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歷史的真實——走進十八世紀的保加利亞小鎮

作者: 天涯孤飛燕

導讀雖曾一度迷戀過描述UFO和世界未解之迷等的書刊雜志,但我始終不相信“時空隧道”、“時光倒轉”的說法,覺得那是人們一種美麗的幻想。然而,在第一次感受了保加利亞艾特爾(Etar)露天博物館之後,我不僅轉而相信了有關“時空隧道”的種種說法,而且甚至迷戀上了這種感覺,借著各種機會,我一次又一次地造訪她,三年中去了四次。人們“回到從前”、“把時光留住 ...

雖曾一度迷戀過描述UFO和世界未解之迷等的書刊雜志,但我始終不相信“時空隧道”、“時光倒轉”的說法,覺得那是人們一種美麗的幻想。然而,在第一次感受了保加利亞艾特爾(Etar)露天博物館之後,我不僅轉而相信了有關“時空隧道”的種種說法,而且甚至迷戀上了這種感覺,借著各種機會,我一次又一次地造訪她,三年中去了四次。人們“回到從前”、“把時光留住”的美好幻想在這個長1公裡、寬幾十米的山溝溝內變得真實,真實得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歷史:誕生於充滿幻想的時代,卻留住了歷史的真實造訪艾特爾同行者最多的那次是2003年暑假。那時我參加在保加利亞中部城市大特爾諾沃市舉辦的、為期三周的“保加利亞語言文化國際研討會”,每個周末,會務組都安排近距離旅游,參觀艾特爾露天博物館就是其一。她坐落於被稱為“巴爾干半島脊梁”的巴爾干山脈之間。巴爾干山也稱“老山”,是歐洲南部山脈阿爾卑斯山、喀爾巴阡山的延伸,橫貫保加利亞,直到黑海。艾特爾露天博物館建在巴爾干山脈的一條山溝內。正因為地處群山深處,她如同一個養在深閨的少女,遠離浮躁和奢華的現代都市,保持著幾個世紀前的淳樸和清純,我猜測這大概就是博物館創建者選擇此地的原因吧?!擠滿40多人的大巴行駛在8月的歐洲公路上,沒有空調,悶熱難耐。大巴開入巴爾干山脈後,滿眼的濃綠、清新的空氣、婉轉的鳥鳴和清亮的水流聲把大家從迷迷糊糊的狀態中喚醒,精神都恢復過來了。帶隊的保加利亞老師趁機介紹起艾特爾博物館的歷史來:艾特爾是座有幾百年歷史的小鎮。在18世紀,小鎮吸引著來自歐亞各國的商人,對外貿易很發達,有26種手工藝,產品銷往現在的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奧地利、土耳其等廣大地區。1964年小鎮被改建為露天博物館。上世紀60年代,保加利亞政治穩定,經濟富足,保加利亞人著力於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傳統。這一方面是出於對歷史和傳統的尊重,一方面是出於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期待:那時的保加利亞和中國一樣,舉國上下都憧憬著美好的共產主義的到來,憧憬著美好的現代化生活的到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是我們中國人對美好未來的理解,保加利亞也大概如此吧!保加利亞政府考慮到,現代化生活必然導致傳統的和當時現有生活方式的改變或消失,為了保護這些“即將消失”的民族文化,為了“讓歷史具有可視性,易於理解,使國家最大的財富得以保存”,政府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很多博物館,艾特爾露天博物館就是其一。我想起了與艾特爾建於同一時期的保加利亞南部哈斯克沃市的煙草博物館。我的保加利亞同事帶我參觀完與煙草種植有關的所有資料和實物後告訴我,60年代博物館建立時,政府和所有人都認為幾十年後這些東西就只能在博物館才能見到了。可實際上,現今該地區的煙草種植、收割、晾曬、加工等跟60年代沒有什麼差別。語氣中包含著諷刺,也包含著失落。是呀,這也許是歷史跟保加利亞人開的一個玩笑,是莫大的諷刺。盡管歷史沒有像當時人們基於幻想的、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但保加利亞政府一批人的“未雨綢繆”使得珍貴而豐富的文化遺產被保存了下來。我們應該感謝他們。與之同時,我們中國大地上在“向舊世界宣戰”號召下卻進行著一場烘烘烈烈的“破四舊”運動。我們自己都知道,經過那個年代,中國丟失豈止是一些故舊器物?毀壞的豈止是一些寺廟樓台?!

