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桂林陽朔回來已經一個星期了,可是我的心依然留在那片山水間。昨晚看到央視的一檔采訪桂林的節目,又把我的思緒拉到千裡之外。 這次旅行醞釀已久,既要帶媽媽出行,又不想跟旅行團,所以我選擇了攜程的度假產品——桂林陽朔5天經典自由行。這個產品總體上很不錯,攜程的服務也很體貼,非常適合工作繁忙人士,只是價格小貴,瑕不掩瑜。 第一天晚上10點,飛機准點降落在桂林兩江機場,走出艙門的那一刻,我和媽媽都興奮不已,“桂林我們來啦”!做機場大巴前往市中心,然後打車前往預訂的桂林賓館,一切都非常順利,桂林不愧為一個旅游城市!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整理行裝,向陽朔出發。我們在桂林客運總站買了桂林直達陽朔的大巴,從早7點到晚8點,20分鐘就有一班。約1個半小時後上午11點多我們到達了陽朔縣。一出車站就有不少當地農家婦女圍上來介紹住宿,自薦當導游。我早在事前准備的攻略裡就了解了這一情況,因此不慌不忙,任由她們一路尾隨到酒店門口。等我們放下行李走出酒店的時候,大多數野導游已經散去,只有一位中年阿姨還守在門口。我和媽媽心想,她這樣辛苦等候也不容易,便上前搭訕。這位阿姨姓莫,是陽朔縣下面一個村的村民,老公在家務農,她就在縣裡做做野導游,帶到一個客人,一天也就收15元的辛苦費,現在陽朔做這個行當的農婦很多,競爭也挺激烈的。想想我媽媽退休後無憂無慮的生活,我更是對這些打工的農婦產生了憐憫,便在她掛靠的旅行社訂了當天下午去銀子岩(60元包車一人)和晚上《印像劉三姐》(130元一人)的門票。 看網上攻略說桂林的幾大溶洞,玩一個也就足矣,我便選擇了銀子岩。相比江南的一些溶洞,銀子岩並無太大的驚喜和意外,不過既然到了桂林地界,當然要看看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啦。銀子岩裡最讓人驚嘆的是“瑤琳仙境”這一處的景觀,在各色燈光的投射下,高達十幾米的石鐘乳瀑布呈現五顏六色,更絕的是他們倒映在淺淺的水面上,俯視之下,仿佛又是一個十幾米的石鐘乳瀑布,讓人有頭暈目眩之感。 看完銀子岩,我們又回到縣裡,吃了晚飯,就等著晚上看《印像劉三姐》啦。幾乎每個來陽朔的游客都會看這個大型實景山水演出。剛開始媽媽還不明白這個演出是咋回事,一個勁的說太貴不值得,可是等她坐到劇場裡,面對這漓江山水的真實舞台,無數當地漁民演員的表演時她也驚呆了。《印像劉三姐》是老謀子策劃的第一部山水實景演出,延續了老謀子最擅長的大色塊運用,無論是苗族歌舞、漓江漁火、竹筏隊列、漓江兩岸原生態生活模擬,都散發著濃濃的鄉情趣味,讓人不得不贊嘆老謀子的老謀深算,更羨慕陽朔的好山好水。 看完演出做摩的回到西街,入夜的西街散發著和白天全然不同的美麗,西街成了一條地地道道的酒吧街:霓虹華彩、落力吆喝、歌舞升平,各種膚色,不愧為中國最小資的所在。我們又把西街、縣前街、疊翠路逛了個遍,見識了許多在網上攻略裡被驢友推崇的酒吧、客棧和飯店。我在心裡盤算著未來幾天一定要把這些好吃好玩的都嘗試個遍。 第三天早上5點半,天還未亮就要起床了,因為要趕到興坪村做船游漓江精華段。一般游漓江有兩種方式,一是從桂林做官方的大游輪,從桂林下陽朔,耗時5個小時;另一種就是自助游客通常所選擇的,到了陽朔後在上興坪村,只有興坪到楊堤這一段精華部分。清晨,從陽朔西街到興坪的小巴坐的滿滿當當的,一般都是游客,一路上穿行在稻田裡,遠處連綿起伏的山頭,輕煙一般的雲霧繚繞在山間,怪不得桂林山水被譽為大自然的山水畫。 漓江的這段游程也就一個多小時,沿途看到了人民幣20元背面的景色、九馬畫山、黃布灘倒影、拇指山等等。