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闖柬埔寨之五吳哥城(上)(8月7日上午)

作者: 夏諾多吉

導讀獨闖柬埔寨 之五 吳哥城(上)(8月7日上午)元成宗二年,立春過了沒多久,一艘大船從溫州港拔錨啟航,全速向南駛去。船上乘客得了蒙古大汗密令,明面兒上是出使真腊(今柬埔寨),就是今天的參觀訪問之類,暗地裡卻要說服真腊及周邊小國,聽命於元朝皇帝。使團中的一人,姓周名達觀,溫州永嘉人,早年在南洋做過生意,本人又酷愛旅游,被招募至使團旗下,當了 ...

獨闖柬埔寨 之五 吳哥城(上)(8月7日上午)元成宗二年,立春過了沒多久,一艘大船從溫州港拔錨啟航,全速向南駛去。船上乘客得了蒙古大汗密令,明面兒上是出使真腊(今柬埔寨),就是今天的參觀訪問之類,暗地裡卻要說服真腊及周邊小國,聽命於元朝皇帝。使團中的一人,姓周名達觀,溫州永嘉人,早年在南洋做過生意,本人又酷愛旅游,被招募至使團旗下,當了一名隨員。周達觀默默無聞,卻有個小小的嗜好——寫游記。在吳哥呆了一年多,根據自己的 所見所聞,寫下一部八千五百字的《真腊風土記》。這部隨手寫成的游記,寫後被扔到一邊,無人問津。19世紀初卻突然進入歐洲人的視線,因為它是世界上唯一留存下來記載吳哥風貌的文字。1819年法國漢學家雷米查將《真腊風土記》譯成法文,亨利穆奧正是根據這個法文譯本按圖索驥找到了吳哥遺跡;1971年,該書被譯為高棉語,成為柬埔寨人的史書。周達觀不經意間為人類文明的傳承做出了卓越貢獻,所有去過柬埔寨的中國人無不為之感到驕傲。“國宮在金塔、金橋之北,近北門。周圍可五六裡。其正室之瓦以鉛為之;余皆土瓦,黃色。梁柱甚巨,皆雕畫佛形。屋頗壯觀,修廊復道,突兀參差,稍有規模……”這是《真腊風土記》中關於皇宮的一段描寫,而這皇宮就在吳哥城(ANGKOR THOM)之內。吳哥城是真腊王國吳哥王朝的國都,初建於9世紀末,鼎盛時人口百萬,規模之宏大,遠超過羅馬城。12世紀末,真腊國王阇耶跋摩七世突然皈依佛教,將吳哥建築從印度教推向了佛教的嶄新時期。現在游客所能見到的巴戎寺、皇宮遺址、聖劍寺等建築,都是阇耶跋摩七世時的傑作。只不過王城範圍縮小,吳哥窟、巴肯山留在了王城之外。15世紀初,暹羅(今泰國)入侵真腊,亞特國王被迫放棄吳哥。從此,王城以森林為被、大地為褥,開始了長達六個世紀的沉睡。從吳哥窟出來,THA的突突繼續向北,幾分鐘後來到吳哥城南門。THA回頭對我說:“這裡可以照相。”我下車,注視城門。他的臉在城門之上。我看到的是他的正臉和側臉。沒有移動腳步,卻同時看到了他的正臉和側臉。沒錯,那是四張堆砌在一起的臉。朝向四方,滄桑,寬容,攝人心魄。在吳哥的日子裡,我無數次看到他的正臉和側臉,無數次感受著他的滄桑,寬容和攝人心魄。他是誰?有人說是阇耶跋摩七世自己,有人說是大乘佛教的觀音,也有人說是印度教主神梵天。我更傾向於“自己”的說法。世上但凡雄才偉略之人,多少有些自戀傾向,刻出四張臉俯視(或說是監視)自己的臣民,一點兒也不過分。幾年前去埃及阿斯旺的阿布辛貝神廟,拉美西斯二世法老把自己的坐像雕得有幾十層樓高,而他老婆的立像還不及法老的膝蓋。城門之前有護城河,跨河大橋兩側對稱矗立著兩組石像。最初的理解是一群士兵正在舉行拔河比賽,而拔河用的繩子巧妙組成了欄杆。後來經過對印度教初步學習,才知道雕像取材於印度神話《攪拌入海》—— 一個關於天神和魔鬼為提煉長生不老藥而團結合作的故事。左邊慈眉善目的是天神(修羅),右邊滿目猙獰的是魔鬼(阿修羅),那條“繩子”是蛇王瓦蘇基。招呼THA繼續前進,本想趕緊見到傳說中的巴戎寺(BAYON),THA這小子卻在巴戎寺前兜了一圈,徑直把我拉到一處排檔:“餓了吧?吃點兒東西,看看風景。”這吃飯的地方,遠遠望見巴戎寺,就是看不太清;背後靠著小樹林兒,可能蚊子挺多。不過已有幾個亞裔美女占了張兒桌,我想她們的品味該不會差,就坐下來。老板娘殷勤地獻上菜譜,我一看英文還用美元標價,就知中了THA的套,不過一頓早飯還是順水推舟送個人情吧。點了份雞蛋炒面2.5美元,上菜時居然附送兩根香蕉和若干菠蘿塊兒,送的比買的還貴。THA這個人英語講的不好,可挺愛聊天。他說今年27,有兩個女兒;我說我32了,還沒老婆;他說在暹粒蓋了一幢房子,我說你很有錢哈,我在北京買不起房;他說不是他有錢,向老丈人借的錢,今後還要還;我說你要養一家子,怎麼還啊;他說多開車,還有就是房子蓋了二層,要把下面的租了,每月收租子。說完就把手機留給我,讓我幫他介紹客人。這裡不妨公布一下:012498059。THA講這些話時一直笑著,我突然很感動。一個27歲的男人,能笑著面對生活的重壓,需要怎樣一顆快樂的心?不過我相信,快樂的人永遠是幸福的人。更多文章和照片請瀏覽本人博客 上路walking outdoors http://amengchen.spaces.live.com



(沒有移動腳步,卻同時看到了他的正臉和側臉。)



(右邊滿目猙獰的是魔鬼(阿修羅),那條“繩子”是蛇王瓦蘇基)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