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仰慕廬山已久。聞其是避暑勝地,聞其三疊泉“飄雪拖練、碎玉摧冰、飛龍躍潭”,再加上江南一帶我唯獨江西省還未涉足,遂定下了暑假同MM共游廬山的計劃。
出發前十幾天,在網上狂搜廬山自助游攻略,編訂成140頁文檔,終日研習,終於在飽受頭暈眼花之苦後,擬定了心儀的行程安排。然後提前十天訂下火車票及一路上的賓館,又整理出十頁攻略精華打印出來,到時隨身攜帶,如葵花寶典,萬事不愁。
行程安排:
2007年8月12日晚坐車,13日晨到南昌。
13日上午及中午逛南昌:滕王閣、八一廣場。
13日下午坐長途車往廬山牯嶺鎮,晚飯前到。
13日晚住廬山,逛牯嶺鎮。
14日全天一線。
15日全天二線。游此線背上行李,從三疊泉直接下去後不再返回,在海會鎮搭車去九江。
15日晚住九江,看九江夜景。
16日上午玩九江景點,16日下午乘火車返回。
當然,計劃趕不上變化,實際路線還需隨機應變。
詳細經過:
(第一天)
8月12日晚21點,我從鄭州坐1538次,MM從上海坐k287次,兵分兩路,往南昌會合。
提示:一般人去廬山會首選在九江下車,那裡離廬山只有一小時車程。但由於上海到九江目前只有一趟沒空調的車,在夏天坐實在太熱,遂決定改去南昌,順便逛一下這個從西漢就有的城市也不錯。(也有廬山火車站,但按照網上攻略,那裡被黑勢力控制,下車後只能認宰坐黑車去廬山,心有不甘,放棄)
(第二天)
兩列火車幾乎同時開,但到的時間錯兩個小時。MM先到,就偵查了一下地形,買了張地圖;我在九點半抵達,寒暄完畢,便正式開始了我們的江西之旅。由於准備充分,所以基本上都輕車熟路。搭2路汽車(很多車,是個環線,有上行下行之分,可以上車前問一下到不到目的地)先去八一廣場旁的長途汽車站買好下午去廬山的車票,只有兩站路,其實走過去也就15分鐘。後來證實車票不用提前買,因為根本坐不滿,看來從南昌往廬山去的人還是少數,但提前去那邊可以看一下發車時間,差不多一小時一班,看好確切時間好便於安排在南昌的行程。我們買的是下午2點45的,這中間還有4個多小時,足夠在南昌市內逛了。
買好票後,繼續坐2路,到滕王閣游覽。滕王閣同岳陽樓、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它們的出名可以說都是靠著詩詞,你要說真正樓有多漂亮,反正我是看不出來。滕王閣飽經滄桑,歷史上屢毀屢建達28次之多,世所罕見。眼前的閣樓建於1985年,高57米,共9層,地上6層,地下3層。滕王閣門票有些貴,要50元,還沒學生票(黃鶴樓也50,但有學生票,不過不包括研究生),老實說不太劃算。但既然名聲在外,我又極嘆服於當年才華橫溢技驚四座而又英年早逝的王勃,還是心甘情願的掏了腰包。
滕王閣底樓是一些展館,展出一些相關的文物器具,包括一些江西名人的簡介,以及一個有趣的聖旨博物館。樓上有一些壁畫古玩,偶爾有導游講解,另外站在樓上俯瞰贛江風景也很有滋味。滕王閣廣場周圍有一組十二生肖的銅像,作為附屬景點也可以瞧瞧。遺憾的是整個景區沒有單獨介紹王勃或初唐四傑生平的地方,略有喧賓奪主之嫌。
提示:頂樓上午11點半有表演,我們沒趕上,這種東西肯定包含在門票裡的,不看虧了。建議早點來,下午也有一場,時間忘記了。另外這個門票還能在另一個叫“像湖風景區、萬壽宮”的景點管用,但由於沒聽說那個地方,另外也沒時間了,就沒去。
