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試圖通過這些殘留的痕跡來進一步探尋這座修院的過去(圖21),但是由於年代久遠,資料散佚,剩下的都是一些殘缺的記憶了,從門外的一塊石碑上上了解到,該院是1895年開始興建動工,1908年方才竣工,修建歷時14年。當時是由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駱書雅和伯歷山共同主持設計建造的(圖22)。修院建成後命名為“領報修院”,來作為整個四川傳報福音使者的高級神職人員的培訓基地。當年該修院曾經盛極一時。有不少法國、英國的學生和教徒都在此學習,夏天還有不少傳教士來此避暑。四川當今五大教區的老一輩主教、神父均由此畢業送出。一直到解放後修道院解散,這裡先後被用作過政府辦公樓、倉庫、療養院、和學校,但一直沒有被好的保護和維修,使之日益衰破(圖23)。我邁著輕輕的步子走了出來,惟恐打破這院內寧靜的氛圍。站在門外遠望,青山皚皚,草木森森(圖24),我卻覺的宛若隔世,一下子從歷史的塵埃中回到了現實。思量著這幢美麗而殘破的建築的未來,惟恐在今後歲月的衝刷下,寫滿歷史滄桑的古老修院與我們擦肩而過,成為永恆的幻影(圖25),那時我們向誰去訴說?(待續)

(21殘痕)

(22石碑)

(24門外)

(23現狀)

(25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