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黃山(1)

作者: Palmerchu

導讀不知不覺中暑假就到了,這可是女兒一直盼望的時刻,雖說才小學三年級,可平時的作業總也做不完,每個周末多是在寫作業和上輔導班中消磨了。早答應她暑假出去走一走,現在應該是還願的時候了。在女兒三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我登上了天都峰》,於是全家商議這個暑假就去天都峰的所在地——黃山。 8 月11日 因為是旅游的旺季,買火車的硬臥票成了首要 ...

不知不覺中暑假就到了,這可是女兒一直盼望的時刻,雖說才小學三年級,可平時的作業總也做不完,每個周末多是在寫作業和上輔導班中消磨了。早答應她暑假出去走一走,現在應該是還願的時候了。在女兒三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我登上了天都峰》,於是全家商議這個暑假就去天都峰的所在地——黃山。

8 月11日

因為是旅游的旺季,買火車的硬臥票成了首要的問題,還是找代理幫忙吧。還不錯,我們拿到了一張硬臥和一張軟臥的票,好在女兒還小可以和媽媽在軟臥裡擠一下,上車補了一個小孩的軟席半價票,我們就出發了。(K45次天津西——黃山 1:33PM)

因為是第一次坐臥鋪,女兒可高興了,在上下鋪之間竄上跳下,就像一只小猴子。下午5:18分火車經過黃河大橋,大家都聚集在窗邊。我以前也路過黃河幾次,但這次見到的河面更寬廣些,水面在150米左右,名副其實的黃河水帶著褐黃色的浪花奔湧先前。

8 月12日

一覺醒來已經是第二天的早上4:30,馬上就要到宣城了(火車進入安徽境內的第一站),4:38分火車進站了,抓緊時間下車去轉轉吧。可能是時間還早的緣故,站台上冷冷清清,空氣中一絲絲潮濕的氣息提醒你已經置身於南國地界。好在此時的溫度不高,體感溫度在25度左右。

5:00以後,遠方的天際漸漸露出魚肚白色,感覺這裡天亮的時間比北方要稍晚一些,不久太陽就升到了車窗的高度。從天津出來時,氣像預報安徽這兩天有中雨,一直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了。7:33分,准時到達黃山車站。

按照大家在攻略中的提醒,下車後首先買好一次性雨衣(2元一件的那種就可以),如果只是去黃山景區的話只要買1元錢的黃山導游圖就可以了。在黃山的住宿可以在網上預定MOTEL168連鎖店,或在市區找一個賓館(城市不大,打車一般10元就可以了,5元起步)。晚上有時間可以去“老街”走走,一條黃山市著名的明清建築街,白色的牆黑色的瓦構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街上聚集了幾家知名的徽州菜館(黃山市以前一直稱之為徽州),如果你喜歡徽州的美食可以嘗嘗徽州名菜——臭桂魚,臭豆腐,毛豆腐,火腿燒干筍等。

從黃山火車站到黃山景區還有73公裡,車站外隨時有小巴或旅游車可達,一般需要1.5個小時。

10點鐘左右,旅游車把我們放在了海拔大約700米的工人療養院附近,實際上就是一家飯館,不過在這裡可以寄存一下上山時用不上的行李(5元一件),從這裡向前500米左右就可以到達黃山前山的服務中心——紫光閣。

在這一小段的路程中,會路過一個小的瀑布——人字瀑。不過水流真的很小,很難與瀑布的名字聯系起來。

黃山的門票是200元,如果你有學生證,教師證,勞模證 ,軍官證… … 可千萬別忘了帶, 門票可以省100元,哪怕是高考准考證也行啊!

進得門來,樹立著一塊“中國 黃山——世界地址公園”的山石,周圍的亭台樓閣與黃山的大背景到也還相映成趣。

在這裡向左可以坐索道直達玉屏樓(離迎客松不遠),或是向右可以沿山道而上,大約7公裡,3個小時可以到達玉屏樓。由於我們的時間有些緊,最終還是決定乘索道。索道票每人65元,沒有優惠。這裡的索道纜車是1997年修建的,每輛車可以乘坐6人,索道速度可調,最慢時為單程25分鐘,最快為8分鐘,從上學時到現在去過許多地方,坐索道爬山我這還是第一次,就盼著它能慢一點吧。去索道站的路兩邊都是翠綠的竹林,讓人心曠神怡。

從索道站向上500米(直線距離),就到達了玉屏樓也就是迎客松的所在地,這裡可謂是人頭攢動,如果想在迎客松下照張相,還需要排半小時的隊。為了我們此行的第一個目標——天都峰,我們繞過人群踏上右側狹窄的石階向目標進發。

從玉屏樓到天都峰腳下需要向下穿過狹窄的石階和幾塊大石頭形成的天然山洞到達“蓬萊三島”,再向上攀登到“小心坡”的頂端之後順坡而下到達“蒲團石”。這裡就是天都峰的北坡了。

天都峰的石階較為陡峭,靠近峭壁的一側有結實的繩索連成一道安全的屏障,人們可以牢牢的抓住它,向上攀登。記得以前這裡用的都是鐵鏈,現在改用了繩索,應該是更易於人們抓牢。在山腳下,有人賣手套(1元1副)大概就是要在這裡派上用場吧。

女兒的爬山姿勢可謂手腳並用,名副其實的“爬山”。她說這是在語文課文裡學來的。四肢並用,身體前傾,可以降低人的重心,即節省了體力又可以保證安全,只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好面子不好意思為之罷了。大約30分鐘後,我們終於爬上了第二個平台,從這裡向下望,在“小心坡”上前行的人們只不過是一個個蠕動的小點兒,剛才那不還是我們的起點嗎?

