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漢武,略輸文采,歷史給他們的定位似乎是兩個征戰不已的帝王。十年前讀《史記 始皇本紀》時看得像驚奇小說:“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一個古老的帝王,在十三歲時就開始修建陵墓,奴役70萬人人工堆砌成一座山,山下深入三層地下水,地底下建造幾十米高的樓台,周圍埋葬成千上萬的真人大小的兵馬俑守衛他的地下王國。目前開放的最大的兵馬俑坑內只有2000多個俑,每個表情不一的兵俑透出的君臨天下的氣勢與悲涼。中國的歷史從這裡開始,一個人的意志代替了千萬人的悲歡,多少中華兒女鮮活的面容隨塵土深埋。公元前221年到1976年,歷史在循環中度過了無盡的歲月。一切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不過是秦始皇的注解或者他的反對者。中國人的基因在他這裡定格,2000年前就已發展到頂峰,竟然沒有物極必反,而曲折著牽扯著國人的靈魂,兵馬俑給世界驚嘆,也回答了中國。始皇帝在所能達到的空間領域內統一了中國,漢武帝完成了他在精神領域的一統。儒家思想百折千回地纏繞著帝制的軀體,武帝的獨尊儒術讓秦皇更加安心地統治地下王國。茂陵是漢武帝的歸宿,歷時五十余年,天下二分之一的財富藏於其中。漢代農民起義時,陵寢內的財寶被運了三十日方才搬完一半。歷來的農民起義無非是變態性復仇、集體性搶奪,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黃巢將幾十萬人放進巨大的石碓碾成肉醬充當軍糧,史書記載他“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明末的張獻忠在四川殺人數百萬,他同樣吃人,“死男女數十萬,剮之割之,制成腌肉,以充軍糧。”導致清代用湖廣的人來填四川。漢武帝的陵寢最終也沒有逃過起義的搶奪,只剩下一座青山。他創立的儒家獨尊的社會劃出巨大的等級裂痕,一旦上層結構出現紊亂,下層渴求權力財富的就會瞬間起義,整個社會就顛過來倒過去的走過了幾千年。如今人們只能在霍去病的墓上遙望茂陵,這位年僅24歲就犧牲的大將千年來守衛著他的大帝,墓前的漢代石刻雕刻了各種動物,靜靜地等待著年輪的侵蝕,隨意地讓各方游客撫摸、端詳。旅游提示:兵馬俑博物館在火車站附近乘坐306路公交可以到,車站離博物館還有比較長一段路需要步行,目的是為了讓游客乘坐電瓶車。博物館分三個兵馬俑坑和一個文物展覽館,游客中心中有關於兵馬俑的電影。大約需要游覽2個小時。門票90元,學生半價。茂陵位於鹹陽市,茂陵博物館設在霍去病墓中。游客只能在霍去病墓上看茂陵,門票46元。
更多圖片游記請見http://mingmilk3377.blogcn.com/index.shtml

(霍去病墓西漢伏虎)

(兵馬俑)

(漢景帝的兵馬俑(僅為真人的四分之一))

(真人大小的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