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奇石收藏記錄

作者: yaling

導讀三峽奇石收藏記錄 《知章騎馬如乘船》 畫面石尺幅14*6*13*cm、重量為 g、石質為石灰岩,采自三峽腹地,巫山縣城長江與大寧河的交界處。畫面清晰,構圖精巧,主題鮮明。圖案焦點在騎馬人頭部,帽子極像古人戴的官帽,弱冠纓風,飄飄欲仙,活像詩人賀知章醉後騎在馬背上,一搖一晃的,如在大風浪中起伏的小船,馬頭微微向後側著,仿佛在說,主人你可要騎穩當了。奔 ...

三峽奇石收藏記錄 《知章騎馬如乘船》

畫面石尺幅14*6*13*cm、重量為 g、石質為石灰岩,采自三峽腹地,巫山縣城長江與大寧河的交界處。畫面清晰,構圖精巧,主題鮮明。圖案焦點在騎馬人頭部,帽子極像古人戴的官帽,弱冠纓風,飄飄欲仙,活像詩人賀知章醉後騎在馬背上,一搖一晃的,如在大風浪中起伏的小船,馬頭微微向後側著,仿佛在說,主人你可要騎穩當了。奔放不羈的詩人,瀟灑俊逸的神態,形像生動地再現大詩人杜甫的《飲中八仙》中的詩句“知章騎馬如乘船……”我就當即配詩:“知章騎馬如乘船,定格醉姿蒼穹眠,倘若詩人得此石,無需費墨寫八仙。”詩的意境與石頭畫面珠聯璧合,神形兼備,意像幽遠。令人頓感造物主的神奇精妙。



(1)

《列子御風而行》

列子御風行天涯,依順自然夕陽斜,

物外超然同天地,道家禪意釋精華。

《列子御風而行》意像石11*6*10*cm重量為1.5 g。石質為石灰石英岩,采自三峽腹地,畫面簡潔,色差對比強烈,黑與白具有強烈反差,漆黑而不待雜色的背景表現無窮盡的宇宙,潔白的主體抽像化的寫意出列子御風而行,神游於天地之間,注視著他的那一剎那,凡塵瑣事頓消,聽取天籟的簫聲的留白大寫意中國畫。任思緒自由地馳騁,蒼勁宏大的氣像,融咫尺之石中。畫風酷似豐子愷,充滿清新靈動,朗潤飄逸,妙處難與君說。超然物外依順自然,樂天知命。《莊子•逍遙游篇》“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與大自然結為一體,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只覺得體光透明,心神凝聚,體型消失,骨肉融化,不知不覺隨風漂浮,也分不清是風乘我,還是我乘風。



(2)

《三峽新舊石器時代石器》

三峽新舊石器時代石器巫山打制、磨制石器創造了石器時期文化的輝煌,是三峽204萬年前巫山猿人類起源的標志!



(3)

《珊瑚化石熱帶魚》

三峽地區最常見的是鏈珊瑚化石,由於是在黑色的石頭上,成現出無數雨絲般的白線,當地人又叫他“雨花石”,還認為能撿到這種石頭說明運氣好,故又叫他 “運氣石”。畫面石25*9*22*cm重量為5.3 g。石質化石,采自三峽腹地馬渡河小小三峽。石肌滑美潤澤,屏風式的正面構圖,石紋有條不紊,既有規則又有變化,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石型構成一條如款款君子的熱帶魚那胖乎乎的形像。像這種既完美又個大的珊瑚化石當地非常少見。



(4)

《一塊難得的項墜石》

一塊難得的項墜石雙面圖像俱佳,其中一面為中國女人側面肖像,另一面為一只小猴子全身側面像。惟妙惟肖,渾然天成。畫面石2.5*2.7*0.5*cm重量為40kg。石質鈣化石灰岩。手感溫潤,表面光滑如玉。



(5)


精選遊記: 長江三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