前面的石階愈來愈陡,愈來愈窄了,許多地方只能一個人通過,不管是上山還是下山的人們都會遠遠的打一聲招呼,提前做好錯讓的准備。上山的人已經是筋疲力盡了——喘著粗氣,揮汗如雨;下山的人從身邊走過都會說一句“不遠了,再加把勁就到山頂了”,“再有10分鐘就到了”。而下山的人也總不忘記說一聲“下山小心,抓緊繩索”。素不相識的人在這險境中,形成一種默契,相互鼓勵,相互照應。

再向前山勢愈發的陡峭,有些地方已經沒有石階,手抓繩索,腳下踩牢才能邁出下一個步子。繩索外就是懸崖峭壁,霧氣在山谷中緩緩升騰起來,人已經置身於雲霧之間。

繞過前面的一塊大石頭,赫然出現黃色的壁刻“天梯”,這一段路大概成60度角,左手要抓緊繩索,右手摳牢山壁上鑿出的石窩,一步步向上就可以到達天都峰最為險要的“鯽魚背”。

“鯽魚背”實際是連接天都峰上的兩個山峰之間的一條大石,長約10米最寬處1米左右,左右兩側均為萬丈深淵,一眼望不到底。只要你兩手抓緊鐵索,眼睛一直向前看,不到半分鐘就可以通過了,步子不要太大,注意自己的平衡。如果你有心理准備,站在“鯽魚背”上放目四處眺望,那種感覺不是用言語可以表達的。因為一手拉著女兒,一手抓著鐵鎖,沒能掏出相機將這美景記錄下來,多少是一些遺憾。

跨過“鯽魚背”離天都峰的山頂就不遠了。山頂處有一個賣紀念品的攤子,給女兒買了一塊“登頂金牌”還在上面刻上了名字和登頂的日期(10元)。小小的獎勵,換來極大的滿足,真是值啊!… …

由於我們還要回到“玉屏樓”去照相,在山頂稍事休息後,開始原路返回(也可以一直向前從南坡下山),第二次穿過“鯽魚背”時感覺已經好多了,下山的路依然小心翼翼,從上往下看,大山別有一番景色。天都峰的整個攀登過程歷時2.5小時。

沿“玉屏樓”向西北方向前進就是黃山的最高峰——“蓮花峰”(1864米)。出於自然生態休養生息的目的,現在“蓮花峰”與“天都峰”交替開放給游客,據說“蓮花峰”已經封山2年了,如果你希望登“天都峰”領略黃山的秀美,那末就要抓緊時間了。

下午的陽光照射在山壁上,雲霧間,樹叢間透射的一縷縷光斑,給寂靜的山林又添上一層神秘的光環。不遠處的山石壁赫然是一條仰頭向天的鯉魚,張著嘴吞食日月的精華。繞過“蓮花峰”封山入口不遠來到“幸福橋”,傳說只要在橋上走過就會讓你一生幸福。

下一個目標——百步雲梯。本來想像中的“百步雲梯”一定會非常陡峭,所以一直准備著要挑戰一下自己的體能,不過走過一長段的下山的台階後,在發現我們的實際方向與計劃相反,“百步雲梯”就被我們這麼一路走下來了。盡頭是一個天然的平台在這裡可以遙望“鰲魚馱金龜”,也是我們要去的“鰲魚洞”。

“海心亭”作為要攀登光明頂的必經之路,就成為我們眼前第一個要到達的目標,兩條路可到“海心亭”。左手的路經“鰲魚洞”略微平坦,呈“之”字型;右邊的陡峭,適合熱戀中的人們去挑戰“手牽手,心連心”的感覺。

到達“海心亭”已經是下午的5點多鐘了,這裡霧氣繚繞,空氣中到處是小的水滴,不一會小雨已經稀稀落落的了。趕緊從背包中取出雨衣,這雨衣總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不枉我把它背上了黃山一遭。從“海心亭”去“光明頂”的路到多為上坡,伴隨著小雨,石階也愈加的濕滑,不過雨中的黃山看來也別有一番情趣。山,樹,草都愈發的綠了,山道上各色的雨衣黃的,紅的,藍的,紫的給這綠色的背景平添出亮麗的色彩。雨衣外面是雨水,裡面是汗水,當登上“光明頂”時,已經是大汗淋漓了,光明頂上的時鐘正好指向6:30。

雨是愈發的密了,真想一步跨到住宿地——白鵝賓館。有人指點說,向前一直走20分鐘左右看到一個向右的岔路口就快到了。真是謝了,可我們走了30多分鐘也沒能發現這個岔路啊,生怕錯過它。奇怪的是,天晴的時候到處都是黃山管理處的人,怎麼在雨中我連一個可以問路的人都看不見呢?

岔路口終於出現了,向右拐前行15分鐘終於達到今晚的終點——白鵝賓館。賓館大堂的裝修可以達到二星級的標准,只是我們住的公共宿舍條件實在不敢恭維。屋內均是上下鋪,仿佛回到了大學時代,要不是外面下著大雨,又會有多少人願意擠在這狹窄的空間中度過美麗黃山的一夜呢。房間內一盞電燈搖曳著昏暗的燈光,到處是人聲的嘈雜,空氣中混合著方便面的味道。終於在賓館大堂的角落裡找到了一個電源插座,趕緊給相機的電池衝電吧。衝電完畢已經是晚上的10點鐘,大多數的人早已進入了夢想,一天登山的疲勞讓人們忘卻了環境的不適。回到我的寢室,燈還亮著,鼾聲此起彼伏,不久我也將進入夢鄉。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