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俄羅斯(謝爾蓋耶夫城)

作者: laonian

導讀 (從車上看曠野) 哦,俄羅斯!(謝爾蓋耶夫城) 記憶裡積了不少夏天的雨,就像一汪存水。每逢遇到燥熱或風沙的日子都可以調出來做心靈的自慰,嘩嘩的,濕淋淋的都有。可用到它們的時候,我卻發現印像清晰的屈指可數,記不得來路是哪了。現在腦海裡又真切地添加了一道新鮮清麗的雨中景,而且一時半會兒還不至於被淡化,這就是僅有一面之交的夏雨中的謝爾蓋耶夫 ...


(從車上看曠野)

哦,俄羅斯!(謝爾蓋耶夫城)

記憶裡積了不少夏天的雨,就像一汪存水。每逢遇到燥熱或風沙的日子都可以調出來做心靈的自慰,嘩嘩的,濕淋淋的都有。可用到它們的時候,我卻發現印像清晰的屈指可數,記不得來路是哪了。現在腦海裡又真切地添加了一道新鮮清麗的雨中景,而且一時半會兒還不至於被淡化,這就是僅有一面之交的夏雨中的謝爾蓋耶夫城。(莫斯科金環衛星城之一)在我這兒也許是距離產生了美?也許是物以稀為貴?反正,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從莫斯科驅車向北70公裡,目標謝爾蓋耶夫城。一路透過車窗眺望著曠野,那雨時忙時歇。奇怪的是,雖初次見面,卻一切似曾相識,正是我夢裡見過的那種天地。雨天並不是陰沉籠罩,天空投下的光輝不那麼強烈,是灰白色的,還有一定的亮度,雲層薄薄的,令那個空間分外澄清明朗。不知是雨煙還是晨霧在遠處漂浮不散。許多淡紫色、鵝黃色和白色的小花疏密有致地開在大片起伏著的綠草地上。可以想像,過不了多久,那些葉子閃著光的白樺林,會變成金黃。溪流和小路在灌木喬木中穿行著,綠野上有它們鉤出的蜿蜒彎曲的線條。村落很少,人跡罕見。偶爾見到的小橋、紅綠相間的小木屋都顯得簡陋而質樸,但又清新動人,沒有豪宅別墅的那種富麗居高,和自然非常貼切融洽,和我的感覺也毫無隔閡。這,就是浪漫吧?田野裡很少見到莊稼,也沒看到家畜,從這點上說由動物產生的的生氣和動感有所欠缺。不時會有小型的鋸木廠顯現,方正的原木垛在樹間,鑿實地壘積成坨,可工人卻不知在那裡。令人感嘆的是這裡人煙的稀疏和林木資源的豐富,若按人頭算的話,肯定海了!與其說在冬宮我們看盡了人類智慧的燦爛,手工精致和制造華美的收藏,那麼在這無名的村野路邊我們感到的是大自然的創作與力量,而且有種和諧的關系隱蔽在那安靜的畫面裡,不那麼忙叨,不那麼鬧心,也不那麼貪婪。



(綠蔭中的教堂)

一叢林蔭掩映著的鄉間教堂建築,於無聲處平地突起,在那綠色中,潔白的鐘樓會讓一種干淨的聲音帶著平和的情緒,在原野上傳蕩。我的視線被著它抓著了,好像也隨之體驗到了一點所謂精神“寄托”的意義。 如果漫長的冬夜降臨,那些建築裡面的聖火會傳遞出溫暖和光明嗎?在冰天雪地的凍土上,在人際疏曠的俄羅斯,這樣的精神家園一定可以讓人的距離緊湊起來,讓信徒們某種心緒在那裡得到濃縮和凝聚,找到溫馨與關懷。注視,令我有幾分迷瞪,幾分困惑,或叫陶醉吧,說不准。 午前我們抵達了謝爾蓋耶夫城,在一家不大的俄式餐廳用餐。地陪中國留學生介紹說要吃俄式大餐了,還是中旅的何導卻形容得留有余地,說是要吃頓俄式農家便飯,否則不免又遭遇團友奚落。 餐廳內光線柔和,牆壁上掛滿了老照片。吧台的裝飾有些特點,桌布餐具餐巾的擺放很規矩,有點別樣的俄羅斯情調在不大的空間裡彌漫散發,坐下來後覺得挺舒服的。 餐廳伺者實在是太性急了,我的蔬菜沙拉還沒吃上幾叉子,一不留神就被撤下,換成了下一道,害得我精神緊張,只好專注地用雙手按住紅菜湯的缽子,不敢怠慢。天涼本來就餓,小罐子裡盛的是“雞肉米”,就像是燉雞拌飯,味道還行,可是量少得可憐。最後上的是薄餅塗蜂蜜,算甜品吧,真沒什麼吃頭。不飽的話可以用黑白面包片抹黃油加以找補。咖啡又把我給忘了,直到抗議才給上,看來這裡與國際接軌的服務還很不到位,原本的一份鄉間悠閑雅興,被打散了。