由於我和MM都喜歡在那些人文景點細細品味(這也是我們不喜歡跟旅游團的原因),所以在滕王閣逗留了2個多小時,到快1點才出來,趕緊坐7路前往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2路也能到)。我們沒時間進去了,就在門口拍了張照片,扭臉發現旁邊有條勝利路步行街,正好可以解決午飯。走進去不久就有一家貌似老字號的店,裡面吃的還真多,二話不說,幾裡光郎點了一堆,也就20塊,吃的不錯。就是店名忘記了,對不住大家。吃完飯我們就由南往北走完了步行街,由於時間緊迫,也沒時間細逛了,不過老實說這個地方較冷清,和武漢的江漢路、上海的南京路還是有差距。從步行街出來,時間兩點一刻,正好打的往長途車站。遺憾的是沒去成八一廣場,在車上瞅了一眼,值得照張像。
提示:步行街其實可以不去,後來得知往南有條孺子路,那裡好吃的不少。
一路乘車走高速前往廬山。車上沒啥人,不到1/3的上座率,看得出旅游的也就五六個人。我們去的時候高速在修,導致車速很慢,走了快3個小時,估計暢通的話2小時足矣。進廬山大門時下車買門票,180一張,學生票135。MM已經工作了,借了個學生證,輕松蒙混過關。網上有無數逃票攻略,我倒不是自命清高,實在是嫌麻煩。那翻山越嶺提心吊膽的,畢竟來到人家景點了,多少做點貢獻吧。
過了大門就是傳說中的300個彎的山路,果然名不虛傳,沒有很險,但晃得夠嗆。中間我們的車還跟另一輛車互相交換乘客,我是沒明白怎麼回事,反正讓換就換吧。
現在來說一下住的地方,我走之前跟網上超紅的黃阿姨打電話,她說她家住滿了,問我願不願意住鄰居家,條件一樣的。我看網上那麼多篇攻略沒一個說黃阿姨壞話的,於是就決定聽從她的安排。車到了牯嶺鎮,黃阿姨如約來接我們(我們快到時給她打了電話),領我們去她鄰居家,一路我們聊得滿high的,她給我們介紹一些當地的情況,還說起她干這一行的來龍去脈(是有個國家乒乓球教練激勵了她,這個事我倒沒在網上見過),過了十幾分鐘,就把我們領到了住處。這戶人家叫馮阿姨,家裡只剩一間套房,即一大一小兩間屋子連著的,算我們50/人/天,我看了看環境,滿干淨的,想想50也是心理價位,就不再還價了。直接給了她200元,算是兩天的房費,然後謝過黃阿姨(她家就在旁邊,可見的確是她鄰居),放下包就出去覓食了。
提示:黃阿姨自稱是廬山第一個做家庭旅館的,這也就是兩年前的事,到現在,廬山上已經遍布大大小小的家庭旅館,若真是這樣,她也算是給廬山經濟以及各地游客做了件大好事了。阿姨說她干這行只有一個原則,就是“誠”,每次都以誠待人,難怪網上會有那麼多褒議了。她們家我沒進去看,不知道條件怎樣,反正也是50/人/天。網上有說30的,最低有15的,應該要麼是條件比較差,要麼是淡季的價位。另外家庭旅館基本都是沒有獨立衛生間的,這點要有心理准備。我覺得關鍵是要干淨,床單要勤洗勤換,像我們住的這家就不錯,黃阿姨家想必更好了。
兩天住下來,我覺得住這種旅館除了條件稍微艱苦一些(也就是沒有獨立衛生間,沒有空調,但在廬山根本不用空調),其他都蠻好的,很溫馨,難怪網上有篇游記裡夫妻倆來這裡度了一個月的蜜月。住這種店關鍵就是一個“信”字,不止是你信任他們,他們也要信任你。比如我最後退房的時候,也就是打個招呼就走了,根本沒有查房,理論上如果把家裡的擺設衣物拿走也完全可以。廬山的人大多很善良,民風較淳樸,外面游客這麼多,當地的人也基本夜不閉戶。在這樣一種悠然愜意的環境下生活,實在是一種享受。總之,我十分高興選擇了這種住宿方式。
網上說黃阿姨家做菜很好吃。黃阿姨說招待住客在家吃飯是賠本生意,又累又不賺錢,但作為一種招攬生意的手段,也就這麼繼續著。但我們住的那家在這點就做得不好,我跟他們說第二天吃飯,結果第二天回來後他們竟說沒有買菜,讓我出去吃。這是這兩天食宿上唯一不如意的地方,但考慮到可能在家吃他們的確不劃算(10/人),我也就不太介意了。
黃阿姨電話:0792-8208395。馮阿姨電話:0792-8281173。
