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一夜之後可以評價金藝賓館的住宿條件了,的確是又吵又鬧。因為是臨街,晚上11點以後仍舊是人聲鼎沸,而且賓館的隔音效果極差,樓上樓下的人走動、說話、看電視的聲音也依稀可辯,我們隔壁還有個女生一直在用極其哀怨的聲音反復唱著《曖昧》那首歌。不過我們因為連日的疲倦,頭一沾枕頭就睡著了,什麼世間煩惱音都進不了我們的耳朵了。所以,如果你對自己的睡功有把握的話,還是可以考慮金藝的。早上8:00。我們和同住金藝的簡家兄弟一起坐上了包的車開始二線游。簡家兄弟是堂兄弟,弟弟有些害羞,哥哥有點幽默,兄弟倆對攝影都有共同的愛好,於是在搭伴同行的路上,這對兄弟增添了很多的笑聲。今天廬山上的霧氣很重,站在含鄱口向四處眺望,除了比較近的五老峰還能看見輪廓,重重的霧氣下不要說鄱陽湖,就連廬山上最高的漢陽峰也看不見。游客越來越多,我們也無暇等待,就先過了含鄱口的山門,登上較高的望鄱亭遠望,可惜山上霧氣沒有一絲要消散的意思,讓我們不免有些著急,看不到鄱陽湖的含鄱口又有什麼意義呀。這時有位老人拿出隨身攜帶的笛子,在亭中吹起了歡快的音樂。聽著這美妙的笛聲,我們的心情也跟著愉悅起來,是啊,何必為了這暫時錯失的風景而影響我們將要路過的美景呢。於是,我們沿著亭邊的小路走向植物園。通向植物園的小路就像廬山所有的小路一樣,細細打量都很美麗。植物園內確都是一些人工景觀,讓人沒有多想逛的興致。倒是我們在溫室發現了一盆仙人掌科的植物,長得很像一只有很多尾巴的獼猴,可愛的是有兩只“尾巴”上還開著紅色的小花。匆匆結束了對植物園的游覽,我們開始了今天的重頭戲:五老峰和三疊泉。從五老峰的山門爬到一峰的峰頂,我們大概用了20分鐘的時間。一峰的峰頂有一座待晴亭。覺得這個名字特別符合我們此時的心情:現在峰頂仍舊是霧氣繚繞,我們的願望就是希望霧氣散去,天氣放晴,讓我們看得見山峰周圍的美景。可天不遂人願呀。一峰、二峰、三峰和四峰之間的距離都不遠,我們決定不休息一鼓作氣的走完。的確這幾個峰之間的走路時間都在10分鐘之間。二峰前有一塊張著嘴巴的鱷魚岩,可換個角度看卻像一只張著翅膀的小雞了。三峰上有棵想和黃山迎客松媲美的松樹,被稱做廬山迎客松,但我覺得它的樣子和姿態都不如之前在仙人洞看到的那棵松樹美,也不如這棵松樹邊的崖壁上的松樹美。三峰頂上還有一塊題著“日近雲低”的石刻,此時真希望有太陽出來讓我證實一下是否是“日近”,至於“雲低”,反正被雲霧圍繞著的山峰已經證明了雲很低了。四峰是五座山峰中最高的山峰,這裡也有一塊刻著“天地壯觀”的石刻。我不免又要感慨天公不做美了,沒有霧,我才能看到這裡的天地到底有多壯觀呀。在四峰吃了一塊錢一碗的野生栗子粉,相比一峰的和後來在三疊泉賣的栗子粉,四峰這裡的明顯稀薄多了,有偷工減料之嫌。走過不只名的小亭後來到了五峰,在峰頂的崖邊和不知名的游人一起等待雲霧散去,有好幾次我們都看到雲霧散去後山下的公路和村莊,但我始終沒那麼好的運氣能看到鄱陽湖。在五峰休息了片刻後,我們開始下山,天那!這段下山路可真不是蓋的,幾乎是一條路直通山底,沒什麼平路也沒有拐彎的地方。不知到底走了多少級台階,也不知走了多少時間,我第一次爬山爬到膝蓋會痛。好久,我們才下得山來。從坐纜車的地方到三疊泉先要沿著溪水走一段路,據說這溪水就是三疊泉的水源,不知源頭在何處。這是一段緩坡,大部分都是平路,只是偶爾會蹦出一兩級台階,路邊還有潺潺的溪水在歡快的奔流,撞擊著溪邊的岩石,我們也輕松了不少,於是花了40分鐘走到了三疊泉的入口。入口處又是台階,問了問旁邊的導游,說是一共有1420階。想想剛剛從五峰下來的那個台階,這區區1000多級那還放在眼裡,於是便和同伴一路數著台階下去了。半路還買了返山標志(1元)和門票(51元)。當我數到第1452級的時候,我們來到了三疊泉的觀瀑平台。以前看到過各式各樣的瀑布,很奇怪同樣都是瀑布,大自然卻能將他們創造的千姿百態,眼前的三疊泉也是:一疊直垂而下,砸在蒼崖上;二疊曲折,煙霧騰騰;三疊最長最闊,如洪流傾瀉,滿滿蕩蕩,又如玉龍走潭,直瀉於龍潭中。我們在觀瀑台上沐浴著山風吹來的細細瀑水,在瀑布下的龍潭裡泡著腳,享受著艱辛跋涉後的愉悅。在將近一個小時後,我們開始了回程。回去的這一千多級台階我們是拽著邊上的扶手千辛萬苦得爬上去的,但我們還是用了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就到了入口處,倒是簡家兄弟倆一蹦一跳得好像沒事人一樣的輕松得走了上去,嗨,年輕人就是體力好呀。下午5點的時候,我們已經到了三疊泉外的停車場了,叫來了包的車子,我們沒有直接回正街,而是到了有一些深長不露的老別墅的香山路。車子停在香山路上的天主教堂前,這座教堂相對之前看到的兩座基督教堂更漂亮整潔些,看門的老大爺熱心的開了偏門讓我們進去參觀。雖然教堂不是很大,玻璃窗的顏色不夠五彩斑斕,穹頂上也沒有會讓人目眩的壁畫,但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進入一間教堂的內部,心理不免有些激動,於是就多在裡面停留一會,還順便細細研究了一番牆壁上掛的耶穌受難記中的一些圖片。在這裡真的要很感謝那位老大爺,不但讓我們參觀了天主教堂,還熱心的為我們指點了回到正街的路和附近的一些景致。之後我們到了大名鼎鼎的香山緣吃晚飯,覺得這裡作為餐館比作為旅店更合適,因為來吃飯的人比來住宿的人多。我們點了三石中的最後一石——石雞,再點兩個菜,還有一元一位吃到飽的米飯,4個人一共90元。網上一直都誇香山緣怎麼怎麼好,但我親身體驗後覺得並沒他們說的那樣花好月圓的,具體如何後面再評訴吧。吃完晚飯後,我們沿著香山路兜到河南路再兜回了正街,其實這附近有兩條小路可以走到月照松林再走到正街的,比較短的一條需要先走160級台階,但我們現在看到台階都有些膽戰,寧願繞點路了。(未完續待)

(含鄱口的山門)

(二峰的鱷魚岩)

(三疊泉)

(廬山迎客松)

(香山路上的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