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很小,人很多。
行色匆匆的人,滿腹憂郁的人,曬太陽的人,希望發生點什麼故事的人。所有全中國,或者說全世界的各色人等,都在這一畝三分地的小小麗江城彙聚了。
外面的人來了。大多數的原住民走了。長長的街巷,仄仄街巷兩邊的老屋,那些看上去很古老的青石板路?其實這些看上去很古老的青石板路是重新修葺的,只是麗江人很會打造,新的東西看上去依然很古老。
外面的人湧進來了,大多數原住民潮水般的退去了。這裡面有政府的功勞。想像當初原住民告別老屋,告別青石板路,告別他們門前那條已經流淌了很多年很多年的小河,還有那些長滿了小草青苔的小橋,是欣喜?還是憂傷?古老沉入了黑暗,往事盡在煙塵裡了……
煙塵裡的麗江是一個叫洛克的外國人寫的。那個時候的麗江遠不是現在這付模樣。我在想,如果洛克看到今天麗江街上的人流,看到鱗次櫛比,一家挨著一家的商鋪,而且每個游人還要被當地政府收取80元的古城保護費,洛克還能說今天的麗江是夢中的天堂嗎?
盡管麗江所有的老屋還在,但裡面的內存已經不是先前的模樣了。內核不在,剩下的也只是一個有著麗江名字的驅殼了……
那天,坐在束河一個靠小河的地方,一個人呆呆的坐在那喝茶,順便也感受感受人們說在那兒發呆、坐在那兒發傻的味道……
發呆,是因為寂寞。也是因為寂寞,人開始變傻。發著發著呆,我突然就感覺到,這哪裡是讓你清淨發呆的地方呀!上個世紀的那個美籍奧地利老外,絕不是因為寂寞才來到麗江的。所謂“寂寞”,那是人的心境。心境的東西,那是一種精神層面。要解決精神層面的寂寞,還得靠著自己來醫治了。空氣裡彌漫著浮躁的麗江,能有這樣偉大的療效嗎?或許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麗江對於所有的造訪者都是不一樣的……
那天,在茶雲間客棧,手裡有一本書叫《麗江的柔軟時光》。書,帶著一種調侃,也帶有一種小資的矯情。只是矯情用的太多、太濫,給人一種倒胃的感覺。
放下書,我不知道該干什麼了。於是,望著麗江城的遠山,望著眼前的一大片黑瓦房頂,我在想,麗江是什麼呢?大腦一片空白,最後看到古街上的人頭攢動,耳朵裡被灌進了山下傳來的嘈雜聲,我立時明白了,麗江是一個趕集的地方……

((不過麗江還是要好看的地方,清晨到山上看麗江,還是)

(人頭攢動的麗江,很像義烏的小商品批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