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魂鐵戟譜勁歌

作者: 滇國劍客

導讀作為一名昨天的軍人,記得穿軍裝時軍營裡流行“犯禁”的手抄鉛印港台“靡靡之音”的那個年代裡,一曲與當時的“硬調”歌律顯得軟了點的《鼓浪嶼之波》,用它那不可抗拒的柔美旋律,深深地撞擊著我的耳鼓。正是通過這首曲調和歌詞創作俱佳的歌曲,使我在心裡對廈門碧波輕拍金沙海灘,漁帆晚霞織成醉人景致的廈門,有了一種不可遏止的神往。 今天,當我置身於正 ...

作為一名昨天的軍人,記得穿軍裝時軍營裡流行“犯禁”的手抄鉛印港台“靡靡之音”的那個年代裡,一曲與當時的“硬調”歌律顯得軟了點的《鼓浪嶼之波》,用它那不可抗拒的柔美旋律,深深地撞擊著我的耳鼓。正是通過這首曲調和歌詞創作俱佳的歌曲,使我在心裡對廈門碧波輕拍金沙海灘,漁帆晚霞織成醉人景致的廈門,有了一種不可遏止的神往。

今天,當我置身於正在建設中的我國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隧道建設現場時,對曾經用炮火與一箭之隔的金門對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俱佳的廈門,產生了一種認識上的激情飛躍。

人類在夢想驅動下成功地實現了太空遨游,用科技手段不斷向茫茫宇宙探詢的同時,同樣在自身居住的地球上創造著各種神話。於是,距英、法合建的英吉利海峽隧道,日本本四聯絡線海底隧道之後,中國修建的第一座海底隧道在廈門誕生了。2005年9月,秋風以它那帶著催情的速律,把廈門的熱帶曖洋植物,點染成一片金色之際,提升廈門國際性港口風景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廈門市海底隧道工程拉開了施工序幕。

在這座采用鑽爆法暗挖掘進,對我國隧道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將起到裡程碑式作用的翔安隧道初期方案研制階段,滿頭銀絲的大批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和學者,對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有關技術難題,進行了縝密的研究和推敲,用對祖國高科技重難點工程建設懷有的難舍情懷,貢獻著自已的智慧和能量。

年輕的工程手技術人員們主動擔當起了全部外交資料的翻譯和整理任務,在送走嚴冬,邁向酷暑的極盡繁難而又枯橾的外文資料翻譯整理時日中,用科技工作者淡泊名利的襟懷,構織著自已奮鬥人生的精彩。

總投資達32億元,設計為三孔並行隧道造型,兩側各為3車道行車主洞,中孔為服務隧道,最大埋深位於海平面下70米的廈門翔安隧道,是一項規模浩大的海底穿越工程,隧道線路全長8.695公裡,其中海底隧道長約5.95公裡,跨越海域寬約4200米。承擔工程建設任務的各個施工單位幾乎在接到中標的第一時間,並從分散在全國各個建築市場上抽調精兵強將,雲集廈門翔安隧道工地,從行政管理中樞、安全質量、觀場監理、物資材料保障釆購等不同部位強化力量械,實施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在機械設備的投入方面,領導決策層本著一定要用一流的技術水准和一流的機械設備配置,高質量干好這一國內沒有先例可循的海底隧道工程的高度著眼,除了在全國各工點征調性能精良和機械設備充實翔安海底隧道施工現場外,在工程啟動資金尚未劃到帳戶的情況下,拔出專款,先後購置了大型的多臂液壓鑿岩台車、管棚鑽機、超前水平地質鑽機,以及專門為圍岩結構特征界於硬質、松軟之間的岩層打磨、切割專用的銑挖機,充實了向海底發起集團式攻擊的“鐵甲軍團”的絕對優勢。

分成四部開挖,從造型斷面來看呈“CRD”形狀的翔安隧道進入正式作業後,為滿足對混凝土支護行走線路及路況有著特殊要求的多功能襯砌台車,向開挖成形的隧道縱深推進,同時為解決好隧洞底部清理爆破粉末及底碴、鋪設於洞外預制好的混凝土仰拱、實施立體作業的難題,現場對任務實施分割的幾家施工單位再次雲集各路專家到現場進行全面攻關,根據洞內形成的施工作業格局,綜合爆破掘進、超前導管注漿固結隧道走向前方及周邊岩體、錨杆鎖定松散岩層、噴射混凝土支立鋼拱架、各種運輸車輛出碴運料、邊牆打超前聲波地質預報定位等等互相干擾的因素,再根據鋼骨架、鋼板材質及大型運輸車輛行走過程中形成的荷載衝擊力之間的正負值對比關系,進行反復計算和模擬試驗,研制出了跨度為42米,前端為斜坡式接觸隧道開挖底面,後端墩坐於預制仰拱之上,中間部位能夠自由開合,方便卸料,供各種機械設備行走的洞內施工棧橋,用智慧和心血的結晶,有機地化解了各道作業程序互相干擾的矛盾,將170平米的超型掘進“CRD”斷面同時展開鑽爆、出碴初級技護、噴射混凝土四道工序,以及後續跟進的各道作業程序,納入了規範、有序的良性循環軌道之中,用管理的科學性及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在嘗試翔安隧道這只注定要在中國建築史上留下開篇記載濃重一筆,具有極高科技含量的“大螃蠏”中,邁出了堅實和成功的一步。