作坊:工作也可以是享受艾特爾與一般博物館“只能遠觀、不能近瞧”的做法不同,她不僅保留了小鎮原有的鐘樓、石橋、民居、作坊以及教堂等,而且把古老的舊式民居與作坊店鋪重新整飭,作為博物館開放式的展廳,每家店鋪都有匠人按照幾百年前流傳下來的方式工作著,原汁原味地再現了保加利亞文藝復興時期(18世紀下半葉和19世紀)人們的生活和經濟模式。這種露天開放式博物館讓游人真正感受到什麼是“身臨其境”!小鎮的格局是這樣的:兩側山上多條水流直衝而下,在溝底彙成一條小河,穿鎮而過。以小河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河南岸是面包房和一些需要動力的木器加工等作坊,動力來源於山上直衝而下的水;河北岸是一條窄小的街道,兩旁是兩層的木質樓房。街道的兩端分別有兩座橋,把小鎮連成一體。面包房位於入口處。面包師傅正在用土制的烤爐烤面包:紅色的火苗跳躍著,爐壁上白色的面包一點點變黃、變焦,香氣飄出來,勾引著我肚子裡的饞蟲。保加利亞人以面包為主食,就想中國北方人天天吃饅頭一樣。他們的面包不甜,外焦裡內,松軟又有嚼勁。我買了兩個准備回去的路上吃的,不想卻招來了一群“餓鬼”,同伴你撕一小塊、我扯一小角,眨眼之間就被搶光了。面包房的旁邊是一家保加利亞民族風情濃郁的餐廳。要不是趕時間,坐下來喝一杯咖啡或是保加利亞葡萄酒絕對是一種享受。小街兩旁的房屋都是兩層的木樓。一樓依次排列著各種店鋪。店鋪很小,只有幾平米或十幾平米大。一家挨著一家,銀匠鋪、鐵器鋪、裁縫鋪、鞋鋪、面點鋪、樂器鋪、鞋鋪以及羊毛編織品鋪等,應有盡有。每個店鋪既是作坊,也是商店,裡面身著傳統服裝的匠人正在工作。這種帶有表演性質的工作是隨心所欲的。匠人不趕數量,不趕時間,精心地制造打磨著自己的商品,更准確地講,是藝術品。他們的快樂來自制作過程本身,與山外隆隆的機器聲和高速運轉的生產流水線相比,他們的工作性質應該定義為“享受”。如果有人對他們的藝術品感興趣而駐足,就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了。如果游人有興趣參與和體驗一下制作過程,他們一般是不會拒絕的。

