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遐思

作者: nkgzl

導讀麗江分古城和新城,新城裡的街道很干淨,不是很寬,與建築物很相配,沒有都市的喧鬧卻也沒有人為制造的繁華,好像當地人只是在心平氣和地享受著份內的生活,不追趕什麼,也不去排斥。就是這份超脫的悠閑,吸引了大批在都市疲於奔命的游客。在這裡發現了他們為了錢而毅然舍棄的東西原來是這麼美好,流連在數日,卻又把錢不知不覺地留在了麗江,只是為了曾丟棄 ...

麗江分古城和新城,新城裡的街道很干淨,不是很寬,與建築物很相配,沒有都市的喧鬧卻也沒有人為制造的繁華,好像當地人只是在心平氣和地享受著份內的生活,不追趕什麼,也不去排斥。就是這份超脫的悠閑,吸引了大批在都市疲於奔命的游客。在這裡發現了他們為了錢而毅然舍棄的東西原來是這麼美好,流連在數日,卻又把錢不知不覺地留在了麗江,只是為了曾丟棄的那份心情。是矛盾,還是天意弄人。 麗江的中心是大研古城,是城市悠久歷史的內核。從古城的玉龍橋進去,古樸精致的街道出現在面前,仿佛回到了明清時期,這裡的一切對於人都好似一個曾經的夢,不再有當代建築因為與自己關聯性強而引起的現實感。飛挑的檐壁、精巧的門樓,隨意的想像夾雜著幾縷親切盈繞在心頭,不就是我們這群人曾走過的來路嗎?坐在小橋流水之畔,面對著所有的往昔,一種回憶的安詳和靜泌包圍著我,意味悠長。夜晚,燈火輝煌,人們把熱情帶到了夜幕下,陣陣絲竹管樂從耳畔飄然響起,順著聲音舉目望去,闌珊處,高大門楣上寫著納西古樂。心中一動,又漸漸釋然,原來我們的夢已飄到了他鄉,迷失的人們在這裡又找到了夢的影子。在家鄉早已看不到或只能看到九十年代造的古建築,粗糙簡陋而又不倫不類,民工也去了古匠人的虔誠與耐心,成本與效益代替了傳統與風俗,於是建築便失去應有靈魂。故土的迷失,他鄉的收獲,這看似平淡的背後,是一次次驚人的變亂與難以述盡的滄桑。

麗江古城與其它地方的唐城宋街有幾處不同。一是建築都是真正的古物,只多刷了層新漆,看上去干淨整潔又古色古香。店鋪裡大多賣當地土產或民族手工藝品,而不是時裝小百貨,這就與建築氛圍相得益彰了。在青石板小巷的深處,不經意間常能發現雅致的小旅店,當地納西人取名"某某客棧",小閣畫棟,鬧中取靜,潔白的影壁下總是擺放著盛開的鮮花,旅館全是原有民居改的,美中不足是衛生潔浴設施沒外面酒店方便。再就是清洌的小河遍布全城,水是玉龍雪山的雪水,清澈透底,水流湍急。嘩嘩的流水聲,是讓人精神為之一爽的背景音樂。水很干淨,雖然小旅店在不停的排水,但是因為水流急,估計半小時全城水就換了一遍,而在河邊抑或樹下,常能看到浣衣女在細心的洗衣服,很美的風景。對於游人,能享受的是小河邊綠蔭下玲瓏的小茶館。有個特點,有茶館的地方必定臨水,有水必定有方便的小橋,而且每個綠樹下茶館似乎都商量好的,風格各異,絕不雷同。綠樹下漏著陽光,小橋伴著流水,一張藤椅,一杯清茗,一段回憶,一番暢談。你在當時只會一種想法:不想走了。

入夜,古城依舊熱鬧,店鋪開到11點,瘋玩了一天的人們在小酒吧、小飯館裡繼續他們的快樂。布依族的女孩在小河邊領游人點起一盞盞河燈,飄搖的燭光被蠟紙托著,帶著十塊錢的祝福流向遠方。歪歪斜斜的小巷裡,青石板被店裡的燈光映得發亮,紛繁的腳步不停的落在上面。方街上的篝火晚會,每晚跳著布依族一年才跳一次的舞蹈。

古城裡不少店鋪是外地人開的,他們在這裡一邊享受著這桃源般的生活,一邊賺著錢。曾有個內蒙古小伙子,在外飄泊了多年,以開出租為生,到了麗江不想離去了。這裡不但是納西人的家,也是疲憊異鄉人的歸宿。

注:

麗江有兩處美景,一個是玉龍雪山,一個是古城,稍遠點有虎跳峽,從麗江去當天晚上可回來。從麗江走的車大約三個小時到虎跳峽,再遠的地方還有盧沽湖,要兩天時間,不過從麗江去最近。玉龍雪山索道和門票150元,乘索道上山,要換公園提供的棉衣。玉龍雪山海拔4500米,垂直落差很大,上面終年積雪,對於南方人來說,是很新奇的。相對於四川、西藏的雪山,玉龍可能是路途最近,游覽最便捷的雪山了。如為了賞雪、好玩,花錢上去倒還值得。單純看風景,不如在晴朗的天氣於古城中把玉龍雪山作為背景觀賞,陰天或山頂有雲霧就不要上去,從頂上什麼也看不見,只能資助當地旅游業發展。麗江城比中甸大,也不是川西的山城可比的。當地的氣候地理環境也比川西好多了,玉龍雪山並沒有對當地人的交通造成什麼困難,只突兀地立在麗江城邊,好像是專門作為一處風景給麗江人看似的

www.think-see.com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