能夠根據不同的隧洞開挖造型、不同洞徑而具有相應伸縮功能的混凝土襯砌台車,以它們在混凝土施工中所發揮的各種特殊功能,在沒有陽光的環境之中,扮亮隧洞混凝土襯砌這個大舞台。同樣要用鋼筋混凝土,在湛藍海水覆蓋下穿越的岩層壁裝上一個堅固“內膽”的廈門翔安海底隧洞,在斟選混凝土施工設備時,各路施工隊伍主管設備的負責人,沒有在信息靈通的各大經銷商蜂擁而至,前來應標展示低價位設備的眼前既得利益上“增收創效”,而是著眼於工程創優、速度制勝的“工程中長期”發展目標,謀求提升企業的施工能力和知名度。他們通過不同廠家設備的展示及對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的導向性論證,最後把購進設備的目光,鎖定在日籍華商研制開發,在設計上更具人性化,通過主操作手控制便能使混凝土在料倉輸出管上流向四只不同部位的導料管中的襯砌台車,徹底解決了過去那種雖然也是靠電動牽引,也具有很高機動性,但沒有定向導料系統裝置,所有混凝土只能從一根波紋管中送到所需灌注部位,管距長,容易造成堵管現像,費時費事的難題,並且大大提高了工效。以前使用的混凝土襯砌台車,吞吐一罐車混凝土要消耗好幾個小時,但使用這種四孔道最佳距離輸送混凝土的襯砌台車進行作業,才需七分鐘,大大縮短了混凝土灌注過程中連續作業的間隔時間,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始終處在一個最佳的平衡狀態,從而確保施工質量。

正是這些具有前瞻性的思維管理藝術和閃耀著智慧火花的科研成果,在翔安隧道得到了科學合理的應用,英雄的開山健兒們在海底隧道這組異常龐大的鍵盤上,演奏出了一曲曲能夠與日月同暉的雄渾交響。

正當他們把超大型的隧洞開挖斷面細化分部“蠶食”,采取穩妥快速的施工步驟,盡快穿越地上高樓密集地段,穿越海水覆蓋的風化槽,准備向縱深挺進時,先後登陸的“珍珠”、“碧利斯”強台風,以勢不可擋的威猛氣勢,把大樹連根拔起,同時也摧毀了施工單位設置於洞口正前方的兩道混凝土攔洪堤壩。仿佛把“天池”捅了個大窟窿傾盆而下的洪流,挾著陣陣令人心悸的怪嘯,向著開挖成形的洞內激湧。

狂風卷著洪魔無情地吞噬密布於洞內的國家財產,仿佛一道及時拉響的警報,全體參戰的鐵血男兒,與天降災難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殊死大搏殺。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在最危險的地方找到了自己堅持的位置,用一腔保護國家財產不惜身家性命的執著,樹立起了直立天地間的道德標杆;從全國眾多施工隊伍中全面素質過硬而被選拔參加廈門海底隧道建設的全體參戰員工也不甘落後,用自己對這一在祖國建設史上具有非凡意義工程建設的赤誠跳動之心,捍衛著勞動成果。

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殊死大對決,羈傲不馴的洪魔,在這種眾志成城,無堅不摧的力量面前馴服了,但這場保衛戰中付出了巨大代價,並成功地扼止住了洪流泛濫成災的全體參戰員工,並沒有立即脫下與洪魔征戰沾滿汗腥味的鎧甲,立即投入到恢復生產之中,為廈門翔安隧洞打開通向勝利坦途貢獻著自己的一切!

當我結束那地層深處之旅,在市區繁華的國際會展中心踏上歸程,再度將目光向這座美麗的濱海城市聚焦時,我有了一種瞬間的頓悟:如果說曲調和旋律優美的《鼓浪嶼之波》,仿佛長裙拽地的少女,合著碧波的節奏用裙裾輕拍金色海岸,書寫廈門如詩如畫美妙的自然風光,那麼,那些走小路,修大路,忍受著常人難以理喻的與家人長期兩地分離,品嘗著相思之苦的開山兒郎們,用雄性軀體在海底穿越,用智慧和科技靈光來洞穿廈門距海面上的跨海鐵路、跨海公路後,從海底進島的第三條通道,則是一曲雄渾的交響,一幅波瀾壯闊的廈門經濟發展的雄闊畫卷。只有兩種不同風格的組合,才能以一種更加完美的詮釋方式,為人們展現廈門真正的魅力!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