即使是八月這樣的旺季,也有更旺和稍淡之分。周末的人是最多的,據說連家庭旅館都統統住滿,學生們還應盡量避開。周一到周五沒有問題,尤其是提前預訂的話,當地人都很講信用的。
由於我們已經餓得不行,再加上人生地不熟,不高興再找石牛或一點香了,就隨便找了個飯店就餐。看飯店門口寫的菜都滿便宜的,不過進去發現那些是最便宜的菜,其他都很貴,上百的都有。老板娘看我們拿著菜譜翻來翻去,就大概知道了我們屬於哪一類的顧客,於是介紹了幾個不超過10塊的菜,我們本就沒擺闊的意思,當然就順著她意思要了,事實證明她家的菜量還是很足的,味道也還行(當然,我們也餓了)。我們最後要了一個冬瓜肉片,一個石魚豆腐煲,一個空心菜,一共才25,飯隨便吃,超飽,楞沒吃完。飯店名字我忘了,不過後來我看大多數飯店也都是類似價錢,看來只要不點什麼高檔菜,都是工薪消費。
吃了飯我們就在牯嶺鎮上逛了逛。這個鎮也算廬山的特色之一,全鎮海拔都在900米以上,鎮上十分繁華,幾乎應有盡有,回想黃山泰山等,在山頂都不可能有這麼大的一個居住區。因為成了規模,所以東西都不貴,反正不超過上海。由於是旅游旺季,鎮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我們看到了很多網上提到的賓館、飯店,又在超市買了第二天游玩的水果、干糧,在九點以前回到住處,洗澡就寢。
提示:牯嶺鎮上最不缺的就是飯店,超市也好幾家,還有兩家面包店,買第二天的干糧正合適。牯嶺街上的東西稍貴,但如果沿著街邊的小路往下走,就是當地人買東西的地方,那裡會便宜些,但省那一點錢也似乎沒有必要。
(第三天)
用完整的一天來玩一線,時間是非常充裕的。本來說是八點起床,九點出門,可MM六點半就起來了,我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七點我們就動身。到鎮上吃了早點,看到有家賣油條的,坐下來吃了油條豆漿。油條炸的不錯,八毛一根,但豆漿太貴了,要兩塊,上海才一塊而已。七點半吃完飯,我們就正式開始一線游。前一天晚上在鎮上買了個廬山地圖,4塊,背後還有九江地圖,滿劃算的,而且事實證明這個地圖十分重要,我們很多次都是靠地圖辨路的。另外我們打算一線全程用走的,像我們這種年輕力壯的,又是自助游,不步行實在對不起父老鄉親。
一路經飛來石(從地圖上辨認那是飛來石,但石頭旁邊沒有介紹)來到如琴湖,途經據說是廬山第一家四星級賓館西湖飯店。我覺得如琴湖是廬山最美的景點之一,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如琴湖周圍的景點有花徑、覓春園、白居易草堂,還有個九曲橋通向一個小島,頗像交大的思源湖。把這些都轉過來了,就沿著如琴湖北邊的小路開始爬山。一路上人可真多,但凡觀景台必是一大坨人。景點卻不多,什麼天橋、禮賢洞,多有生搬硬套的痕跡。隨著人流,一路下坡,經過“險峰”,40分鐘後來到仙人洞,這裡終於豁然開朗了,有著毛澤東的詩和呂洞賓升仙處的招牌,自然成為一線的主力景點。廬山的人文氣息很濃,無數文人墨客遷客騷人曾在此流連詠賦,很多遺跡已經不存在了,但詩作卻傳頌至今。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像“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像“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像“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西林寺、大林寺現在都沒有了,秀峰瀑布更像雷公撒尿,只剩這麼個不大不小的仙人洞,算是碩果僅存。仙人洞裡坐著呂洞賓的銅像,後面用石頭雕個小的宮殿模型,就算是他老人家的府第了。我們在這裡聽了聽導游講解,得知毛澤東的“天生一個仙人洞”詩原來是為了逗江青開心才寫的,真是百感交集。休整了一下,我們繼續趕路,前面還有個御碑亭,是朱元璋為紀念一個瘋癲道人周顛的。碑倒是當年留下的,只是這個周顛,我只在倚天屠龍記裡見到過,好像是五散人之一。