說實話,船工所謂的各種像形山我都沒看出來,可能是欠缺想像力吧,不過只要看到這水墨畫一般的山山水水,看到兩岸有農民趕著鴨子下河、放牛吃草,看到孩子戲水這樣樸實的生活場景,就覺得滿足了,這是城市裡看不到的另一種生活,雖然與繁華、熱鬧、便利沾不上邊,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才是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 游完漓江回到賓館,我累得一頭栽倒在床上呼呼大睡。然後被手機鈴聲叫醒,原來是導游莫阿姨打來了,問我們下午有沒有其他出游計劃。媽媽昨晚看了攻略,惦記著農家飯和遇龍河,因此我們想讓莫阿姨今天帶我們騎車自由行。可惜莫阿姨已經在外帶客人了,她把自己的弟妹朱大姐介紹給我們。剛開始我們還不太高興,生怕新來的導游不如莫阿姨,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朱大姐不僅熱情善言,而且任勞任怨,大日頭地下帶著我們穿行6、7公裡的山路最後找到了藏在陽朔舊縣、遇龍河畔的老根家,飽嘗了一頓原汁原味的農家飯。 這一段路騎車非常艱苦,而且還是頂著大太陽,裸露的皮膚都被曬得通紅。首先我們沿著十裡畫廊這條經典的騎車線路,一路經過蝴蝶泉、大榕樹都過門而不入,網上很多游客都說沒啥必要,所以我們也能免則免。中午12點多,我們在月亮山後農家飯店一條街上正對月亮山的一個飯店匆匆吃了午飯。這家農家飯的手藝實在太差,所有的菜又鹹又難吃,幸好朱大姐及時點撥,否則我們差點花了冤枉錢,吃56元的黃燜雞。朱大姐說,要吃黃燜雞還是去老根家,她帶過很多自助游客,都點名要去老根家,可見一定有質量保證。 去老根家的這段路有點挑戰的意思,前2/3是柏油馬路,雖然有一定的坡度,倒也不難騎,朱大姐還會講解兩旁農田裡長的是何種莊稼,種的是何種果樹,還有不少收獲呢。後面1/3就是通往舊縣的一條土路了。狹窄而蜿蜒的小路,鋪滿了碎石子,時而有拖拉機、摩托呼嘯而過,還有一坨坨牛糞在路中間,朱大姐和媽媽還能通過牛糞的形狀辨別是黃牛還是水牛。這段土路才是真正的鄉村風情,稻田越來越開闊,遇龍河若隱若現,我們都能聽見嘩嘩的水聲,遠處青山層巒疊嶂,山脊蜿蜒起伏,陽光照耀下的水稻碧綠碧綠,長勢喜人,稻田裡還有在耕作的水牛,這麼純正的農村風光就連在小尤家也都不曾看到過。我想世外桃源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好啦,經過艱苦的2個小時跋涉,終於看到老根家的房子啦。這個坐落在陽朔舊縣的老根飯莊卻是網上著名的旅游景點,老根本人也儼然很見過世面,無論是談吐還是見識,都不像農家老漢。原來他的兒子早在10幾年前就在西街盤下一處店面開起酒吧,後來生意越做越大,娶了新西蘭來廣西教書的女孩子做太太,他的小女兒也遠嫁澳洲當了農場主太太。聽朱大姐說,老根飯莊這麼出名主要是他兒子在網上自我宣傳,可是我並不覺得不妥,有成功青睞有准備的頭腦嘛。 老根家的這頓飯我們三個都吃得津津有味,黃燜雞類似於上海的紅燒雞塊,不過由於是土雞,所以肉質有嚼頭,但又不老;田螺釀好吃過西街上大牌飯店的炒田螺,還有一股薄荷清香;南瓜苗也是鮮嫩爽口。總之我們三個吃到撐,還有的剩,一共才花了80元。茶足飯飽,我就再也沒力氣騎車10幾裡路回陽朔了,索性委托老根找了量拖拉機把我們三人連帶三輛車一同拖回縣城。回城的路上,太陽已經落山,遠處的農舍煙囪裡冒起了裊裊炊煙,農民趕著鴨子、孩子牽著大牛小牛,優哉優哉地往家裡走,黃狗緊緊跟著主人,讓我想起那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只有真正在農村生活過、成長過的人才能體會出這種恬淡生活的美。城裡來的人,也就是圖個新鮮,走馬觀花一番,終究還是要回到那個喧囂的鬧市去的。 晚上7點回到了西街,我們又委托朱大姐定了明天去龍脊梯田一日游的票。