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闖柬埔寨 之三 抵達暹粒(8月6日)1861年1月22日凌晨,法國人亨利穆奧行走在暹粒附近的叢林。3個月前,他只身來到曼谷,輾轉進入柬埔寨腹地,表面上是采集珍稀的蝴蝶標本,內心深處卻期盼著與被叢林覆蓋的古老文明不期而遇。面對無數糾纏的藤葛,向導們揮舞砍刀在前面開路,穆奧緊緊跟在後面,密林深處野獸沉悶的吼聲傳來,令人毛骨悚然。在經過一片沼澤地後,穆奧發現腳下軟塌塌的落葉變得堅硬起來。經驗告訴他,這一定是一條用石塊鋪成的道路。大約前行了一小時,霧氣基本褪去,當朝霞映紅東方天空的時候,五座巨大的石塔在面前赫然呈現……“我感到心在顫栗,除了懷著敬慕的心情默默凝視外,你沒有辦法用另外的方式去贊美這建築史上的奇妙景物了。”穆奧用生動的游記和繪畫描述了他的驚人發現,然而巴黎卻無人相信這一切。當年11月,郁郁寡歡和惡病纏身讓年僅35歲的穆奧長眠在東南亞這塊土地上。一年以後,皇家地理學會宣讀了他關於吳哥的論文;又過了一年,穆奧的游記《周游世界》和雕版素描同時出版,吳哥終於被世界發現。鬥轉星移。
146年後的今天,我懷揣穆奧當年的夢想,以一顆佛教徒式的赤子之心萬裡迢迢追尋吳哥而來。可憐的小佳美在水坑和泥漿中上下翻滾了5個小時,搖搖晃晃開進了暹粒。車剛停穩,一群突突仔圍上前來,紛紛打探我的去處,表示如果去他們推薦的旅店,此程全部免費雲雲。我事先沒訂酒店,就找了個貌似老實的,跟他講好地域和價位:老市場附近,單間帶熱水淋浴(注:柬埔寨住宿一定強調“hot shower”,否則往往是冷水),不超過10美元。這位老兄隨口應了一聲,也不知聽懂沒聽懂,抓起包就走,我只好跟上。
眼下這座暹粒城,筆直的林蔭道上車水馬龍,酒店食肆鱗次櫛比,南腔北調的游客統一講著英語,一派喧囂浮華。想起某游記中的一句話,“今天的暹粒就像一個渡口,來來去去都是漂泊的過客。”而我以為,暹粒更像一個跨越今古的大門,邁出一步是通向古老文明的莽莽叢林,門內卻是燈紅酒綠的現實生活。突突仔七拐八拐,在一家名叫“Ei8ht Rooms” (138 Village Stheoung Thmey,Commune Svaydangkum,Siem Reap Province Tel: +855 63 969788) 的旅店門口停下。我暗自好笑,莫非這裡只有8間房?旅店是個二層小樓,前身帶個小院兒,綠竹掩映,藤葛攀伏,一把陽傘下擺張竹椅,近旁的水盆兒中還漂著幾朵蓮花。脫鞋走進大廳,殷勤的店伙計帶著上樓看房,房間很大,干淨整齊,一張King-size的大床軟硬適中,特別是房間外的陽台可以了望到街景。店員要價15美元,不還價。想想一天旅途勞頓,不要為幾個小錢斤斤計較,就欣然應允。下樓取行李時,突突仔還守在那裡,見我決定住下,滿臉堆笑,用高棉話嘰裡呱啦地和店員一陣私語,估計是說大雨天兒找到活多麼不易,回扣一定給高些等等。上樓前,我提醒店員,找一名講英文的突突司機,要用三天,1小時後就去看日落。去看日落?望著灰白的天色,自己都不敢相信。然而THA信。在吳哥相信天氣神話的只有兩種人:像我這樣的游客,像THA這樣的突突司機。游客們會下著雨去看日出,因為他們相信吳哥是傳奇;突突司機們當然不會阻止,因為他們明白掙錢才是硬道理。THA的名字看起來不好念,其實很簡單,就是泰國的“泰”。1小時後下樓,他在旅店大廳等我,虎頭虎腦,笑容一直掛在臉上,是最不像柬埔寨人的一個。幾乎沒經過什麼討價還價,我們以1個日落3美元,3整天含日出日落36美元,女王宮外加4美元共計43美元的價格成交。吳哥寺廟群位於暹粒城北7公裡,吳哥窟(Angkor Wat,也稱吳哥寺,小吳哥)只是其中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吳哥寺廟群的通票分1日、3日和7日三種,分別為20、40和60美元,頭一天下午4點以後就可以使用,也就是說,吳哥贈給游客一次日落。我買了3日通票,大頭照通過攝像頭打到門票上,還過了塑封。從吳哥售票處出發,是一條望不到頭的叢林之路,當年亨利穆奧的叢林之旅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吧。突突風馳電掣,我的心也跟著飛起來。我想知道,吳哥窟的中央寶塔該在什麼位置出現?那將是一種怎樣的壯觀?更多文章和照片請瀏覽本人博客 上路walking outdoors http://amengchen.spaces.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