從仙人洞下來來到一個停車場,旅行團在這裡就直奔後面的大壩了,也有去龍首崖的,基本也是坐車過去。像我們這種自助的,又是年富力強的,則必走旁邊一條小土路——陽明小道。其實這條小道在地圖上有的,專供驢友們行走。一路鳥語花香,而且都是平路或下坡,實在值得一走。小路的盡頭是圓佛殿,這是一個民國時的將軍蓋的,破落不堪,大門緊閉,看來已經衰敗了。旁邊有條小路下山,門口還坐著個老頭賣門票,這或許就是網上某個逃票攻略介紹的路,說只要給老頭20塊錢,就可以省去一百多的門票了。
過了圓佛殿就是去龍首崖的路,一路途經紀念文殊菩薩的文殊台、紀念廬山老母的老母亭、廬山頂最古老的寺廟天池寺、廬山猴谷。這些景點大都乏善可陳,倒是沿途山色不錯,雲霧繚繞,不愧是以雲霧著名的地方。我們在文殊台外面吃了自帶的午飯,這時已經是11點了,差不多11點半趕到龍首崖。網上說龍首崖是一線景色最好的地方,我卻沒發現什麼特別的地方,稍作停留,就開始了漫長的山路,往懸索橋進發。這一路人不多,景色較為單調,爬了有一個小時,幾上幾下,終於到了懸索橋。這個橋比想像的長,也比想像的結實。過了橋可以去石門澗,可以坐索道去大壩,也可以步行。如前所述,我們選擇了步行。據我之前查的網上評論,大多贊成此處選擇坐索道,原因是要一路向上,路不好走,而且沒什麼風光。但考慮到我們風華正茂,主要是30/人也並非小數,遂義無反顧的繼續前行。果然,這條路沒啥人走,有些地方雜草長的沒過膝蓋,但畢竟還是有路的,不像網上說的還要跋山涉水。中間偶有岔路,看著地圖就可以少走彎路,網上有說走一個多小時的,一定是走錯了,沿著大路盤山走了。有個訣竅,就是順著頭頂的纜車走,管保沒錯。我們走了40分鐘,來到大壩,省了60塊,心情那叫一個舒暢阿。大壩邊是個蓄水湖,沒有如琴湖好看,我們也就不多作停留,直接去往後面的烏龍黃龍二潭。步行半小時平路,來到烏龍潭,之後上山,又15分鐘來到黃龍潭。據說黃龍潭好運,烏龍潭霉運,故黃龍潭洗手,烏龍潭不洗手。兩個潭也如廬山的許多其它景點一樣,在景色最好的地方擺張竹椅,旁邊立著毛主席當年在此處坐在竹椅上照的照片,然後拉游客來照,每張兩塊,也不知道毛主席那些照片是真的還是PS的。兩個潭看起來一般,算是兩個小瀑布,黃龍潭還說是《西游記》裡水簾洞的外景地,我也沒看太出來。從黃龍潭上去,就到了三寶樹,即三棵上了歲數的大樹,包括一棵1600年的銀杏,和兩株600年的柳杉。三寶樹旁邊是黃龍寺,寺內有個據說能預測天氣的龍眼泉,我跑去看了看,也就看見一小窟窿而已。沿三寶樹景區側面的小路走,一路是杉木林,很幽靜,曲曲折折,通向一線的終點——蘆林湖。到了蘆林湖,我們才長出一口氣,回想今天徒步走完一線,還是頗有成就感的。蘆林湖我覺得也沒有如琴湖好看,但周圍也有幾個景點,比如廬山博物館,網上也有人推薦的。我們休息片刻,看看時間,才3點,且體力尚存,就決定繞到湖的另一側去博物館。前面山路走多了,這麼點平地根本難不倒我們,15分鐘後我們來到了一個碑林,裡面有四個石碑,上刻毛主席在廬山是寫的四首詩。穿過碑林就到了廬山博物館,這是由毛澤東故居改建的,由於不要門票,不少旅行團也都把人拉到這裡參觀。我覺得來到廬山,去這個博物館還是蠻有意義的,它裡面講了廬山的歷史和文化,有大量的詩詞和圖片,還有廬山作為地質公園的一些特殊地質特征,當然這個我就不懂了。從博物館出來,我們已經腰酸背痛了,趕緊到大路上打車會牯嶺。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廬山打車,按網上攻略事先談好價,10元。司機其實也是順帶拉的,原本也有乘客。這裡的出租除了不打表外,還有個特點就是只要車上還有空位,就會打出空車的招牌,隨時准備拉順路的。這樣的拉法想必一天還真能賺不少。