和朱大姐在路口分別的時候我給了她比原定費用高了30%的報酬。這幾塊錢在我們眼裡算不得什麼,何況朱大姐陪著我們玩了一個下午,太辛苦了,我和媽媽都只能以此方式略表心意了。 第四天,我們登上了去龍脊梯田的旅游車。龍脊梯田可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平安壯寨,離陽朔11公裡;另一個是大寨,離陽朔17公裡,梯田面積更大更壯觀。不過限於時間和地理條件,平安寨可以當天來回,但游大寨必須在山上宿一晚。 汽車進入大山後就一路開上了盤山公路,山勢越來越高。有時車轉個180度的彎,眼前就是一個青翠的山谷。那天天空陰沉沉的,導游說看樣子要下雨了,這個地方今年夏天雨特別少。果然等我們的車停在山寨門口的時候就開始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雨點也越來越大。我們很擔心下雨天霧氣太大看不到梯田景色了。不過天公真是作美,等我們在半山腰吃完飯,稍事休息,重新上路的時候,雨盡然慢慢小了,不多久就停了。這是眺望遠處,山間飄浮著薄紗一般的雲霧,更有大多大多的雲霧翻過山頭向山谷裡湧來。綠色蔥蘢的山脈、一隴一隴的梯田、縹緲的雲霧、山腰裡的壯寨竹樓,這一切一切仿佛一副畫鋪成在我面前。雨後山裡的空氣特別清新,我貪婪的呼吸著。踏著青石板,行走在狹窄的竹樓間,身旁還有穿著瑤族、壯族服飾背著竹簍的婦女,仿佛我也是他們中的一位。 大約走走看看了1個多小時之後,我們來到觀賞梯田全貌的觀景台。我俯視的是被稱為“七星伴月”的梯田組合,大約占據了2、3個山頭,龍脊梯田是狹窄形的,被開墾過的山頭是平的,據說每年種稻之前農田灌水的時候是梯田最美的時節,水汪汪的梯田倒映出初升太陽的光芒,好像仙境一樣。不過龍脊梯田還不是最壯觀的,據說雲南的元陽梯田占的山頭更多,梯田面積更大,有機會一定要去親眼見識一下。 第四天的晚上,找到了陽朔縣最大的大排檔聚集地,氣氛相當熱鬧,各個攤位打的都是啤酒魚、黃燜雞、田螺娘、小龍蝦之類的招牌菜。我們隨便找了一家人氣不錯的大排檔,一口氣點了啤酒魚(35元/斤的毛骨魚)、豆腐釀(15元)、小龍蝦(20元)、炒小白菜(6元),剛開始我們倆還怕吃不完,沒想到都被我們一掃而光,看來換了個環境,換了個心情,胃口也會大開。吃完飯,我們再次逛了逛陽朔縣城,找到了好多網上有名的酒吧和餐館。但是我們再也沒肚皮可以容納美食啦,隨便照了相就回賓館休息了。 第五天睡了個大懶覺。我們是晚上8點半的飛機,所以整個白天都是在閑逛、購物和發呆中打法的。這才是最符合陽朔氣質的旅游方式!在漓江邊我下水站在江中,感受清澈透亮的江水衝刷這腳背。真想把這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一起帶回家。第五天的另一個任務就是吃一碗正宗的桂林米粉,結果這天兩頓飯都吃了米粉。桂林賣米粉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廚房端出來的粉都是干的,一個碩大的湯鍋放在餐館裡,隨便客人自己舀取。坦白講,桂林米粉粉質爽口,有濃郁的米香,但湯頭不鮮,澆頭也很少,綜合起來還是上海賣的桂林米粉更合我口味。 好啦,漓江山水也看了,陽朔西街也被逛遍了,啤酒魚、米粉也吃了,桂林陽朔行也要結束了。坐上機場大巴的時候,我多盼望開的慢一點再慢一點,讓我再看看四周起伏有致、奇形怪狀的山吧,在享受一下空氣裡彌漫的休閑氣氛吧。旅途的時光總是飛逝而過,背起行囊回家之時也是謀劃下一次遠游之時。中國之大、山水之美、民風之異,非親身游歷不能體會。趁著年輕、無畏、愛流浪,就該探尋最美的中國。等到年老的時候,如果重走一邊年輕時走過的路,趟過的河,爬過的山,從終點回到起點,該是多麼圓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