跟大多數旅游點,尤其是中國旅游點不同:作為店主的匠人非常不“熱情”,游人進來,他們往往只打聲招呼,眼皮都不抬,忙著自己的工作。有人要買東西時,他們才會停下手裡的活兒,但他們既也不極力推薦和兜售,也不跟人討價還價。也許因為他們在此處的身份更多的是作為匠人,而不是商人。有過太多次“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經歷的我很喜歡甚至可以說,很享受這樣淳樸的購物方式,有生以來,花錢如此輕松,如此愜意。民居和教堂:人們的物質和精神家園小鎮所存建築完好地展示了保加利亞民族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雙層小樓,依山勢而建,底部是一米來高的石塊砌成的房基,上面是白牆和黑色木制尖頂。二層樓房不是呆板的直桶式,第二層臨街的一面延伸出一米寬的走廊,並有木頭護欄;背面一側臨河,房屋也向外延展約半米多,尤其是拐角處。而支撐延展部分的重力的,一部分兩層樓房間的樓板,一部分是裝在下方的木條,這些木條同時還具有裝飾效果,構造設計十分精巧。店鋪都在一樓,二樓是民居。順著狹窄的樓梯上去便是走廊,臨街的一側是木欄,另一側是居室。居室有臥室、廚房、客廳,完好地展示保加利亞人的生活場景。臥室內擺著木床、桌子和椅子,地上鋪著精致地毯,床上平整地鋪著床單,擺放著毛毯。保加利亞人床上用具都是羊毛制品。要在保加利亞買一床棉被是一種奢望。床單的顏色是寧重的大紅、圖岸是方格;牆上掛著一套傳統的保加利亞傳統民族女裝。廚房牆上設有大壁爐,兩側擺放著咖啡壺、鍋、盤,還有底矮的小板凳,這是吃飯或做飯的坐具。每一件物品,無論大小,暗淡的顏色和拙樸的樣式都述說著過去。居室看起來,也是有著貧富之別的。在一窮人家中,我看到在把臥室與廚房隔斷的牆壁上有一小洞,放著一盞燈和一面鏡子。燈便可一屋兩用,節省能源;鏡子起著反光的作用,加強被分而用之的光線的強度,提高室內亮度。一燈兩用的作法,我小的時候在中國北方的農村見過。看來,生活在不同國家的人想法是不難想通的。小街盡頭是一座教堂。既不高大雄偉,也不金壁輝煌,甚至可以說,樣子十分簡陋,只有屋頂樹立的十字架,告訴我那是過去和現在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精神家園。我看過太多的保加利亞教堂,因而並沒有走進去。我從其樸拙的外表來解讀它:從14世紀到18世紀末,保加利亞在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長達500年,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對作為保加利亞民族信仰的東正教進行了幾乎毀滅性的扼殺。教堂遭到破壞,聖像被毀,教徒被殺。一些虔誠忠貞的教徒只好把教堂進行偽裝。在大特爾諾沃市附近一個叫阿爾巴納斯的小鎮上,一座建於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的教堂外觀和建築式樣就跟當時的普通民居沒有任何差異。保加利亞民族經過前僕後繼的浴血奮戰,18世紀末在俄羅斯帝國的幫助下獨立,迎來了自己的“民族復興時期”。保加利亞民族精神也是其恢復和重建的重要內容之一。我不知道眼前這座教堂建於何時,但無論她建於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還是建於保加利亞民族復興初期,都提醒著游人:無論多少年的外族侵略,保加利亞人的精神不死。水動機械:轉動著保加利亞人的智慧位於河南岸的水動機械是博物館的精髓,也集中表現了保加利亞人的創造精神。在這裡,水被保加利亞人利用到了極致,機械磨石、水磨和旋木車床、鋸木機等十幾種水動機械,是歐洲露天博物館中最豐富的,也是集中最佳設計技術最齊全的。保加利亞人在水流湍急的高處安裝輸水木制水槽,使水從十幾米高處直衝而下,衝擊下面浸於水中的木輪,木輪具有數片輪翼,被水的衝擊力推動而旋轉;木輪的軸與石磨或其他機械連在一起,進而帶動它們旋轉,完成一些今天用電力來完成的工作。在一家木器加工作坊裡,主人看我們興致很高,就請我們嘗試一下:我跳進半米多深的工作槽內,坐在條凳上,前面水動力驅動的鐵鑽頭在不停地旋轉著。我把一塊小木頭向上一放,不一會,一個木碗的雛形就出來。手裡拿著平生第一次自己制造出來的木碗,愛不釋手。我向主人提出,我要買這個碗。主人為難了,因為碗還很粗糙,既沒經過打磨,也沒上漆,一件沒有做完的產品他不知道該如何開價。他最後決定人情送到家,把碗送給我。多麼淳樸可愛的保加利亞商人。小鎮盡頭有一個“天然洗衣機”:兩個高度差有一米多的木盆。木盆用寬10釐米左右的木板制成,每兩塊木板間隔有兩寸多寬的縫隙,毛毯或著衣服放在盆內。湍急清亮的水流從10米高處的輸水木槽盡頭直衝而下,衝入第一個木盆中,巨大的衝擊力使水濺起的白色水花高達幾十釐米。水的衝擊力跟洗衣機渦輪的動力一樣,滌去衣物上的污穢。帶著污垢的水流從木盆的縫隙中溢出,順流再次直衝而下,衝入下方的第二個木盆內,而後帶著從第二個木盆滌出的贓物,從縫隙流出,最終彙入底部的水溝內。我蹲在木盆邊,把手伸進盆內,不一會,巨大的衝擊力就把手震的發麻了,這樣巨大的衝擊力除污去穢的功效自然可想而知了。我不得不為保加利亞人的智慧嘆服。“洗衣機”的旁邊還有幾排黑暗干裂的木架,顯然晾曬衣物和地毯用的。我想,這裡應該不缺少人氣的,尤其應該是女人們聚會的場所。漂亮的姑娘、少婦三五成群,結伴而來,清亮的水流聲仿佛是她們銀鈴般的笑聲。她們一邊洗著衣物,一邊談論著自己心上的那個“他”, 訴說著自己的愛戀和思念,心裡酸酸的、甜甜的。

結語——返回的路上,帶隊老師告訴我們,一年中有幾次重大的節日在艾特爾舉行,會引來八方游客,一時車水馬龍,人頭攢動。除此之外,艾特爾大部分時間是安靜的,游客稀少。保加利亞人經濟狀況不佳,而對於國外旅游者來講,保加利亞又沒有法國、希腊、意大利那樣高的知名度,因而,與中國近十年來如雨後春筍般噴發出如此多的“驢子”和“驢行社”相比,保加利亞旅游業還不是很發達,但政府正在著力開發這一行業。

走進艾特爾,走進時光隧道,感受過去;離開艾特爾,心裡多出了一份牽掛:我會永遠記得你,可你呢,在我離開後,你會如何?我期待著更多人來感受你,又害怕更多的人來打擾你。當狂歡的游人散去,抱著“熱鬧是你們的,我還是我自己”的姿態、繼續著自己的寧靜和悠閑的你到底還能保持多久?



(小鎮1)



(小鎮2)



(小鎮3)



(小鎮4)



(小鎮5)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