的士途經別墅區,我們不甘心,又下來逛了逛,在“老別墅的故事”和“美廬”外照了幾張相,才走回牯嶺鎮。我們回到住處時是5點,前面已經提到過,本來是想回來吃飯的,但房東告訴我們沒准備,我們只好又會鎮上吃。這也不虧,反正我久仰石牛酒家的大名,這次終於有機會去嘗嘗了。石牛酒家在一個小巷的樓梯上面,要不是巷門口有個招牌,還真不好找。按網上的觀點,這裡菜好吃,便宜,但不衛生。我基本贊同,不過這裡的衛生條件已經比想像的好很多了。我按前輩們的推薦要了石耳燉雞仔和一個素菜,並按攻略還價到28(原本25,最近漲到28),吃的很過癮,味道果然不同凡響,這30塊花的值!
本來還說找個地方看日落的,但吃完飯天已經黑了,只得作罷。我看地圖附近有個望雲亭,應該是個看日落的好去處,後來者不妨一試。
晚上二逛牯嶺,這次走的更遠了些,再買好第二天的干糧和水果,8點回到住處,看電視、洗澡、睡覺。
提示:年輕人只要體力還行,一線全程徒步應該沒有問題,反正中間走走歇歇就是了,時間需要一整天。真想做索道,就坐懸索橋到大壩的星龍索道,那一段並不是很長,但由於是上坡,的確耗體力。
整個一線風光沒有想像中好,但畢竟不能要求太高。如果能身臨其境的把自己融入廬山靜謐奇幻的氣氛,絕對是一種享受。
要是時間來不及,就從仙人洞下來,直接打車去大壩,因為中間並沒有很突出的景點,且山路又累。這樣走的話,半天就能走完。
如果逆行,前面都好說,但仙人洞、險峰一段將是上坡,且山路窄,逆大流而行十分不方便。
(第四天)
這一天的原定計劃是打的去含鄱口,從含鄱口下來打的去五老峰,然後從五老峰上的小路直奔三疊泉,再從三疊泉一路下到海會鎮,坐車去九江。但人算不如天算,最終半途而廢了。
一大早起來,覺得空氣異常清新,推窗一看,怪不得,原來下雨了。雨不能算小,霧更大,能見度也就10米,真是讓我們再次領教了廬山的雲蒸霧罩。這個雨下到何時還不好說,況且我們已經連後面幾天的車票和賓館都訂好了,所以也耽擱不得,於是背上行囊,告別馮阿姨一家,踏上了廬山二線。我們也是先到鎮上吃了早飯,仍是昨天賣油條的小店,只是這次不要兩塊的豆漿了,改喝一塊的稀飯。吃飯的工夫,發現雨有越下越大之嫌,但沒有打雷,所以仍可以上山(一旦打雷,五老峰等景點將封閉)。我們按原計劃打的去含鄱口,20塊,快到目的地時,看到很多旅行團都在步行上坡,原來他們的大車開不上去,而我們的的士可以,這時覺得還蠻得意的。在含鄱口下來,四周全是雲霧飄渺,感覺跟升仙了似的。人很多,導游們在旁邊的照片上給大家指這是哪裡,那是哪裡,反正現在啥也看不到。雨倒時小了些,很多人把雨衣都脫了,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希望。我們早上出門前也買了塑料雨衣,3塊/件,算是派大用場了。走了20分鐘來到望鄱亭,也望不見鄱(陽湖),便匆匆下來了。之後的路我犯錯誤了。我們跟著一個旅行團往下走,來到植物園側門,結果他們做大巴走了,留下我們沒人管。我看看地圖,好像離五老峰不遠,遂決定步行過去。可事實證明我看錯了,那段路不但遠,而且全是上坡。路倒是主干道,一路不斷有大巴或出租,但由於我們判斷失誤,總以為快到了,始終不肯打的,結果等到五老峰山門時,已經元氣大傷。其實這段路我在網上看人走過,都大呼上當,我原計劃也是打的的,但到了跟前又貪圖小便宜,終於釀成大錯,後人切莫引以為戒啊!
