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報修院”在當地又被稱為“上書院”,難不成還有一個“下書院”嗎?在下山的路上,我尋問了路邊的山民,這才知道在這裡除了有“上書院”也就是剛才我看到的“領報修院”外,還有一座規模更大的“下書院”。 “下書院”也被稱為“無玷書院”,因為它座落於山下的白鹿鎮西,所以當地人稱它為“下書院”, 它竣工於1893年,比“領報修院”建的還早,是一座宏大的古羅馬式的建築。當時“無玷書院”內常年有學生、神父、工人近二百人。這下子輪到我大吃一驚了,因為剛才我去“領報修院”時路過白鹿鎮的呀,怎麼沒有發現它的半點影跡呢?急忙回到白鹿鎮向路人打聽“下書院”去處,只見路人用手向路下方的一片建築一指,說這就是“下書院”(圖26)。我下到河邊一看,那有什麼古羅馬式的建築的影子,眼前分明是一座現代風格的中學嗎(圖27)!原來解放後曾經盛鼎一時的“無玷書院”解散,原址成為白鹿中學校址。經過多年的改建,原來的建築早已面目全非了,已經完全看不出“無玷書院”原來的風貌了。唯一遺留下來的是門前同時期建造的一座雙拱石橋(圖28)。橋身的色澤古老,在長年的河水衝涮下依然紋絲不動。橋旁有一石碑,上刻有“中法橋“三字(圖29)。橋是因為法國人在中國建造的而得名的。此橋設計科學、堅固牢實,據稱這座石橋幾十年來曾多次接受洪峰的衝擊,但橋形至今不變,毫發未損。我望著橋下從山裡緩緩流淌而來的小河,幾只小白鴨在河中戲嬉(圖30),周圍的一切顯得多麼的安寧。真心希望前方那座深山裡的聖殿,也會在這安寧的氣氛中與時光同存。(全文完)

(22下書院)

(23白鹿中學)

(34石橋)

(25中法橋)

(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