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我和兩位朋友一起到《易經》的發祥地——湯陰羑裡城參觀,正好趕上了一大盛事——丁亥年羑裡城周文王祭祀儀式。早上8點40,我們到了羑裡城,一進大門,只見廣場中央文王花崗岩像前花團錦簇,地毯鮮紅,三牲齊備,裝飾一新。我和朋友猜到一定有什麼活動,一問才知道,我們正好趕上了一年一次的周文王祭祀儀式。為了表達對周文王的敬仰之情,頌我中華,弘揚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每年安陽市都要召開一次周易與現代化國際討論會,今年是第十八屆了。屆時國內外易經研究大師們都會齊聚安陽,共同探討、研究和交流易經研究及其在現代的應用問題,會議期間,在周文王當年著《周易》的地方湯陰羑裡城舉行周文王祭祀儀式。
這時我和朋友看到周易現代化國際討論會上的200余與會代表來到羑裡城,靜靜地走到文王花崗岩像前站定。9點整,祭祀儀式在優雅古典的樂曲聲中開始。出席祭祀儀式的有當地的一些領導,安陽周易研究會名譽會長恭讀了祭文。參祭人員有台灣中華周易學會理事和澳大利亞傳統文化促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等海內外易學專家學者,他們都懷著十分崇敬和虔誠的心情集體向周文王站像行三鞠躬禮,並依次敬獻了花藍。9時30分,簡樸而又隆重的祭祀儀式結束。
我和朋友看過祭祀儀式以後,頗有感慨,一是感受到了我們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二是看到通過這種學術研討會,進一步弘揚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周易文化,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三是四是祭祀、祭祖等活動完全可以像文王祭祀活動一樣簡樸而莊重,不必都去追求規模的宏大,形式的奢華。

(祭祀活動現場)

(祭拜周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