這一路累是累,但天氣倒還好,雨始終不大。但到了五老峰下,霎時風雲突變,狂風大作,雨勢甚急。山門口有個茶鋪,裡面用喇叭大聲攬客:不爬五老峰的游客來這裡泡茶聊天啦~。哼,不如虎穴,焉得虎子,我還說去五老峰上找童虎呢。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拉著MM開始爬山。雨是越下越大,風越刮越猛,要不是路兩旁都種的有樹,恐怕早就被刮下山了。山路很長,到五老峰頂有3公裡之多。到一峰二峰的時候人還多一點,越往後走人越少,到了四峰看到最後一批人和最後一個小賣鋪,再往前走就荒無人煙了。天是陰天,風大雨大,頗有些陰森恐怖。我和MM勇敢的走在征服五峰的路上,我還不時環顧四周,一防壞人,二找童虎。結果不光什麼人沒有,還什麼景色也看不到,我們走到五峰,雨大的連相機都不敢拿出來,就又匆匆從下山路走向三疊泉了。這個下山路有3公裡多,但由於一路下坡,並不十分累,只是需要防止滑倒。走了大約1公裡,竟然從後面超過來一對母子,這是我們在大概100分鐘內看到的第一組靈長類動物,好像看到久別重逢的知己一樣,趕緊寒暄兩句,並互相打氣。這三公裡多的山路我們又走了一個小時,中間果然如網上說的,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我們累了都是直接墊雨衣坐台階。下到三疊泉停車場時是12點半,這裡雨絲毫沒有小,霧半點沒有減,但人多了,大大小小的飯店都坐滿了人。此時的我們是又累又餓又冷,本想趕緊找個飯店吃飯,但一看菜單,好家伙,根本是明搶嘛,比山上還貴兩三倍。有趣的是我們問服務員白菜為什麼要15一盤,她說漲價了,我問漲到多少,她說1塊5一斤,然後再加油鹽醬醋的就15了,我心想你這油鹽醬醋還真貴。以我們的風格是不會這樣挨宰的,談判未果,我們就又往前走了幾步,看到一處賣泡面的,一問價,6塊/碗,我想著先找地兒歇歇避雨再說,也就沒還價,要了一碗,坐下來,還能喝到免費熱水。在這休整了有半個小時,我看到老板已面露不悅,就起身告辭。這時MM說她太冷,不想去三疊泉了,我出去偵查了一圈,研究了一下指示牌,發現從這裡到三疊泉再下到海會鎮,起碼還得走3個小時,照這種天氣的確太艱難。主要還不是累,而是冷,風嗖嗖的吹著,衣服和鞋都濕透了,貼在身上難受。我內心掙扎了一下,決定丟卒保車,回頭是岸,在停車場找了輛的士,還價到30,開回牯嶺鎮。
提示:或許從早上的下雨就注定我們今天的行程要不順了。我們犯了兩個錯誤,一是從含鄱口走到了五老峰,二是毅然上五老峰結果啥也沒看到不說,還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我覺得下雨天還是可以游覽二線的,霧小的話先到含鄱口看一看,再打車去三疊泉;霧大的話就直奔三疊泉,反正五老峰不要去,沒景色的。
這次到三疊泉的門口而沒進去,實在遺憾。來之前就聽好幾個人跟我推薦這裡,而且當地素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但後來想想按當時的情況不去也是正確的,否則MM可能支撐不住,甚至會得病。反正三疊泉是在廬山腳下的,且是單獨收門票,這樣的話以後有機會可以從山下單獨去三疊泉,游覽完後再原路返回而不上廬山,這樣不用再掏廬山大門票,且省時省力,也不用爬傳說中三疊泉上山的那段其累無比的台階。
另外要注意安全。打雷千萬不要爬山,刮風時在山頂要抓緊周圍的突起物,否則真的有可能被吹下去,我在二峰、三峰時都有這種感覺。
還有從含鄱口到五老峰一定要打的,也就十塊錢吧估計。
我在四峰見到了1塊的栗子粉,但雨太大,沒停下來吃。沒看到(假裝)采靈芝的人,也是個遺憾。
回到牯嶺是一點半,正好有2點往九江發的大巴,我們買了票上去。另有12人坐的依維柯,坐滿即發。車站就在牯嶺街上,停車場離車站有50米。
到達九江是三點左右,車停在離火車站還有三站路的地方,開不到火車站。我們實在太渴望趕緊洗熱水澡了,就在下車的地方找了家叫“裕泰園”的賓館,看起來滿不錯的,開價150,我們還到120,這已經和我之前訂的火車站旁邊的中景假期酒店一個價了(後來去火車站有看到這個酒店,外觀比較破,但就在火車站廣場上,地理位置的確好)。別的不說,這裡的熱水相當不錯,洗得我都不想出來了。這一洗算是甩掉了一天的勞累,換上干衣服,一個字,爽,兩個字,舒服!