(小城,木屋,教堂內)

匆忙中,看了幾眼干淨整潔的小城,聽說這裡僅有居民一萬多人。建築沒有密度,公車站邊有大群的鴿子,旁若無人地溜達覓食,十分自在。路旁嘩嘩淌的小河被高大的樹蔭罩著,岸邊長滿了錯落的花草。一些樸素的小房子粗中有細,掛著好看的白紗簾,被前後被植物簇擁著,安靜含蓄。

我們趕著去看這裡最著名的景觀三位一體謝爾蓋耶夫修道院(謝爾吉)。據說在1337年,一位名叫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的僧侶在這裡建了一座小教堂,過起隱居生活,他倡導集體住宿和修道,追隨他的修道者日漸增多,這裡逐漸發展成為俄羅斯最大、最富有的修道院,獲得了“大修道院”的稱號,也是東正教徒的精神中心之一。 歷經了俄羅斯歷史上的動蕩與征戰,謝爾蓋耶夫修道院還曾貯存過大批糧草、彈藥和武器,成為莫斯科北方的防御陣地之一。1608年,波蘭軍隊圍困謝爾蓋耶夫,想從這裡打開通往莫斯科的入口,但他們竟在這裡被頑強地阻擊了16個月,修道院也因此成為俄羅斯堅強不屈抵御外敵的一面精神旗幟。1993年,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教堂的高牆和鴿子與喂鴿人構成了獨特的美景,看上去令人入神。同團的馮作家拍了一張特別漂亮的鴿子圖,成了我收存的珍貴紀念品。廣場的不同位置還分別豎有列寧像和東正教牧師像。看來小城的人們意識多元並寬容。雨住了,太陽從雲朵裡鑽出來,真好。我和老往在教堂外買了攝影票,每人還得到了一盤CD。團中相當一部分人都逃票,透著機靈,誰都不少拍,沒有人檢查,不照白不照,倒弄得我們因為笨而“慚愧”了。


(我站在三位一體教堂外的廣場上)

從門廊開始就有了漂亮的壁畫,然後見到的是伊萬四世時期建的聖母安息大教堂,四個漂亮的藍色蔥頭頂,星月點綴,還有一個頂泛著金光,神聖,夢幻。 五彩的聖水池幾乎吸引了所有的到訪者,我也反復洗了眼睛。但願清涼的聖水顯靈,讓老花眼晚些到來吧,我需要有更多的時間,用這雙好眼睛去看世界的精彩,感謝上帝了。 88米的五層鐘樓綠白相間,向空中挺拔著,據說裝有40多口鐘,對我,鐘不鳴也可以傾聽,閉一下眼睛,啟動想像力,那種音韻繚繞的氛圍自然就有了。要是它們真的一齊響徹修道院,一定會產生顫動人心扉的美妙。 安放有牧師棺木的三位一體教堂、聖靈降臨教堂、先知約翰教堂、三位一體聖像及食堂倉庫都令人贊嘆,這個建築的規模很大,造型的多樣也越過了我的想像,現在的宗教活動也豐富活躍,節日期間都有大型盛典。平日來教堂祈禱的人流不斷,黑衣修士穿梭其間,在1917年他就是俄羅斯最大的男子修道院了。 所有的建築外表都繽紛斑斕,室內又輝煌燦爛。聖徒們無伴奏的歌聲更似發自虔誠的心靈深處,在靜謐中向天籟升華,夾雜著一絲傷感的悠揚,柔和得難以名狀,滲透於心,過耳難忘。置身此地,就不難理解,這裡何以能成為他們的精神聖堂和中心了。 告別三位一體教堂的時候又下起雨來,夏天的風斜拉著水絲從傘的側面打濕了我們的褲管,送來一份秋天般的涼爽。小城和這短暫的一天都向身後閃過去了,但那唯美的畫面肯定會來夢裡請我故地重游,不再是那麼神秘,好奇,記憶裡多了一份淡淡的回憶和懷念。 (這些字忽大忽小不知鬧什麼別扭。不寫了,到青年宮看電影,“太陽照樣升起。”2007、9北京)



(聖水)


精選遊記: 莫斯科

評論