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之行有個景點是最令人震撼的,那就是虎跳峽。 往虎跳峽的公路幾乎是與金沙江平行的,一路上均可見黃褐色的江水緩慢流淌,當進入兩山的縫隙間時,江面突然變窄,江水開始急速起來,再加上地勢的強烈落差,形成了峽谷,滾滾的江水發出陣陣的轟嗚,這就是著名的虎跳峽。
在峽谷一側的的盤山公路上,隱約可見一塊巨石橫臥江中,那塊石就是傳說中的虎跳石。雖然在高處也能觀看到虎跳峽的壯觀,但為了充分感受震撼,來到這裡的游人均沿著一千多級的台階往下走。台階又高又陡,加上剛下過雨,有點濕滑,但路上的人們都不會半途而廢,不管是青壯年,還是步履艱難的半百老人,還有一些剛學會走路年幼的兒童,都一步一步向著共同的目標行進。
越接近峽谷底,江水的咆哮聲越大,到了底部才發現傳說中的虎跳石並不是一塊,在山腰看到的江中巨石只是其中一塊,再往前走十多米,又有一塊更大的石頭橫豎江面。兩塊巨石一前一後屹立江中,滔滔的江水衝打著巨石,沾起無數的浪花,伴隨眾多的旋渦,江水撞擊石頭發出的“嘩啦”聲響,不時被江水的轟嗚聲所掩沒。江面兩側是高而陡峭的高山,從下往上望只見被山阻擋住了的部份天空,江水的轟鳴如此巨大,應該與峽谷的共嗚關系甚大。
據導游介紹,虎跳峽全長十多公裡,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由於地勢險峻,目前只開放上虎跳的一小部份。
在游人們紛紛爭先恐後在虎跳石前拍照時,我獨自憑欄面對江水和巨石,腦海裡一次又一次地浮現老虎當年躍過江面的一剎那,那時的江水相信也是這樣的湍急,巨石仍然是在如今的位置,老虎到了江邊,面對滾滾的江水,有兩種選擇:一是掉頭往回走,二是跳過江去。往回走絕對安全,但尋覓獵物不如江對岸;跳過江有危險,因為身下是急速流動的金沙江,掉下去十有八九會命送黃泉。但是老虎並沒有退縮,它使盡了全身力氣,縱身跳向巨石,在尚末站穩之時,借助著慣性再次躍向對岸,就是這驚天的兩跳,給後人留下了壯烈的峽名,其勇往直前的性格至今令我佩服不己。
虎能過江,除了它自身的勇氣和力量外,巨石功不可沒,它給了老虎一個支點,沒有這個支點,老虎縱有神來之力,也不可能躍過二十多米寬的金沙江,虎跳給了我一個深刻的啟示:個人有本事有才能固然重要,但關鍵還要有平台、有機遇,離開平台與機遇,個人的成就難上加難,但當機會擺在眼前時,就應有老虎般的勇氣,把握機會,銳意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