓美味至今想來仍使我垂涎欲滴。餐費140元/4人。吃完飯,停車場驅車回上海。一路無話,緊跟路標回上海。上嘉善公路10元,入上海界60元(因車是江蘇牌照)。此行4人共花費1190元,平均每人290左右。

(意外的小客人)
(晨霧中的西塘)

(水陽樓之陽台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