洗好澡我又有精力出去逛了。MM說懶的動,我就到火車站逛了一圈,看好第二天的路線,然後買了晚飯回來。這一次是吃了火車站附近小巷裡的安徽家常菜,有個九江魚塊還不錯,總的來說,我愛吃紅燒魚。
本說晚上看九江夜景的,也沒看。九江也在下雨,估計網上介紹的甘棠湖邊泡腳的小攤也不會擺,就窩在賓館看電視了。
提示:從廬山到九江車超多,不用提前買票。
九江的賓館可以接受的心理價位應是120左右。
(第五天)
早上八點起來,吃了早飯(其實是前一天帶著的干糧,由於下雨而沒吃),走到火車站買好回程票。注意,這裡因為我們後來要去湖北黃石串親戚,所以臨走才買票也來得及。如果要回鄭州或上海,需要提前數天買票,如果來之前能買到返程票就再好不過了。
坐101到市中心的甘棠南路那邊,買了點東西,吃了午飯,又步行到李公堤,看兩側的甘棠湖和南門湖。又去了甘棠公園隨便逛逛,至於煙水亭琵琶亭鎖江樓潯陽樓,由於要門票都沒去。
下午一點半,坐火車往黃石。結束四天的江西之行。
提示:九江沒什麼轉的,李公堤值得一去,在那邊看一看應該就足夠了。
後記:江西是個好地方,山有廬山、井岡山、龍虎山、三清山,樓有滕王閣,鎮有景德鎮,村有婺源,其他還有遍布的紅色旅游景點。廬山久負盛名,人文氣息濃厚,但老實說風光只能算一般,和黃山九寨比起來,稍遜風騷。但這裡絕對是避暑的好地方,按100米0.6度來算,牯嶺鎮起碼比山下涼快6度。難怪那麼多達官顯貴英雄豪傑選擇來此隱居,乾隆們要不是嫌這遠恐怕也不去承德了。所以如果有機會的話,夏天來到這裡,找個家庭旅館,住上個十天半月,松弛一下緊張的神經和身軀,或約上好友愛人,在此品茶小酌,豈不美哉!
廬山玩主線的話一般都是兩天,所以在時間最緊的情況下,理論上利用雙休日來也是可以的,即坐火車周六早上趕到廬山站或九江站,轉乘汽車到牯嶺,玩一線,中間從仙人洞直接坐車到大壩;第二天玩二線,從三疊泉直接下去不再返回,坐車到九江再坐火車返回。不過如果能多請一天假,第一天在九江或南昌玩半天,晚上趕到牯嶺,第二天全天玩一線,將更加輕松愜意。
遇到下雨務必按我之前的提示行動,即不要上五老峰,因為啥也看不到。當然,小雨另當別論。
總花費(不算來回車票):
門票:50*2+135*2=370
住宿:200+120=320
路費:45*2+20*2+40+30=200
吃飯:20+25+35+25+25=130
購物:70
總計(約):1100(RMB)
這是我第一次寫旅游攻略,盡量按照網上前人的格式寫,並注意多提供時間、地點、注意事項等信息。文字難免稚嫩,見解難免貽笑,還望海涵。

(廬山榮耀)

(驢友們的必經之路-陽明小道)

(奇怪的門)

(滕王閣)

(溫馨的家庭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